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乒女二队有位妈妈教练 她曾是邓亚萍乔红队友

2017-12-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相信看过2010年第11期<乒乓世界>的读者还对本刊策划的那篇"特别报道"记忆犹新,一组组温暖的照片捕捉了奥运冠军们的点滴成长和儿女情长.在乒乓球的世界里,在这块没有硝烟的阵地上,真的有很多很多的人,为了心中崇高的理想付出了他们的热血与青春,让人心生感动,让人热泪盈眶.在中国乒乓球队的花名册里,还藏着一位教练,她也有一对双胞胎千金,这对千金至今还不满三周岁.勇敢.执著.慈爱--这个女人不止一面,所以您一定有兴趣读一读这位国家女二队教练的多面故事.球员张琴的勇敢面1971年,

相信看过2010年第11期《乒乓世界》的读者还对本刊策划的那篇“特别报道”记忆犹新,一组组温暖的照片捕捉了奥运冠军们的点滴成长和儿女情长。在乒乓球的世界里,在这块没有硝烟的阵地上,真的有很多很多的人,为了心中崇高的理想付出了他们的热血与青春,让人心生感动,让人热泪盈眶。

在中国乒乓球队的花名册里,还藏着一位教练,她也有一对双胞胎千金,这对千金至今还不满三周岁。勇敢、执著、慈爱……这个女人不止一面,所以您一定有兴趣读一读这位国家女二队教练的多面故事。

球员张琴的勇敢面

1971年,张琴出生在江西省风景旖旎的小城南丰。在南丰县体校打球的时候,因为她天资聪慧,掩饰不住的乒乓球天赋和灵气让省里的教练一眼就相中了她。1981年2月,刚满十岁的张琴还没有打过省级比赛就进了江西队。时光一晃六年,她快速地成长,自信地打球,一路顺风顺水地进入了国家青年队。两年后,自诩很幸运的张琴终于踏进了梦想中的国家一队。

在国家队,张琴先后师从肖兴国和华正德,两位恩师在教授她乒乓球技术的同时更注重对她意志品质的培养,也是在那段时间,她练就了不畏困难、坚强勇敢的性格。在北京当国手的七年里,张琴曾经在1991年第八届亚洲杯比赛上获得女单第三名,在一系列职业巡回赛分站赛上斩获女单季军,赢过不少当时世界一流的高手,像韩国的玄静和、朝鲜的李粉姬、罗马尼亚的巴蒂斯库等。

1993年,张琴代表国家队参加了第42届哥德堡世乒赛的三个单项比赛,世界排名也一度攀升至第7位。

“那时候半决赛碰到的不是邓亚萍就是乔红,所以我总打第三。”张琴笑着说。23岁就离开了国家队,现在看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张琴觉得在当时那个年代,这个年龄段退下来还算正常,毕竟进不了团体主力层次,在信心上会有一定的打击,对胜负输赢的渴望也不是那么强烈了。

退役后回到省队,省里的领导对她非常器重,挽留她继续代表省队征战全运会。1997年,一个去日本打球的机会摆在了张琴面前,苦于抉择的时候,她敢于接受挑战的一面显露了出来,乒乓球在哪里都是圆的,何不试试看?于是,在等待全运会的日子里,张琴漂洋过海,东渡日本。

初到日本,由于语言不通,张琴每天手里捧得最多的除了球拍就是字典。一开始只做运动员,与人交流比较少,但后来她做运动员兼教练员,一些技术性的语言要能说出来,所以她每天都鼓励自己好好学,最起码能让人家听得懂。

当时在日本代表三利公司征战全国联赛,水平相当于国内的甲A,作为外援张琴每次比赛只能打一场,但球队的成绩还是有进步,公司的知名度也随着乒乓球队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大。那段日子,张琴始终不断地给自己施压,因为走出去就意味着不能输。至于打球,因为经历过国内的训练与竞争,张琴觉得再大的压力都不算是压力。

“在日本这个国家的生活还是很舒适的,大家对我也很友好”。忆起当年在日本的生活,张琴兴奋地说她曾经改变了身边日本朋友的交际习惯。“日本人不太喜欢串门,自己的空间很少让别人进入。有时候我就会去他们家里作客,做个中国菜,大家在一起吃饭聊天,慢慢地,他们也觉得很开心。我的房东经营一家面包坊,后来经常会送面包给我当早餐,我出去打比赛也带些特产给他们,大家相处得很融洽。”

