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找刘志彪 刘志彪:江苏要从强政府向强市场 强政府转型

2018-04-1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转型升级既是老话题,又是新课题.2011年,江苏省委.省政府作出"八项工程"战略部署,其中"转型升级工程"居"八项工程"之首.4年来,江苏在

转型升级既是老话题,又是新课题。2011年,江苏省委、省政府作出“八项工程”战略部署,其中“转型升级工程”居“八项工程”之首。4年来,江苏在各领域依托多层面的改革试点平台,积极争取先行先试政策,放大改革品牌效应,探索有江苏特点的改革路子。

如何深入理解转型升级的概念?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政府和企业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江苏转型升级的未来走向何方?本期《苏企转型面对面》邀请南京财经大学校长、长江学者刘志彪教授解读江苏如何加快转型升级。

他是2004年国家人事部等7部委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教育部首批文科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经济学)、江苏省首席中青年科学家,在产业经济学、长三角区域经济、中国经济发展等领域的研究有着丰富的经验。

第一篇:什么是转型升级

(转型升级主要是指经济体制和发展方式的转型,也就是资源配置当中,市场要起决定性的作用,由粗放的发展方式转向科学的集约型发展。)

人民网:刘教授,欢迎您接受人民网专访,这几年转型升级这个词特别火,在2014年江苏经济工作会议当中就提出要更大力度的推动转型升级,其实早在2011年,在江苏省提出的八项工程当中,就将转型升级工程列到了第一位,请您先给我们解释一下,转型升级这个词的概念?

刘志彪: “转型”其实在我理解,是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方面就是讲经济体制的转型,经济体制转型就是从命令经济、计划经济、行政性的经济转向这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一个体制上的转型,体制上的转型,过去说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起基础性的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提出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起决定性的作用,这个就是体制转型。

另外一个转型是指发展方式的转型,那么也就是从粗放的这种发展方式转向一种科学的集约型发展,这很显然,前面一种是指体制方面的生产关系的转型,后面一种实际上是讲生产力的调整,所以转型就包括两个意思,非常复杂,对吧?另外,还有升级,国际上对于升级这个问题有一个标准的说法,什么叫升级呢?升级讲的就是从一种旧的状态往一种比较新的状态,在经济学的意义上讲,事实上就是提高了生产力,提高了附加价值,提高了产品使用效能,这种才叫升级。

具体来说,主要是分四种,第一种升级主要是指产品升级,就是一种旧的产品为一种新的产品所替代,这种新的产品体现为更高的使用价值和性能,这是一种升级,另外一种升级,就是讲的工艺的升级,就是生产工艺啊,一种旧的设备为一种新的设备替代,这种设备体现更高的生产技术,更高的生产力,更高的生产力,譬如手工的这样一种跟机器混合的一种劳动被全自动替代掉,那么生产力肯定大幅度提高,第三种的就是所谓的功能升级,功能升级一般讲价值链是一个微笑曲线,微笑曲线的低端是生产加工装配制造,两端实际上是从事服务业的,一个是以产品的研发,一个是设计这一块,另外一个就是关于营销、网络、品牌这个,关于销售这一块,物流啦、金融啦这些活动,这两段附加价值比较高,所以他是翘起来的,那低端呢,附加价值比较低,所以看起来是一个微笑曲线,所谓功能升级呢就是从生产功能,低端这个附加价值比较低的这个往两端攀升,这个攀升的过程叫功能升级,很显然的功能升级讲的是从实体型活动向非实体型活动转型,同时讲的也是一种用比较高的生产力和附加价值这样一种生产替代原来生产力比较低的附加值比较低的活动,这是第三种。

第四种升级的指的是一种价值链向另外一种价值链转型,就是说技术相似的情况下实现产业价值链的转型,这种价值链的转型譬如从这个生产黑白电视机的这种价值链转向生产电脑的这种价值链,他的技术上有相似性,但是也不完全一样,但是产品的附加价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总的特征就是用原来的技术,同时实现了产品的整个升级,实现了他的功能的升级,这个呢我们一般叫价值链的升级,有的叫产业链的升级。

