陈华平将军 济南军区某装甲旅政委陈华平强将手下无弱兵

2018-03-2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点击浏览更多军事图片训练场上的陈华平[资料图片]    在济南军区某装甲旅,最漂亮的建筑是2000多平方米的三层楼旅史馆.从抗日战场到辽沈战役,从平津战役到抗美

点击浏览更多军事图片训练场上的陈华平[资料图片]    在济南军区某装甲旅,最漂亮的建筑是2000多平方米的三层楼旅史馆。从抗日战场到辽沈战役,从平津战役到抗美援朝,70多年来,这支从杨靖宇支队发展起来的英雄部队,走出了50多位将军,“学习雷锋的光荣标兵”朱伯儒、独臂英雄丁晓兵都出自这个部队,旅史馆里,悬挂着14位荣获称号的英模照片和画像。

每一个装甲旅的新兵,入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学习旅史。

    为修建这座旅史馆,装甲旅政委陈华平付出大量心血。他组织人员分赴6个省市,收集整理资料。如今,这座旅史馆已经成为激励官兵继承传统、续写辉煌的熔炉。

一进旅史馆,就能看到那句凝聚装甲旅精神的口号:“千辛万苦难不住,急难险重压不倒,连续作战拖不垮”;一进入操场,常能听到“弘扬靖宇精神,铸造无敌铁拳”的雄壮口号。     抓战斗精神,先考一考机关     去年2月份,旅里组织首长机关实弹投掷训练。

旅党委“一班人”率先上场。轮到机关干部上场了,第一个进入阵地的是后勤部军需科一名女助理员。

指挥员口令一下,她顿时乱了方寸,一甩胳膊,把手榴弹扔到了左侧两米远的空地上。说时迟,那时快。现场指挥的参谋长杨军一下把她推到掩体里,自己也顺势卧倒。     这时,有人说:“要不,就别让她投了吧。

”机关组织人员把目光投向坐镇现场的政委陈华平。     陈华平走到前沿,布置了一下,然后亮开嗓门说:“继续进行!

”     训练讲评会上,陈华平说:“在战场上,子弹、炮弹常常落在身边,光害怕行吗?假如明天打仗,你自己先慌起来,部队不乱才怪呢!”     近年来,在陈华平主持下,装甲旅在军区率先建成了集心理测试、心理训练为一体的训练中心和心理教育网络;在对未来作战环境、作战手段、作战样式量化评估的基础上,陈华平认真分析了官兵在各作战阶段可能出现的思想反应,编写了《战时政治工作情况处置100问答手册》,被集团军推广。

    为了搞好战斗精神教育,陈华平积极探索思想教育“动中建、结合抓”的有效方法。

去年8月,部队野外训练期间,他指导旅政治部改进多功能“野战指挥宣传车”、“政工作业箱”等移动式政治工作装备,并摸索出一套思想教育“四结合”、现场鼓动“六不放”等工作方法,真正做到部队走到哪里政治工作就跟进到哪里,训练进行到哪一步政治工作就突出哪一个重点,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

    抓战斗能力,先抓一抓大学生干部     高晓飞,一等功荣立者,“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

但人们很难想到,这位优秀学生干部、学生会主席,从地方大学走进绿色军营,前行的风帆曾几度遭遇风浪。     1999年秋,获得双学士学位的高晓飞入伍来到装甲旅,不久就发现自己的理想“太单纯”、自己所学的专业“没市场”。

先是训练表现消极,受到领导批评。接着,昔日女友也离他而去。

一连串的烦心事,令高晓飞破罐破摔。     高晓飞休假回部队后,陈华平没有让他立即回连队,而是安排他住进招待所。整整一周,陈华平多次找他谈心,讲部队的纪律,指出其错误;讲青年的追求,探讨人生理想。

陈华平还引导其他同志一道帮助高晓飞,他说:“生铁炼成钢,需要高炉反复锻造。把大学生培养成能带兵打仗的虎将,更需要信任、耐心和持之以恒地引导。”很快,高晓飞的工作有了起色。

这时,陈华平考虑到旅里接收的地方大学生入伍干部,大多数在机关,不利于全面发展。党委会上,陈华平建议安排高晓飞到坦克一连当连长。他说,要相信这些地方大学生入伍干部有打仗的才干,给他们以完善素质的机会和舞台。

    高晓飞当主官后,不负众望,总结出“虚拟坦克训练法”等多种训法,将一个连续3年未创先的连队带成集团军标兵连队,荣立一等功,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去年底,旅党委建议上级把他破格提升为坦克四营营长。     为了做好军事斗争人才准备,在陈华平的倡议下,旅党委确立了“按打仗的标准选拔使用干部”的用人导向,并采取“全委会审议”的方式,先后将20余名军事素质过硬的干部提拔到重要岗位。

其中,有17名地方大学生入伍干部调整到连队主官岗位。在部队形成了想打赢的给机会、练打赢的给岗位、钻打赢的给地位的良好风气。

原坦克三营营长王晓真,搞演习思路开阔、作风泼辣,但个性较强、不拘小节。2005年初在研究他的提升使用时,有人提出不同看法。陈华平认为“补人之疵可以缓,用人之才不能缓”,用打仗标准统一大家思想,王晓真最后被提升为旅副参谋长。

    抓战斗骨干,先抓一抓保留人才     2003年老兵复退期间,装步二连的王海涛与装步三连的郑利军同时面临选取三期士官,而该营却只有一个指标。

两人都是专业技术骨干,谁走谁留,营里一时难以取舍。旅里决定派旅党委常委、高级工程师魏遂安对他们进行现场考核。     从专业理论、装备操作到组织训练……考核连续进行了四轮,两人的成绩旗鼓相当。

第五轮,魏遂安加大考题难度,结果,王海涛由于对一个概念的回答与教材不太一致,被淘汰出局。     第二天,退伍老兵向军旗告别。

看着胸戴大红花、站在队列最前面的王海涛,陈华平心里很不是滋味。在他手里,攥着装步营100多名官兵联名请求保留王海涛的“建议书”。此刻,他再也无法抑制内心的焦灼,回头对魏高工说:“请你把昨天考核的情况,给常委们讲一遍!

”     听了魏高工动情的叙述,常委们异口同声地说:“这样的战斗骨干,一定要想办法留下来!

”     陈华平当即给上级机关打电话请示。向军旗告别仪式尚未结束,上级同意特批三期士官指标的意见就传到了装甲旅。     这件事让陈华平意识到,这些发生在官兵身边的事正是教育官兵爱军精武、有所作为的生动教材。

能不能用官兵手中的笔把这些“感动”留住呢?于是,一本收录了150个兵写兵的故事集《平凡的故事》出版了。

紧接着,汇集官兵思想火花的《心灵的感悟》、宣扬连队典型的《身边的榜样》也相继出版,形成“官兵投身军事斗争准备风采录”丛书。     一年又一年,每年底都有一套新的丛书问世。

    在陈华平的倡议下,旅党委制定了《军事训练奖励措施》,明确训练奖惩标准,把训练成绩与走留挂钩,与个人立功受奖挂钩,与单位评先评优挂钩。

旅党委每年拿出5万元设立“军事训练奖励基金”,用于奖励在各类岗位练兵、比武竞赛、考核演习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他们把入党积极分子放在完成以军事训练为中心的各项工作中进行培养和考察,每年把党员发展总数的60%,用于符合条件的各类技术骨干、训练尖子、革新能手。 (解放军报/司伟宽、杨继龙、左起超、张乡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