很多人一旦适应了舒适安逸的生活,便不会再想改变,可张琴不一样。“日本的一切都很好,却始终还是漂泊的状态,没有家的感觉。”游子梦中思千里,怎拿他乡比故乡?回国发展,是张琴异域四年里始终没有更改的愿望。添了更多的历练,带着更高的期望,愈发成熟的张琴回国之后一天都没有休息,即刻执起了江西女队的教鞭。

教练张琴的执著面

张琴接手女队主教练的时候,江西队正处于历史低谷期,基层建设不是很好,不如其他省份苗子多,起点不高。球馆、器材这些客观条件也一般,跟各方面条件都十分优越的日本俱乐部相比差距甚远,但张琴并没有感觉落差大,“我在哪儿就适应哪儿,是能上能下的一个人,这算是一个优点吧。回来碰到这些困难也很正常,去克服它!”

就这样带了五年之后,女队的成绩有了一些提高。从甲B打到甲A,在全国锦标赛和全运会这种国内大赛上也能听到江西队的名字了。女队有了起色之后,省里把男队也交给了她,2006年,张琴成为了江西省乒乓球队总教练。“真的非常感谢省里领导对我的信任和支持,为我们解决了很多困难,让我在这个平台上尽情地发挥。”

自2005年开始,为加强国家队教练员队伍建设,乒羽中心实行了公平、公正、公开的教练竞聘上岗政策,当时在执教经验方面还不够成熟的张琴在那一次竞聘中失败了,但她并没有就此放弃,因为她深信,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2008年底,相同的机遇再次摆在了张琴的面前,对乒乓球事业的热爱和对更高荣誉殿堂的向往让她克服重重困难再一次站在了国家队教练竞聘的舞台上。

要一个母亲做出离开自己孩子的决定是艰难的,何况孩子才刚满一岁。“做这个决定肯定是痛苦的,现在想想就是‘舍得’两个字。在我表达了自己的愿望之后,在领导承认我肯定了我之后,我就感觉要离开孩子了,那时候难受的程度要比当时做决定来参加竞聘时更深一些。

”张琴到现在还记得,第一天竞聘完了,还要为第二天做准备,中央电视台的记者周到举着话筒采访她,《乒乓世界》的执行主编夏娃也在旁边,她想忍着,但眼泪不知不觉就下来了。

张琴深知眼前的困难是什么,但她更关注的是自己与乒乓球更长远的未来。“我只是想历练几年,毕竟国家队是人人都向往的地方,成为其中的一员也是自己价值的体现。而且那时候女二队里没有女教练,我想借此机会锻炼自己,提高技术方面的层次,这样即便以后再回到省里,也能够用更先进的理念管理队伍吧。”

人们会很好奇,一个周岁孩子的母亲要怎样狠心,才能如此决绝地做出离开孩子的决定。原来,张琴的背后有一个强大的后援团,从丈夫到自己的父母再到公婆,家里面就没冒出过一句反对的声音。“就因为他们太支持我了,所以我更难受。当时我更希望他们拦着我,对我说你甭去了,那我可能就没那么多想头了。结果反而是他们觉得我如果不去会留下遗憾。我老公还开玩笑地说:‘怕你以后骂我,所以你还是去吧。’”

就这样,张琴带着对女儿的思念与牵挂,带着全家人的鼓励与支持以及一直支撑着自己前进的远大理想从南昌来到了北京,开始了她的国家队执教之路。

在女二队,张琴的手里有五个分管队员,这些孩子都只有十六七岁,在队里的技术水平也算不错。谈到管理这些队员,张琴有自己独特的心得。“女教练和男教练最大的不同就是给予队员母亲的感觉,这些孩子都离家比较远,跟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少,很多跟男教练不能说的话会跟我说,偶尔还会叫我张妈妈,我在生活起居方面会多关心一些。

”但就是这“亲疏”的分寸,张琴自认掌握的火候还不够,太亲了不行,太严厉了也不行,要尽量合理地平衡起来。用她的话讲,这是一项慢功夫,得慢慢调理。

从地方队到国家队,张琴坦言压力很不一样。“虽然省里面也需要成绩,但只要队员们尽力了,有所进步我就觉得很成功。现在这些国家队的孩子们,他们进步了,我却总觉得还不够,因为毕竟代表的是一个国家,背负的压力感是在省里体会不到的。”

梦想在左,现实在右。有时候决定梦想最终结果的,不过是现实中多出来的那一点点执著。张琴的“舍”是为了“得”,虽然跟自己的小孩子相隔万里,但她的大孩子会在比赛里为她拿回好成绩。虽然舍弃了与家人的团聚,但她得到了事业上的回报。