企业要发挥它的比较优势,在竞争当中把比较优势转化为可以去盈利的竞争优势,这个是升级,从前面那一种形式来看的话,转型大部分讲的是改革,所以转型升级这两个词汇是一个复合词,我的体会,他实际上是构成了一个是讲改革,一个是讲比较优势,就大概是这个意思,所以非常非常复杂,我这个说法还不一定对,这是我自己的理解。

第二篇:江苏如何转型升级

(一方面,江苏从强政府向强市场转型,要转向环境管理比较强,社会管理比较强、文化发展比较强、民生幸福比较强。另外一方面江苏在从粗放发展方式转向集约发展方式当中所做的一个最突出的工作就是注重科技创新。)

人民网:刘教授,听了您刚才的解释,我们对转型升级的理解是更加深入了,根据您这么多年的观察和研究,江苏在转型升级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

刘志彪:江苏的转型升级呢,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过去八大工程第一大工程就是转型升级,但是刚才所讲的转型升级的意思确实是比较复杂,在实践当中的认识,市场上人们还是相当肤浅的,最起码对于这个东西的概念本身的内涵和外延并不说的非常清楚,因此你真要对转型升级进行评价还是有点困难,但是如果我刚才给的定义还是有点道理的话,我觉得第一个方面就是关于经济体制的转型,江苏从强政府向“强市场 强政府”的方向进行转型,过去江苏在经济发展方面比较强,市场呢,对于国际国内市场的利用还是比较充分,但是政府无疑是干预比较多,所以有人说江苏是干部经济、广东是外资经济、浙江是民营经济、上海是国际经济,说到江苏人家就笑笑,他是干部经济,这说明政府比较强,在新的形势底下要转型,要转向环境管理比较强,社会管理比较强、文化发展比较强、民生幸福比较强,要强在这方面,而不应该过多的强调对市场本身的直接干预上,所以在新的这样一浪市场在资源配置上起决定性因素的这样一个新的要求下,为了更好的发挥政府作用,需要有强市场作为基础,在我刚才讲的这些领域当中发挥强市场作用,而不是在所有的领域当中发挥强政府的作用,这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呢,我们应该看到江苏转型升级在从粗放发展方式转向集约发展方式当中所做的一个最突出的工作事实上就是注重科技创新,创新驱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这个基本的格局已经确立,判断这个基本问题的标准,就是看江苏连续四五年科技创新能力在全国处于第一位的评价,那么他的研发投入,他的产出,高科技信息产业的比重以及一系列科研人员等等指标都在全国处于领先的地位,这说明江苏已经基本上摆脱依靠消耗、依靠拼资源来发展经济的方式,而转向以科技创新技术进步这样的一种主要发展的轨道,这方面我们应该给他积极地、比较高的评价,至于说在升级这一方面,由于升级更多的说的是企业的事情,是一个产业的行为,因此从宏观经济上评价必须就各个产业的情况来进行分析、比较复杂,这地方我就暂时不说。

人民网:您也提到了转型升级是非常复杂的问题,在具体的实施过程当中遇到了很多困难,那么它难在哪里呢?

刘志彪:这个里面的困难一个是体制方面的困难,一个是发展方式转型的困难,一个是产业升级产业政策的困难,体制方面的困难实际上我刚才已经讲了一点,就是在于一种新的经济体系,他要抛弃或者扬弃原来的经济利益关系,他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譬如说政府转型,你要让政府进行负面清单管理实际上是要政府主动的放弃权利,这个实际上阻碍就很大,我曾经跟人家说过这样一句笑话:我说让一个人拽住自己的头发吧自己给拽起来拽不起来,所以政府发动的改革让政府改自己,他本身就很困难(那我们怎么来解决这个困难呢?)这个困难实际上一个是要求我们的党要能够站在全民族的高度来认识这个问题,来发动和指挥改革,另一方面要发动人民群众来参与改革,对政府,乃至整个国家,产生一种重大的倒逼作用,这个方面如果跟不上去,改革根本不可能有很大的成就,另外一种呢就是确立一种内涵的发展方式,是经济方式根本的转型,他也会遇到发展阶段的限制,在我们现在的发展阶段上,有很多发展方式,他是由旧的技术所决定的,不是你一蹴而就,一种旧的技术要把实体抛弃才有新的技术体系。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这个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特征就是他的科技水平、教育水平、科技应用水平等等都相对处于落后的位置,在这种情况底下,你用发达国家的要求来要求我们是勉为其难,超过了他的发展阶段,所以十一届三中全会报告说,我们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仍然要把经济建设作为政府的主要工作中心工作,这个坚决不能动摇,这说明国家对我们还有一个清晰的判断,现在的阶段仍然是发展中的过程,不是已经到了发达的不得了了,我们可以什么事情都不做了,就可以用发达国家的标准来要求我们,这个是不对的,所以我们的转型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做成的。

