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帅元奥园 梅帅元:以构建人类共同精神家园理念诠释文成公主

2017-08-1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中新网北京10月11日电 (记者 应妮)由拉萨市与山水文化机构倾力打造的大型史诗音乐剧<文成公主>剧场版10日至11日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举行隆重首演.这出新剧第一

中新网北京10月11日电 (记者 应妮)由拉萨市与山水文化机构倾力打造的大型史诗音乐剧《文成公主》剧场版10日至11日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举行隆重首演。这出新剧第一次亮相,以其荡气回肠的故事、藏族特色的音乐感染了许多北京观众,国家大剧院歌剧院内热情的掌声不断响起。

在该剧落幕之际,集总导演、编剧和艺术总监于一身的梅帅元接受了记者专访。

文成公主在“行走”中成熟

“文成公主携带着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从长安出发,一路行走至西藏,用时3年时间,刚离开都城的时候,还是个16岁的少女,入藏后,她已经是19岁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梅帅元说。

一路的行走,包含了太多的深意,一位女子的胸怀和情绪,在行走的过程中,几经变化,逐渐退去公主般稚气的娇嫩,在行走中成长,蜕变为一位真正的伟大女性,一位即将成为藏族同胞眼中至高的女神。文成公主的“行走”,走出的是横跨汉藏的桥梁,正是通过她行走的路程,汉藏两地的文化、技术、艺术等等,开始流通、交集并逐渐融合。

在导演看来,3年的行走,文成公主作为一个女孩,是经历了很多思想的飞跃。“刚出长安时,一个青春少女带着对世间万物的懵懂与新奇,不知千里路途有多么遥远,乐观单纯地认为:走得到的地方是远方,回得去的地方是故乡。”这也是文成公主行走的第一阶段的主题。那时的公主,满怀对新鲜事物的向往和憧憬,一切在她眼里都是美好的,单纯的少女情怀在荡漾。

行走了一段路程,公主终于意识到自己离故乡已越来越远,而前方的路依旧漫长,公主渐渐升腾起一股思乡之情,对未来也增加了一丝前所未有的迷茫,“她开始感叹:走得到的地方在远方,回不去的地方是故乡。”

行走了百里之路,公主一路上经历了很多人情世故,在行走中历练出坚强,也学会了思考,渐渐悟出行走的意义,前方的路虽然漫长,却总有目标。“此时的公主发自内心的地唱出:天下没有远方,人间都是故乡。”

当公主终于走到西藏,当地人民的热情和拥戴,给了她新的生活希望和人生畅想。此时,她的人生已经升华到另一个境界。于是,谭晶饰演的文成公主唱出了整部剧的最重要也最据深意的感叹:“人间都是故乡,有爱就是天堂。”

以往局外大多数描写文成公主的艺术作品,都是从汉人的视角来反馈文成公主的形象、脾气和性格喜好,描述她的美丽、智慧和以社稷为重的高远思想,但在梅帅元这里,完全突出“行走”的含义,“因为这里表达的既有民族融合的国家意义,也有人类创造共同精神家园,为共同精神家园奉献力量这样的世界性话题,这是全剧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让《文成公主》走向全世界

为了让《文成公主》独具魅力,梅帅元专门请来一个藏文化的专家组,细细地研究藏族同胞眼里的文成公主最真实的形象,当文成公主入藏并开始在那里生活起居,藏族人就很亲切地称她为“我们的度母”。

“藏族人民对文成公主的爱戴和崇尚,已远非一位弱小女子和美丽公主所能涵盖,在他们的心里,文成公主是他们顶礼膜拜的度母。”

为此,整部剧的演员团队当中,近一半是藏族演员。该剧中260多名汉藏演员,来自西藏自治区和拉萨市的歌舞团、娘热乡民间艺术团等基层团队和北京、天津两地音乐院团12个专业、业余团体演员,其中近3分之1来自西藏民间团队。剧中的藏服饰、藏族的道具摆设、藏族人民的生活习惯和藏语研究等等,都有专家指点。

而之所以要创作《文成公主》,事实上,这与梅帅元开创的大型山水实景演出脱不开关系。随着史诗音乐剧《文成公主》的全国行走,大型山水实景演出《文成公主》也将要在明年6月落户西藏,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项目,总策划和导演都是梅帅元。

“我们之前在拉萨做过市场调查,发现去那里旅游的都是高端人群,50%-60%的游客都有意愿看演出,而这一比例在北京等大城市还不到30%”,他透露,演出场地现在已经大概确定,在拉萨河对岸一个叫赤角林村的地方,剧场大概能容纳2000人。“特别巧合的是,当年文成公主从大唐带来的工匠及后人就是聚居在赤角林这个地方,现在拉萨市政府将把这里打造成一个文化产业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