母亲张琴的慈爱面

在国家队的教练室里与张琴聊天,记者发现那句话真是对的,“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宝爱和宝伊是张琴的一对双胞胎女儿,姐姐文静,妹妹活泼,俩人一条心,形影不离。当记者看到她俩的搞怪照片笑着称赞时,妈妈张琴骄傲地说:“看看没烦恼。”

来北京的第一年,张琴每天半夜都会醒来,那个时间是宝贝们固定的喝奶时间,生物钟一旦形成了便很难改变,睡不着她就会想,宝贝们现在在干嘛?结果越想越睡不着。“平时白天训练比较忙,歇着的时候就会想,家里人带不带得过来,孩子们适应不适应,又不会说话,有没有着凉啊……”妈妈的心总是细的。

张琴的爱人是铁路的技师,特别喜欢乒乓球,在没有踏进张琴的圈子之前,总是拉着她打球,说乒乓球运动员的家属打球一定要很棒,得天天练。但当他真正踏进了她的圈子,知道了她的辛苦,就再不让她陪着打球了。“现在,他承担起了家里家外的一切事务,买菜、购置宝贝的日常用品,双方老人生病都要他管,孩子晚上找不到妈找爹,跟着他睡。

还有我们两家的父母,都帮着带孩子。我爸妈六七十了,年轻时带我们都没那么辛苦,我妈一手抱一个,觉都没睡过全的。公婆也是,经常带孩子过他们那边去,帮忙照顾,这些都让我特别感激。”说到这里,张琴的眼睛里又泛起了泪花。

世上有什么能阻挡母亲对女儿的思念?幸好科技的发达帮了张琴一个大忙。她从到北京开始就一直带着电脑,跟宝贝们保持视频。刚开始有陌生感,两个小家伙只会腼腆地笑一笑,后来时间长了就缠着妈妈。一年里,张琴也回不了几趟家,都是爱人过来探望她。最让她害怕的就是回家几天再走,她舍不得,孩子们也会找她,反倒是打扰了她们正常的生活。

张琴生完孩子五个月就开始上班,偶尔也会带孩子去球馆,姐妹俩很喜欢看乒乓球。而最让张琴惊讶的是,看得多了,这俩宝贝竟然从八个月开始就会做动作,这个左手上,那个右手上,坐在台子上就要抓拍子,球感还不错呢。“如果真有这天赋的话,我不介意她们打球,最起码能锻炼身体。就算不走专业队这条路,掌握这个技能也是好的,对长大以后交朋结友也挺有帮助的。”

九月的时候,因为爸爸一个人带不了两个娃娃,外公外婆带她们姐妹来了北京,去看了天安门,爬了香山,还在训练局大院的奥运冠军脚印上面踩了踩,在训练馆的球台上打了球。跟妈妈在一起,两个小家伙开心得不得了。回南昌以后,有天她俩突然在视频上对着张琴来了句:“张导!”妈妈惊讶地问“为什么是张导?”小姑娘奶声奶气地说“教姐姐打乒乓球”。平时小姐妹在家里,只要DVD一开,俩人就唱英文歌,几张碟子的歌曲顺序都知道。

队里的很多教练都说张琴不容易,但她觉得大家都一样。“有些男教练家的孩子也很小,他们照顾家的时间也很少,可对事业都是掏心掏肺的,只是男教练表露得不明显。所以看到他们,我觉得我的困难也不算什么。无非是陪家人少一些,不能天天抱孩子。

”我们都知道,母爱光看是得不到的,抱着她,亲她,那种感觉才来得更强烈。“有时候我在视频里说‘宝贝,跟妈妈亲一下’,她们刚开始会很配合地亲一下,现在会嘟着嘴说‘亲不到!’”从张琴这位母亲那里,记者看到的是幸福和讲故事的快乐。

第一次翻身,第一次爬行,咿呀冒话,蹒跚学步……每一个瞬间都让妈妈如此惊喜和难忘。“人生有得必有失,就看你怎么去看待这个问题,选一个自己觉得在目前状态下最重要的。我没觉得我失去了什么,女儿并没有跟我疏远。假如她们跟我的距离越来越远,我会很难受,会后悔,但现在事业上发展得很好,回到家孩子还是很亲热,我感觉是兼顾了。”说这些的时候,张琴美丽的脸上挂着温婉动人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