人民网:从地域上来分,江苏分成了苏南、苏中和苏北三个板块,三个地方的发展程度也是各有差异,那如何根据这些地方的发展的特点来实现一个转型升级呢?

刘志彪:江苏省委对着三个地方的发展,他已经有了描述,做了苏南主要是转型升级,苏北还要加大投资,利用国家的东陇海线,海上丝绸之路这个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个开放加大投资,加大投资的主要目的是要形成大城市为中心的发展节点,同时打通陇海线,这个他需要大量的投资,这个因为他的发现阶段跟苏南不一样,作为苏中来讲,他事实上他刚好处在苏南和苏北交替的一个融合点,所以他需要融合发展,融入苏南,把苏南的经济能量逐步传递过去,具体来说是让产业进行一些交换和交流、转移,吧这些地方空间换地啦,腾笼换鸟这样弄出来,这样产业顺利的流到苏中、苏北去,这个地方是一个重要的节点,所以这个节点城市里面呢,目前融合发展的城市里面呢也很困惑,具体怎么发展怎么个融合法,其实呢你政府官员想的再多怎么融合,他也想不起来,你只要把市场的环境给他优化了,自动就融合了,譬如你把交通搞好了,你像现在的南通,他到上海的时间一个小时左右,那么上海很多产业就过去了,然后你在把当地的投资环境优化,那么上海的产业过去之后挣到钱更多,他就去的更多,自然就融合发展了,不需要政府去融合,你融合不起来的,我说白了就是一条,你不要太忙,你太忙市场就没有希望了,你让企业家去忙,你关键是要将环境做好,把制度优化,把基础设施做好,这是一个新的条件底下,所谓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最好的理解,我这样来理解。

第三篇:江苏转型升级再出发

(全面深化改革是是江苏加快转型升级的根本动力。接下来江苏需要更进一步的通过混合所有制的发展壮大江苏民营经济的实力,实施政府职能改革,利用上海自贸区这个经验进行复制在苏州、连云港等探索江苏新的外向型经济。)

人民网:江苏在未来的转型升级过程中,应该往哪个方向去走呢?

刘志彪:最近召开江苏省十二届七次党代会,提出了六个方面的改革,在原来城市化基础上,一个就是关于增强企业活力的改革,主要是发展混合所有制,二是关于政府职能的转变,提出了六个清单,一个平台建立的问题,转变政府职能,还有一个就是关于建立现代市场体系的这个决定,除此之外,对于这个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也做了一些关于改革方面的要求,那总的来看呢,在我看来,除了财政金融这两块他要改革,但是更多是受国家政策的影响,对于江苏来说呢,根据自己的特点,江苏省委省政府所做的未来转型发展的改革最重要的是三条,第一条是怎样更进一步的通过混合所有制的发展壮大江苏民营经济的实力,因为江苏现在的民营经济的规模在全国都是名列前茅,他过去是由集体经济改制过来的,现在国有经济的比重也比较高,那么通过混合所有制的发展,民营经济的发展势头会更好,第二个是政府职能的改革,六张混合所有制清单可以改变政府职能的话,那么江苏未来的经济转型是非常有希望的,还有一个江苏的特点跟外向型经济有关系,所以这一点也是我觉得江苏能够做出来成绩的地方,因为江苏外向型经济无论是规模还是水平在全国都是领先的,如果利用上海自贸区这个经验进行复制在苏州等等连云港等等探索江苏新的外向型经济,那么进一步走在这个外向型经济改革的前面的话,我想的话,三个方面可以行代江苏特色,一个就是民营经济,一个是政府体制,一个是外向型经济,这三块在十三五期间是有比较大的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