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巨货先生去世了 “煤王”姚巨货的传奇人生

2018-02-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越滚越大,终于成了如今的百亿富翁,也才真正实现了多年的宿愿:为乡亲们过上好光景出把力!为民"挥霍"第一大"挥霍":投资上千万 为建一小学漂亮整齐的群楼,花木葳蕤

越滚越大,终于成了如今的百亿富翁,也才真正实现了多年的宿愿:为乡亲们过上好光景出把力!

为民“挥霍”

第一大“挥霍”:投资上千万 为建一小学

漂亮整齐的群楼,花木葳蕤的校园,宽敞明亮的教室,崭新正规的课桌,温馨明亮的学生宿舍。电教室、篮球场、乒乓球室、图书室一应俱全。这就是号称太原“全市小学最佳校园”的清徐县仁义村寄宿制小学校。

仁义村寄宿制小学坐落在仁义村旁边,2006年动工修建,共有30多个教室,可容纳1000名学生上学,还设有学前幼儿班。2008年“六一”儿童节这天,新学校落成典礼热热闹闹举行,仁义村以及周围村子的孩子们欢欢喜喜地走进新教室。

一位老师说:我在仁义小学教了很多年的书,姚巨货很早就开始资助学校了,以前是为学校购置教学用品和安装保暖设备,几乎年年都有。现在居然为学校盖起了具有现代化的新校舍,置办了一系列最新的教学设备。

姚巨货讲过:“孩子们的成长和成才,可要靠你们老师了,他们是咱们国家的希望,大家一定要教好!作为一个长辈,我就拜托你们啦!我没念过几年书,肚里墨水不多,不能教孩子们,但我可以搞搞后勤,你们尽管提,需要购置什么就给我说一声,我保证派人去买,咱们的学校,不建是不建,要建就要建好,起码要保证它15年不落后,现在这个社会什么都比不上人才珍贵,要出人才,就得有培养人才的好场所,这好比要长好庄稼就得有肥沃的土地,是一个理儿。

为了长见识,校长可以带老师们出去看一看,看看太原的学校是怎么建设的,还要走出娘子关,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取取经,看看人家的校舍是怎么盖的,教室是怎么建的,教学设备什么最先进,还要建好文体活动场所,让孩子们学习好,身体好,全面发展。

反正我就这么一句话,我们要建的新学校,要高标准,高质量,最先进,你们不要怕花钱多,更不要省钱,钱用到正经地方就不能省,教育是大事,党重视,国家重视,咱们怎能不重视!你们放心好了,需要多少钱,我姚巨货出!”

还有几位老师介绍姚巨货为了建设学校常常亲自来到施工现场,由于姚巨货腿脚有病走路不便,还要扶着轮椅常来,到工地看看施工质量,问问施工进度,让别人架着他上楼,仔细检查每个教室和学生宿舍的设置情况。他常给负责施工的人说:“孩子们是咱们社会的未来,学校是百年大计的事情,在质量上要钉是钉,铆是铆,可含糊不得,孩子不知道,但咱们大人要知道,咱们要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学习和生活的好场所,这比啥都重要哩!”

第二大“挥霍”:斥资上亿元,只为新农村

“我结婚就在这栋楼里举行!”仁义村的几个年轻小伙子和姑娘们指指点点地仰头看着眼前的一排排橘黄色小楼,一片欢声笑语。

清徐县城西部边山,紫林路边坐落着一个村庄,这就是驰名全国的新农村典型——仁义新村。仁义新村位于新修的太祁高速公路仁义大桥下面。

这又是姚巨货的又一大手笔、大“挥霍”!

