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依人陆铭 陆铭:不能只把疏散产业和人口作为解决城市病的唯一办法

2017-10-1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财经网记者 唐新]"北京已经出现严重的城市病,这是不能否认的,但出现城市病问题时不能只把疏散产业和人口作为唯一的解决办法",4月20日,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发展研

【财经网记者 唐新】“北京已经出现严重的城市病,这是不能否认的,但出现城市病问题时不能只把疏散产业和人口作为唯一的解决办法”,4月20日,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陆铭在2014中国城镇化高层国际论坛“圆桌对话”环节作出上述表示。

他强调,如果不转变思维,总是想疏散人口,结果最后就会导致公共服务没有动,生活的需求还在市中心,人出去了,就业还在市中心,最后加剧城市病还是缓解城市病,是要打个问号的。

“当人口不断向周边城市扩张,它的就业也是同时疏散的,也就是说住在大城市相对郊区位置的居民,并不一定要长途跋涉走到市中心去就业,而中国大城市很大的问题,包括北京这个城市特别的明显,人是住出去了,但就业还大量的集中在市中心”,他举例称,北京的人口比上海多,北京的地铁长度没有上海长,但北京每天地铁运输人数超出上海200万,说明城市规划和道路、产业、居民出行需求之间的关系没有理顺。

陆铭称,如果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往小里做,而实际人口是按照市场规律,这样的发展方式会进一步加剧十年以后中国的城市病。

附陆铭发言文字实录:

陆铭:大城市一体化,要从全球经济发展的经验来看北京、上海这样的问题。有一个基本的事实大家需要知道,全球的大都市圈包括国际大都市到目前为止没有出现人口减少的迹象。尤其是日本,日本的全国人口已经开始萎缩了,但东京圈的人口仍然在增长。

纽约目前800万的人口,未来预测还要增长100万,新加坡是550万未来可能要增长到700万。这样一个基本的事实告诉我们什么呢?即便我们现在思考京津冀一体化,大城市功能要疏解,但是恐怕不是去扭转像北京、上海城市人口的增长,无非是增长快一点还是慢一点的问题。

接下来思考京津冀一体化,包括北京已经出现严重的城市病,这是不能否认的,但出现城市病问题时是不是只把疏散产业和人口作为唯一的解决办法,这是现在讨论京津冀一体化包括大城市病的治理里面,相对来说谈的比较少的问题。我谈几个观点。

第一在美国,美国大城市相对小城市,出行的距离要长一点,但是在过去20多年的时间里,随着人口的扩张,美国大城市的交通状况与中小城市相比并没有明显恶化,这是为什么?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当人口不断向周边城市扩张,它的就业也是同时疏散的,也就是说住在大城市相对郊区位置的居民,并不一定要长途跋涉走到市中心去就业,而中国大城市很大的问题,包括北京这个城市特别的明显,人是住出去了,但就业还大量的集中在市中心,这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第二个是跟公共服务有关。美国当地的公共服务是以教育为主,投资财政里面有相当一大块物业税。一个楼盘别墅区物业比较贵,通过物业税的征收就可以把这一部分资源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而中国以教育为代表的公共服务,投资体制依赖于中国的区级财政,结果导致人往外迁,真正的优质资源集中在市中心,在中国大城市出现一个特别明显的情况,家长开车长途送小孩上学。

我有一个数据的研究,由家长开车送小孩上学的行为增加北京城市拥堵和汽车排放10%。这种问题就是中国治理和制度的问题,不是单纯人过多而导致的问题。

再接下来的一个问题是什么呢?道路,最近世界银行研究告诉我们,城市内部道路的密度是远远低于世界上其他的国家,比如说纽约、伦敦。密度小,每单位面积上的十字路口的数量少。我们现在城市发展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北京比上海更严重的,追求马路的宽,马路宽了以后数量必然是少了。

结果就忽视了什么呢?第一,忽视了城市交通里小马路的毛细血管功能。大马路一堵全城堵。而小马路有毛细血管功能,可以疏散。城市马路一宽以后,沿街的服务业发展不起来。

相对来说中国城市比国外的城市失败一点,但是上海和北京相比较,上海人的生活半径要比北京短的多,进一步减少人的出行需求,减少这个城市的交通压力。我给大家一个数据,北京的人口比上海多,北京的地铁长度没有上海长,但北京每天地铁运输人数超出上海200万。说明城市规划和道路、产业、居民出行需求之间的关系没有理顺。

如果这个思维不转过来,总是想疏散人口,结果最后就会导致公共服务没有动,生活的需求还在市中心,人出去了,就业还在市中心,最后加剧城市病还是缓解城市病,是要打个问号的。我最近讲一个问题,中国的城市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投资,往往是按照政府的预测人口来的,如果现在的思维不转过来,就导致过去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大城市总出现的实际人口增长远远超过若干年前人口预测增长。

而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怎么来?是按照预测人口来的。当出现这个矛盾时,总是讲人太多了,从来不检讨是不是当初的人口预测规划出了大问题。

现在出现这个问题时又想未来人不要增长那么多。好,我在上海碰到什么问题呢?上海的一些郊区,比如说闵行、松江这样的地方,区一级政府搞糊涂了,说地下的管线、基础设施按照什么样的人口来增长。上海市政府也是这样想,我们要控制人口了,现在往小里做。

如果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往小里做,实际的人口是按照市场规律来的,这样的发展方式会进一步加剧十年以后中国的城市病。这个是我现在非常担心的问题。我就讲这些。谢谢。

(嘉宾观点据现场发言整理,未经发言人本人确认)

2014中国城镇化高层国际论坛由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世界经济论坛、世界银行等机构共同举办,财经网首席媒体支持,于4月18-20日在上海美兰湖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