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凌桂明 凌桂明:好的芭蕾舞演员需有天赋

2017-05-0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只要提起凌桂明,大家就会想到民族芭蕾舞剧<白毛女>中的"大春".从"大春"到芭蕾舞教父,年近古稀的凌桂明,依然身材挺拔.容光焕发.8月20日下午,凌桂明做客合肥

只要提起凌桂明,大家就会想到民族芭蕾舞剧《白毛女》中的“大春”。从“大春”到芭蕾舞教父,年近古稀的凌桂明,依然身材挺拔、容光焕发。8月20日下午,凌桂明做客合肥大剧院,向观众讲述他的艺术人生。

凌桂明接受采访。

没想到大春能“火”

民族芭蕾舞剧《白毛女》一上演,就成为中国芭蕾舞中的经典,“大春”的角色也因此深入人心。1964年,还是上海舞蹈学校四年级学生的凌桂明被老师派去饰演《白毛女》中的王大春,“那时候我们还是学生,角色什么的都是老师安排,老师让我们演什么我们就演什么。”凌桂明坦言,自己也没有想到,“大春”形象能够“火”。

芭蕾舞剧《白毛女》的成功导致了同名电影的拍摄得以进行,依然担纲主演的凌桂明对舞台表演和电影表演两种不同的表演形式有着不一样的感触。“拍电影框框比较多,有镜头的范围,跳出范围就会穿帮,很多动作就放不开。而舞蹈相对要求幅度要大,所以跟舞台比起来就有点局限。”

舶来品实现民族化才能称为经典

“经典不是我说经典就经典,而是需要老百姓认可,老百姓说经典才是经典。”

凌桂明介绍,当年文艺评判的“三化”即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是使芭蕾舞《白毛女》从群众陌生的舶来品变成民族经典的重要原因。

“芭蕾舞最初是由从国外引进的,人们可能起初对芭蕾不太了解,但加入了唱歌这种形式,把作品唱出来,歌曲一响,老百姓的兴趣就起来了。”凌桂明表示,作品要让群众看懂,必须加入自己民族的东西。“那时候有些外国人还说,芭蕾舞才在中国发展这么短的时间,没想到就有了自己的作品。”

而说到男芭蕾舞演员的地位,凌桂明笑了,“用我们专业的话来说,男演员就是女演员的’活把杆’。”同样是双人舞,男演员首先要保证女演员舞姿的优美,不能因为自己的舞蹈,就不顾女演员。

好的芭蕾舞演员需有天赋

谈及下一代芭蕾舞演员的培养问题,凌桂明表示,”凭兴趣学的话,好的坏的都有,甚至有些家长自己喜欢,逼迫孩子一定要学芭蕾舞。好的芭蕾舞演员,还是国家花钱来培养会更好点。“

凌桂明介绍,自己那个年代舞蹈家都是国家培养,现在舞蹈学校的招生模式和以前不太一样。“以前招生是按照老师的专业眼光,满足条件才能进学校,进学校还有试读期和很高的淘汰率。”以前很多舞蹈演员在退出舞台以后可以继续念书,有的转向服装、灯光、制鞋、化妆,而现在学校有很多自费学生,有些孩子是出于兴趣,但很多可能是家长希望小孩成名成家,其实有些孩子可能根本不具备这方面的天赋。

凌桂明表示,对舞蹈苗子的培养可以采用灵活的培养机制,既培养定向的艺术专业人才,也能让芭蕾舞业余爱好者有机会参与其中,感受芭蕾舞的魅力。(实习生 杜陈晨 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