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强信鸽 用信念和忠诚筑起新时代的海事精神——杨志强

2017-05-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在古老的三晋大地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头顶国徽.身穿制服,肩负着保障全省水上交通安全的光荣使命,不论烈日炎炎,还是雨雪交加,他们始终坚守在黄河岸边和湖泊水库的安

在古老的三晋大地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头顶国徽、身穿制服,肩负着保障全省水上交通安全的光荣使命,不论烈日炎炎,还是雨雪交加,他们始终坚守在黄河岸边和湖泊水库的安全监管第一线,那一个个忙碌的身影,谱写着一曲曲“让航行更安全”的壮丽凯歌,那一次次隐患排查,履行着“让人民更满意”的庄严承诺。他们,就是山西地方海事人。

山西属国家非水网地区,水运业务并不发达,但境内拥有黄河、汾河、漳河、沁河等大小河流450条,以及运城小浪底、忻州万家寨、长治漳泽、吕梁文峪河、太原汾河一库、二库和晋城九女仙湖、忻州宁武天池等具备通航条件的水库及封闭水域65处,全省通航总里程1277公里,其中黄河通航里程970公里,港口、渡口、码头218道,纳入行业监管的船舶3000余艘。

改革开放以来,山西水路运输事业受地理环境制约,发展缓慢,水上交通相比地区的经济建设,似乎更加容易被人忽视,正是由于监管不到位、应急救助不及时,在山西境内黄河流域,发生了三起震惊全国的沉船事故,令人心痛。

1986年4月,吕梁临县发生一起沉船事故,死亡失踪127人;1992年6月,吕梁柳林县发生一起沉船事故,死亡失踪47人;2004年9月,运城临猗县发生一起沉船事故,死亡失踪49人,山西的航运发展和群众安全受到极大的危胁。

加强水上交通安全监管,规范水路运输市场秩序显得非常迫切。

2001年9月,山西省地方海事局正式成立,标志着全省水上交通安全监管、防止船舶污染、船舶及水上浮动设施检验、通航保障、水路运输管理、港航及水上基础设施建设行业管理等业务正式纳入专业化管理格局。但由于山西海事起步较晚,管理体制不顺、工作经费短缺、执法装备落后、专业人才不足、工作条件艰苦、待遇偏低、执法难度大,缺少必要的执法装备和设施,办公条件恶劣,有的县级海事机构连最基本的办公电话都不具备,就是在这种艰苦的情况下,山西海事人充分发扬“不怕困难、英勇顽强、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牢固树立“一切为了人民”的理想信念,“背着干粮下渡口、宣传法规到船头、苦口婆心讲政策、保障安全显伸手”,用当代海事人的心血与智慧、奉献与坚守,为全省通航水域筑起一道牢不可破的安全防线!

加强海事立法 规范水运秩序

我省黄河流域的船舶多为农民自制的木质瓜皮船,水库、湖泊多为小型客船,安全隐患突出,但对这些船舶的管理,国家还没有系统明确的法律法规规定,长期以来,农用船、渔船参与非法营运,各级管理部门职能不清,给海事行政执法带来很大的难度,如何才能尽快规范管理行为,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山西海事人经过到沿黄及重点水域一线进行调研,走访了大量的船员和地方监管人员,感到“立法”才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所在,经过反复斟酌,几易其稿,2007年6月10日,山西省第一部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的政府规章,《山西省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办法》正式实施,该《办法》明确了各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在水上交通安全管理中的职责和海事管理机构的执法地位,对进一步加强山西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维护水上交通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

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水上旅游事业迅猛发展,游客不断增多,各种小型船舶开始大量涌入山西水运市场。同时,在沿黄公路的开工建设的日子里,受经济利益的驱使,黄河流域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数百条采砂船,这些船舶没有任何合法手续,产生了巨大的水上安全隐患,对小型船和采砂船的管理,国家还没有明文法律规定,缺少执法依据,怎么办?有人说,直接下文件,全部取缔不就行了?只要保证了水上交通安全,就是海事工作的最大成绩。

但山西省地方海事局一班人经过讨论认为,我们的执法权是用来服务人民的,沿黄河的县大部分都是国家级贫困县,有些船舶是老百姓用一生的积蓄换来的,如果全部进行取缔,工作虽然简单,但将对这些老百姓带来极大的伤害,与我们党的宗旨背道而驰。

因此,一方面组织专业人员对这些船舶进行评估,如果符合安全生产标准的,要求船主补齐各种手续,验收合格后再进行作业,消除他们的后顾之优。一方面对达不到安全标准必须取缔的,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对这些船舶进行补贴,把老百姓的损失降到最低。

