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松后面的总统 蒋介石的好朋友尼克松在担任总统之后为何放弃台湾

2017-08-3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所以,每年10月联合国开会之际,台湾所有的"外交"都围绕保住联合国的席位展开.台湾的席位之所以能维持住,就是因为冷战格局,因为美国和西方国家

所以,每年10月联合国开会之际,台湾所有的“外交”都围绕保住联合国的席位展开。台湾的席位之所以能维持住,就是因为冷战格局,因为美国和西方国家的支持。最初美国人帮忙,讨论议程的时候,中国代表权问题不进入表决议题,就是不讨论。

到了1960年代,国际社会发生非常大的变化,许多非洲的殖民地国家独立,第三世界国家进入联合国。联合国是一国一票,所以众多第三世界国家给了我们很大支持。这样再不讨论这个问题就不行了。1961年联合国把中国代表权的问题定为“重要问题”,要求三分之二国家同意才能通过。台湾方面非常生气,因为此前中国席位问题根本不讨论,相当于有“防火墙”,现在三分之二通过就承认,是退了一大步。

蒋介石派“副总统”陈诚到美国访问,跟美国发了很多火,但是台美关系中美国是主导,蒋介石没什么筹码来讨价还价。

1965年,法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西方国家阵营里随之出现了多米诺骨牌效应,更多国家有意愿与我们建交。

蒋介石日记里有大量相关记录,就是每年联合国各国的投票,慢慢朝着对他越来越不利的方向倾斜。1971年联合国26届联大召开时,蒋介石就考虑,“退出”联合国。

蒋介石这个人总是能自圆其说,台湾有联合国席位的时候,他说联合国是“正义”的化身,“共匪”进不去,但到联合国快要驱逐他的时候,他就说联合国已经失去正义,没有公义可言了,我们不要也罢,主动退出。他此前好几次都提出,我们“退出”联合国算了,被赶出来是很屈辱的事情。

1971年10月开会,3月他就在考虑,台湾今年要不要派代表团去联合国,要不要先退出,退出就不存在“被驱逐”的问题。有点过了今年又担心明年的感觉,联合国席位问题成了他一个很大的心结。但最后他还是决定要去。

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是共和党,坚定的反共分子,本来是蒋介石的好朋友,他于1950年代2次访问台湾,但后来他担任总统,面对世界格局的变化,首先还是考虑美国利益,部分放弃台湾。

1971年基辛格访华时,蒋介石就预感到联合国席位不保,但他仍想做最后的抗争。在联合国大会投票之前,台湾评估无法通过,才指示代表团宣布“退出”,因为联合国已经没了“正义”、“被‘共匪’影响”。联合国接着就通过了驱逐台湾的决议。

紧接着日本、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都和中国建交,台湾面临“外交大溃败”,对台湾社会冲击很大。

但另一方面,台湾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蒋介石个人权威已非常巩固,社会稳定。1965年美国取消对台“经济援助”,但这时台湾经济已经开始“起飞”,可以独立发展。而联合国席位问题由来已久,此时台湾社会大众的承受能力已经比较强,特别是1960年代的“重要问题案”以后,感觉这一天早晚要到来。

蒋介石发了文告,号召台湾民众“庄敬自强”,“处变不惊”,以后只有靠自己了,内部要团结。1972年台湾“总统”选举,已经两次连任的蒋介石表示本来准备退下来了,但因为世界局势变动,抵抗“共产逆流”的责任不敢放弃,又继续当“总统”。但这是他恋栈不愿放权的一个托词。

澎湃新闻:总体上蒋介石迁台后的心态有何变化?

陈红民:1950年代以后台湾社会相对稳定了,他的心态反而超脱一些。早期行政的事情就交给陈诚,后来是严家淦,再后来是蒋经国。

如果说蒋介石的后半生有特别要批评的部分,就是他晚年恋栈,迷恋权力,不肯放权,而且自私。大陆时代他也迷恋权力,但那时他毕竟有任务,打日本、打军阀,要统一权力。但到了台湾,局势稳定,1960年“法律上”也规定他不能连任,陈诚亦表现出治理的能力,他还不愿意放权,找很多理由。大陆时期他主动“下野”过三次,他还有点自信。台湾那个时候所有人都认为应该交给陈诚,他坚决不肯让,完完全全是出于私心了。

这件事的动机、结果都不好。如果说再远一点,在大陆的失败使他对任何人都不相信,陈诚那么忠诚的人都不相信,最后他觉得只能传给自己的儿子。

位于台湾慈湖的蒋介石雕塑纪念公园,近年来台湾各地拆除的蒋介石铜像被集中在这里

澎湃新闻:从对今日台湾的影响来看,您如何评价1950-1975年的蒋介石?

陈红民:如果站在今天台湾社会来看,蒋介石早期的作为有合理的部分。最初那种恩威并施的方式也是因为兵荒马乱的特殊环境,在大陆失败的教训对他来说太惨痛了。

他学习共产党的经验,稳固下层社会,把国民党建成一个有战斗力的、集中统一的党,在军队里做“政治工作”等等。陈永发主持过一个1950年代的两岸发展比较研究的项目,认为1949年以后大陆和台湾发展的某些过程很相近,比如土地改革、发展经济的五年、十年计划等等,另外双方也都为巩固社会基层的统治、肃清敌对势力做了很多努力。

蒋介石为什么在大陆会失败,到台湾以后能够维系政权?外在的因素前面谈过了,还有他个人性格的原因。我认为蒋介石个人能力不够强,政治眼光不够远大,气魄也不够大——有人批评他“民主无量,独裁无胆”。他拘泥于小事,事无巨细地管。

事必躬亲是他的优点,但作为一个国家领导人他还欠缺点,作为一个军队的统帅他也欠缺一点,但他如果做一个军长,一个省主席,他的个性、他的能力可能更匹配。过去我们一直批评他,我个人认为一个人的个性没有好坏之分,重要的是匹配。

还有,蒋介石在台湾时期外部环境很有利,从来没有遇到大陆时期遭遇的各种挑战。一方面美国给了强有力的支持,一方面台湾内部从来没有出现一个有组织、有武装的反对力量。至于为什么他有时反应过度,那是在大陆时期失败的教训,过去反对他的人太多,且多是有武装有组织的。但到了台湾之后就基本上没有这样的麻烦事。除了前面谈的三次危机之外,他的统治环境相对稳定,不像大陆时期那样,“按下葫芦又起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