“三中全会就是好,看来汽车还得跑!”80年代初,姚巨货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带来的好政策鼓舞下,搞起了跑运输活儿,靠自己和六个子女没明没夜,风霜雪雨的苦拼苦受,终于跨进了“先富起来一部分人”的行列。接着,姚巨货办起了企业,并且越来越壮大,成了一位远近闻名的民营企业家。

先富起来的姚巨货始终牢记邓小平的话:让一部分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最后实现共同富裕。2006年2月14日,胡锦陶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一次重要讲话中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

姚巨货以一个仁义村老支部书记的名义给村民和部分企业工作者兴奋地说:“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胡锦涛总书记放话了,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眼看着我们农民的幸福日子更有奔头了。我们要带好这个头,先在仁义村建个新农村样板,然后,我再在其他地方建。”很快,姚巨货迅速拿出雄厚资金,仁义新村建设热热火火上马了。

在仁义新村的对面就是仁义老村,一排排低矮的平房杂乱地堆砌在狭小的村落里,弯弯曲曲、坑坑洼洼的泥土街,依稀印满了庄户人穷困的心酸和艰辛劳作的足迹。这就是姚巨货家祖祖辈辈居住的家园。

由南向北放眼望去,左边是仁义老村,右边是仁义新村,感觉走在了农村与城市的中间。开始规划新村建设的时候,姚巨货一手拿着图纸,一手揉着眼睛,有点动情地说:“我实在是留恋咱们的老村,可咱们不能给下辈人再留下这么一个破旧的住地了,咱们受过苦,莫非还要让后来人再受苦吗?不能啊,可不能啊!新村建好,旧村就可以有940户搬迁进去。旧村的人搬迁进去后,旧村也要拆,再建设新村的二期工程。”

让一家一户分别搬进五层小楼的新村,姚巨货还不满意,“村民不只要住进新村,还要富起来,这样才是不枉我们的村名‘仁义’两个字。”他对仁义新村还有新的规划,就是“二一七三”工程:

“二”:对仁义新村南北两架山百龙山和磨盘山进行绿化美化,成为一大景观。

“一”:治理一条白石河。建起一条几百米长的顺水坝,河中修三条拦水坝,可造地200亩,把文源路和高速公路占了的地补回来。

“七”:七项建设项目:

免费进行仁义新村农家网的改造,不向群众摊一分钱。

打深层井七眼,保证农田用水,大旱也要丰收,同时保证生活用水,农村可以像城市一样喝上自来水。

新建和扩建学校,业已竣工。葡萄园公园建设,总投资已达300万元,预计将来成为仁义村的龙头企业。

开发葡萄园小区,总投资2000万元,用于硬件和软件建设,建成上档次、上规模的吃住、旅游、购物、文化、贸易等多功能商贸区,要安置2000左右的人员就业。葡萄园示范园建设,计划搞成能代表国际水平的优种葡萄种植示范园。街道花园化建设,仁义村里的道路都要硬化两旁都有绿树和花池。

“三”:村办企业三件事

办好煤矿、酒厂、醋厂,安排130名村民就业;建生产煤气设施和陶瓷厂,使100名村民就业;创办汽车运输和商业服务网点,安排劳动力200名。

有关人员详细给姚巨货算了一笔账:综合建设新农村的各个项目,总投资为1亿多元。姚巨货笑着点点头:“我估摸也得这么多。”

第三大“挥霍”:建设农村新文化 花钱再多也不怕

“走,去吼两嗓子去!”这是仁义村及其附近的农民空闲时常说的一句话。

在仁义村,有一座两层楼日夜传出悠扬悦耳的胡琴声、板鼓声和动听的晋剧唱腔,给村里增添了一种和谐温馨的氛围。大楼外面挂着一个牌匾:太原贯中艺术团。这就是姚巨货创办的闻名遐迩的民办晋剧团。《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祖籍是山西清徐县,姚巨货就把剧团起了这个名儿。

你可别小瞧这是一个村办剧团,从编导人员到演员队伍到文武场的器乐演奏人员,其阵营敢比省市晋剧院!兼职演员中就有晋剧表演艺术家王爱爱、田桂兰,主要演员有武文丽、杨志爱等21人,其中国家二级演员就占4名。

1996年3月,清徐县晋剧团出于多种因素很难维持下去,逐步走向解体,没水鱼难活,演职人员为生活只好各奔东西,剧团就成了只有牌子、戳子、房子的空壳单位。为这件事,县政府十分着急,但财力不足,也没好的办法。

姚巨货不忍心让传统艺术就这么衰落下去,也为了帮县里排难解忧,于是斥资几百万创办了太原贯中艺术团,走出了一条民办剧团的新路,既弘扬了传统艺术,又使剧团融入到市场经济的大海中,这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个民营剧团的诞生。