另一方面,组成三个调研组,分赴情况相同的外省进行调研,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起草对这些船舶的管理办法。通过不懈的努力,2009年10月1日,《山西省小型客船运输经营资质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实施,从根本上解决了小型客船监管无法律依据的问题。

2011年10月1日,《山西省水路交通管理条例》正式施行,对黄河采砂船的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黄河水运市场恢复了平静,安全隐患得到了消除,沿黄河的老百姓说,山西海事与我们的船员是心连着心啊。加大执法力度 确保水运安全

保障水上交通安全是海事机构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十一五”以来,山西海事系统先后开展了几次较大规模的专项治理活动,使水上交通秩序明显好转。2005年至2007年,低质量船舶专项治理共取缔改造船舶200多艘,渡口渡船专项整治共整治渡口111道,渡船241艘,在由交通运输部等国家四部委检查验收工作中,对我省专项整治活动给予了99的高分;2009年至2010年,水上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共整治安全隐患190项,取缔非法水运企业(业户)96个;2011年,打击非法违法生产建设专项行动,关闭违法生产经营单位2家;水上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排查一般隐患273项,重大隐患6项,全部整改到位,实现了水上交通安全隐患排查率100%,重大隐患整改监控率100%的预期目标,得到了王君省长的高度评价,有效打击了各类水上交通运输非法违法行为,净化了水路交通运输市场。

同时,全省海事机构不断加大以黄河沿线为重点水域、以“十一”黄金周、民间集庙会为重点时段、以大型客(渡)船为重点船舶的现场监管和巡查力度,特别是在春运、汛期、“十一”黄金周、民间集庙会和重大活动的重点时段,严格实行“分片包干、严防死守”制度、24小时值班制度和信息上报制度,保证了“三个重点”安全监管工作的落实。

全省保持了连续7年未发生重特大水上交通责任事故的好成绩。加强应急能力建设 提升水上救助水平

一起起水上交通事故,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叹息,给遇难者家属带来无尽的悲痛。这样的悲剧如何避免发生,发生以后如何把损失降到最低?提高水上人命救助能力刻不容缓,2009年5月21日,《山西省水上搜救应急预案》以省政府名义正式印发执行。

同时,山西省地方海事局争取专项资金800余万元,为全省各市、县配发海事执法车63部,采购和配发监督艇19艘,救生衣、救生圈460套,对讲机45部,应急保障水平得到质的飞跃,在应急救援行动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2009年4月4日,在汾河二库山区突发大火中,地方海事机构紧急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出动船舶120艘次,安全接送灭火队员700余人次,接回了被山火围困的村民180余人; 2010年1月2日,河南籍农用船在航行中被黄河流冰卡在河道内无法移动,运城市地方海事局、芮城县地方海事处积极开展营救,经过28小时的努力,两名遇险人员被成功救出。

2010年3月28日,在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救援过程中,我省2名船员、4艘冲锋舟参加了第一救援梯队和第二救援梯队的救援,为解救被困矿工做出了突出贡献。

“云水间铸造忠诚,风浪里尽显本色”,这就是海事人,哪里有需要、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海事人的身影。为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他们始终冲在保障水上交通安全的第一线,用实际行动履行着“一切为了人民”的铮铮誓言。

经过十几年的磨励与发展,如今,山西海事业务已覆盖全省11市、60个县(区),海事执法人员已达380多人,各项工作更加顺畅得力,不断取得可喜成绩。山西省地方海事局先后被交通运输部授予“全国交通运输系统文明示范窗口”;被中国水上搜救中心评为“全国水上搜救先进单位”和“全国水上搜救先进集体”;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依法行政示范单位”;被省直机关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评为“文明和谐单位标兵”,被省劳动竞赛委员会评为全省“先进单位”并荣记“集体一等功”,被省交通运输厅评为“依法治理先进单位”、“完成工作目标优秀单位”、“安全生产监管先进单位”和“优秀基层党组织”。

山西海事从无到有,由弱变强,历经坎坷,充满艰辛。省内每一个渡口都有一段海事人奋斗的历史,每一艘船舶都留下了海事人走过的脚印,每一个海事岗位都有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无论是狂风巨浪中的紧急搜救,还是辖区水域的游弋巡逻;无论是风吹日晒中的登船检查,还是在昏暗灯光下的默默工作,每一个山西海事人都在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汗水,为促进水运事业健康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彰显着海事人“忠于职守、开拓创新、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时代精神,正是有了这种精神的熏陶和激励,才铸就了山西海事不平凡的业绩;只要有这种精神的存在,山西海事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