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伦的故事 拜伦和普希金是什么关系

2017-05-1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拜伦的故事拜伦是英国19世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个为了理想而战斗的勇士,积极的投身于革命事业,他传奇的一生有很多故事,那么拜伦的故

拜伦的故事

拜伦是英国19世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个为了理想而战斗的勇士,积极的投身于革命事业,他传奇的一生有很多故事,那么拜伦的故事有哪些呢?

浪漫主义诗人——拜伦

拜伦出生在一个落没的贵族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个败家浪子,他和一个富人家的女儿结婚,当资产用尽了之后,就抛弃了她。于是拜伦的母亲常常迁怒于拜伦,拜伦也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使他逐渐形成了敏感、孤傲、清高、反抗以及悲观的性格特征。拜伦的童年受尽了重重磨难,少年的他也显得更为成熟。拜伦从14岁起,开始他了丰富和曲折的罗曼史。但最终都没有与她们结婚。

直到拜伦27岁的时候,他与安娜·密尔班克结婚,并生下一个女儿。此时的拜伦是一个致力于反对“神圣同盟”的斗争,并且成为欧洲各国进步势力的思想领导。而他的妻子是一个信仰宗教、思想僵化的贵族小姐,因此无法理解拜伦离经叛道的思想和乖张怪癖的性格。于是在相处一年之后,带着女儿离开了拜伦。

拜伦在离异后,又与一个叫珍妮·克莱尔蒙特的女人结婚,并生下了第二个女儿阿列格拉。在1819年,拜伦结识了特瑞萨,并和她相爱,于是和克莱尔蒙特离婚,两人开始同居。拜伦在特瑞萨的支持下投入了希腊的独立战争,1822年,拜伦的女儿阿列格拉因病死去,从而拜伦与特瑞萨便相依为命,直到1824年,年仅36岁的拜伦逝世。

拜伦普希金

拜伦、普希金两人都是文学史上的伟人。拜伦是普希金的偶像,拜伦是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在浪漫主义诗歌的成就很高,只要提到浪漫主义,就会不由自主的想起拜伦,而拜伦也当之无愧的成为了一代又一代热血青年的偶像。普希金也不例外,他将拜伦当成了他奋斗的目标。

普希金画像

早年的普希金也是一个浪漫主义者,他的风格与拜伦也很相似。但随着普希金阅历的越来越丰富,思想日益成熟,他也慢慢向一个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发展,这也许就是有责任心的浪漫主义者的共同归宿,也相信如果拜伦没有过早地去世,那么他也会完成一个类似的转变。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拜伦和普希金还是很相似的。

拜伦除了浪漫主义以外,他的另一大标签就是“自由”,拜伦并不是只追求某一个具体的民族或国家的自由,而是追求更为广泛的,从个人到全人类的最大限度的自由,所以当英国不允许他追逐这种自由的时候,他就全心全意为希腊的自由而战,以致于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而相相似的是,普希金毕生也都在歌颂和追求自由,他命途多舛的一生正是开始于《自由颂》,但相比于拜伦而言,普希金的“自由”更为具体,同时也更为成熟,但两人的结果都是功败垂成,只不过拜伦像是一个闪耀着传奇色彩的国际主义者,而普希金更像是在暴政的阴影下令人叹息的牺牲品。

拜伦徐志摩

拜伦是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是举世公认的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首屈一指的代表人物,拜伦一生写下了很多诗歌,他的诗被誉为“抒情史诗”。而徐志摩是我国现代诗人和散文家,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那么拜伦和徐志摩两个是怎么联系在一起的呢?

徐志摩青年照片

中国的浪漫主义诗歌在五四时期受到了外国文学的影响,于是有了新的发展和新的特点。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的坦诚抒情的浪漫主义气质和“撒旦”反抗精神随着《哀希腊》的译文对五四时期新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从徐志摩的作品和他的思想中,我们就可以看到他对拜伦思想的继承,同时也可以看到五四浪漫主义时期“中国式的拜伦”的特点。

徐志摩曾经写过《拜伦》,其中有这样写到:“冲锋,冲锋,跟我来!这不是早一百年拜伦在希腊梅锁龙奇临死前昏迷时说的话?那时他的热血已经让冷血的医生给放完了,但是他的争自由的旗帜却还是紧紧的擎在他的手里;他的骄傲,他的力量,他的壮丽,是天上磋奕司与玖必德的忧愁。”从徐志摩的这些话中,都能反映出拜伦对徐志摩的影响,同时也体现了拜伦在徐志摩心中的崇高地位。徐志摩是在1921年赶赴英国留学,进入剑桥大学学习,在剑桥的这两年中,他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和欧美浪漫主义诗人的影响,其中拜伦对他的影响是最大的。

拜伦的思想

拜伦是英国19世纪初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代表作品有《唐璜》等,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同时也是一个为了理想战斗一生的勇士,积极并且勇敢的投身于革命事业,他参加了希腊民族解放运动,成为了领导人。那么作为一位诗人,他一定有自己的思想,拜伦的思想是什么呢?

拜伦画像

拜伦是当时英国贵族中叛逆者的典型代表,英国叛逆者和农民叛乱或者无产阶级叛乱的领袖是很不同类型的人。拜伦的气质和他的行动是混合着撒旦的成分,在他少年时不止一次被称为“小恶魔乔治·拜伦”,这个称号带给他极大的心灵创伤。拜伦时常将自己看作一个背离宗教、被国家驱逐的恶魔人物,他在耻辱中狂欢。我们不能认同他的放荡,但却可以理解他作为反叛者的心理。

在后来,拜伦写出了大量歌颂自由的崇高诗篇,在他的诗歌中所歌颂的自由是德意志邦主的自由,并不是像普通人所想的可以得到那种劣等的自由。拜伦虽然感觉自己可以和撒旦匹敌,但是从来不讲自己放在神的位置上。

在拜伦给托马斯·穆尔的信中,他戏谑地提到自己的放荡,给以看似随意的语气说道:“有一首反拜伦的长诗要发表了,要证明我已组织了一个长诗来推翻一切宗教和政府的阴谋集团而且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拜伦扭曲的反抗正好体现了拜伦和恶魔的精神相通。撒旦式人物也受到拜伦的认同和赞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