太原贯中艺术团成立后,开始为山西省农村免费演出,同时还接一些商业性的演出,商业演出的费用主要有两个方面用途:一方面为了增加演职人员的生活福利待遇,另一方面还可以为剧团增加人员和设备。采取这样“两条腿”走路的方向,贯中艺术团很快发展壮大起来,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贯中艺术团大楼实际上是仁义村以及方圆几十里地乡镇和农村的一个俱乐部,是农村

的一个文化娱乐广场,它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幅射力很是强大。太原和晋中的乡村里,很多人都是晋剧迷。一年四季,特别是夏日晚上,或是农闲日子,仁义村都唱戏或者开展各种文娱和体育活动,村民们一到晚上,把饭碗撂下,骑摩托的,蹬自行车的,男男女女纷纷朝仁义村奔去,爱看戏的你就到台下坐着看去,爱唱歌你就到卡拉OK厅听吼去,爱打乒乓球的你就到乒乓球室出汗去,爱打篮球的你就到篮球场蹦达去,这时候整个仁义村简直像赶会,在明亮的灯光下,大人小孩那个乐呀,真是乐翻天了。

此时此刻,咱们的姚巨货在做什么呢?姚巨货一不会打麻将,二不会玩扑克,就会苦干事,干苦事,为群众办好事,没什么爱好,他惟一的爱好就是喜欢听晋剧。姚巨货有时候也亲自披挂上阵,唱上一段,和村里的老哥几个乐呵乐呵。

从成立到现在,贯中艺术团的会客室挂满了锦旗,上面写满赞誉的词儿:“送戏到农村,服务到三农”,“戏有高雅,台无俗情”,“演技精巧,风格高雅”。这一面面锦旗道出了老百姓的心里话,是老百姓对艺术团的肯定,是社会对艺术团的认可。

“以前我们农闲的时候,没什么事做,就老爱几个人打麻将,虽然输赢都很小,但有时候也会引起家庭矛盾。”一位村民说道,“再说打麻将虽说是为了消磨时间,但长时间坐着,感觉很累,对身体不好,现在听听戏,还能跟着唱上几句,生活丰富了,谁还愿意打麻将呀!”

可也怪,自从仁义村以贯中艺术团为龙头的文化广场兴办起来后,时间长了,人们往往在戏台下就找不见他了,台上晋剧开演的锣鼓梆子打得响彻夜空,姚巨货还不见来看戏,开初,大伙以为他出外忙工作还没回村,也没在意。

后来,姚巨货的行踪让一帮小青年们给“抓”着了。他们几次因回村晚才发现:每当仁义村开戏了的时候,姚巨货就出来站到村口。他戴着一顶遮阳帽,穿着一件白汗衫,赤脚穿一双布鞋,一直站着,迎接周围村镇村民们,他呵呵地笑着,一会儿给这群人说:“大家快进村呀,戏开了,是王爱爱登台演的。”一会儿又给那群人说“你们还瞎磨蹭个啥,好戏哩,开场了,快进去吧,误啦!”看来,他比人家都着急。

这帮小青年呼隆一下围上去,朝姚巨货打趣地说:“姚爷,怪不得好几天不见你在台下看戏,原来你是在村口当迎宾员啊!”姚巨货热得头上冒汗,说:“给你姚爷一瓶矿泉水,我喝几口,歇一歇,给人家说话多了,嘴干。”“姚爷你少等!”一个小伙子马上朝小卖部跑去。其余的小青年对姚巨货说:“你给我们说一说,这事我们干就行了,你去坐着看戏呀,你怎么能这么长时间老站在村口呢?”

姚巨货说:“我一看到周围村的乡亲们来看戏,我就高兴,人来得越多,我就越发高兴,比我看戏还高兴哩!”

第四大“挥霍”:拿出上千万 修路为大家

在清徐县,若问哪两条路最漂亮也最出名?几乎所有人都会脱口说出文源路和美锦大道。再要问这两条大路是谁修的?几乎所有人也都会说是县政府。

但是,还有一个人为这两条路“挥霍”了上千万元!这人是谁呢?姚巨货!就像钱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