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生三贴 张文生:三种人群代表台湾社会多元民意结构

2017-10-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蔡英文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以后,对于两岸政策提出"台湾的民主原则与普遍民意"的说法.台湾有些人也要求大陆正视台湾的"新民意".似乎蔡英文和民进党对于能够取

    蔡英文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以后,对于两岸政策提出“台湾的民主原则与普遍民意”的说法。台湾有些人也要求大陆正视台湾的“新民意”。似乎蔡英文和民进党对于能够取得689万张选票的支持沾沾自喜,把“民主”和“民意”当作迫使大陆放弃“九二共识”的后盾。

蔡英文和民进党未免高估了自身的民意支持,台湾社会经过多年的选举和多次的政党轮替,大家都已经看清楚,民意如流水,台湾选民喜新厌旧、求新求变,今天的选票并不等于明天的支持率,今天的支持率也不等于明天的选票。

    从2014年3月台湾发生所谓的“太阳花学运”以来,台湾的民意与社会氛围确实有些变化,也导致了民进党在“九合一”选举和“总统”、“立委”选举中的大胜。但是如果除去首投族的选票,民进党的选票成长仍然有限。

蔡英文当选后,在两岸政策上模糊不清,拒绝承认“九二共识”,台湾的民意仍旧动荡不安。从现阶段台湾社会的总体民意结构上看,有三种人群代表了台湾社会的多元民意结构,是值得引起关注的。

    第一种是焦虑的人群。

    这一部分人代表了现阶段台湾多数人的政治倾向,他们是支持民进党上台执政的主要力量。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走上了和平发展的轨道,两岸交流日益紧密,在此同时,两岸经济上的差距也日益缩小。

这使得台湾社会一部分政治上倾向于“台独”的人群越来越焦虑,担心两岸关系这样的发展方向必然导致两岸的统一。于是这一部分人开始激烈反弹,最后把青年学生推上了政治运动的舞台,翻转了两岸关系发展的进程,导致民进党的胜选和蔡英文的当选。

表面上看,这一部分人群的意见取得了胜利,成为台湾社会现阶段的主流,但是蔡英文获得的689万票也不全是“台独”认同的选票,其中不乏随波逐流、西瓜偎大边的选票。689万选民不会全都是民进党的稳定支持者。

    第二种是担忧的人群。

    这一部人代表了现阶段台湾多数人的经济担忧,他们在民进党上台执政后,担忧越来越强烈。蔡英文虽然当选了,但是台湾社会普遍不看好台湾经济,认为蔡英文和民进党无力改变台湾经济面临的困境。

尤其是蔡英文当选后,在两岸政策上模糊以对,拒不承认“九二共识”,也拒绝承认“两岸一中”,这使得两岸关系的未来存在着不稳定的变数。台湾社会多数人担忧台湾经济依旧不断走下坡路,而未来4年或8年,大陆经济发展景气可期,台湾经济有可能重蹈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覆辙,失去连结大陆经济快车和大陆广阔市场的机遇。

甚至未来几年,福建省的经济总量都有可能超越台湾。随着蔡英文的当选,台湾社会民意中的这种担忧正在日益弥散开来。如果蔡英文当政后不能迅速满足台湾民众发展经济的强烈要求,台湾民众担忧的问题将变成现实,台湾民众的担忧也将很快转变为不满与怨恨。

    第三种是沉默的人群。

    在2016年1月16日的“大选”中,人们会发现,至少有100万以上应该去投票的人没有出来投票,他们是现阶段台湾社会中的沉默的人群。他们既对国民党感到失望,也对民进党不放心,因此他们选择了拒绝投票,以沉默的方式表达了对国、民两党的不满。

如果把台湾选举中没有去投票的选民都算上,台湾社会中沉默的人群达到了633万多。而这一部分人往往决定了台湾社会的发展走向,因为沉默的人群并不是永远沉默的,一旦他们出面表达支持倾向,其效果往往是决定性的。

随着蔡英文和民进党的上台执政,沉默的人群出面表达诉求的愿望将越来越强烈,他们对蔡英文和民进党的不满也将越来越强烈,他们将是导致台湾社会再次政党轮替的决定性力量。

    可见,民进党不要高兴得太早,也不要错估台湾民意。如果民进党和蔡英文漠视台湾多数民意的诉求,那么总有一天会遭到台湾民意的反弹和抛弃。(本文作者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厦门大学台湾台湾研究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