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鸿烈对青岛】沈鸿烈:被遗忘的青岛市长

2018-04-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公元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枭雄沈鸿烈主政青岛已进入第五个年头.湖北籍贯,留学日本,东北军得力干将的多重身份,以及依靠"崂山兵变"夺取青岛

公元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枭雄沈鸿烈主政青岛已进入第五个年头。湖北籍贯,留学日本,东北军得力干将的多重身份,以及依靠“崂山兵变”夺取青岛市长之职的曲折经历,都让有些传奇色彩的沈鸿烈颇具争议。

沈鸿烈

但青岛市民在“沈时代”的那几年中,过得是比较滋润的。沈在上任伊始就颁布的十大施政纲领,对多个领域对青岛的建设发展都是极大的推动力。

到1936年1月24日的丙子年春节时,青岛市民可以在大年初一的拜年中,遥望栈桥最南端上的八角廊檐廻澜阁,登高观象山观摩落成不久的球形观象台,到中山路上逛一逛新成立的民族商企青岛国货,去兰山路上新竣工的青岛市礼堂看看演出……这些后来成为青岛城市符号的地标们,都在沈的任期内完成。

通过详实的资料,我们可以知道,那时的青岛、四沧、李村、崂山等地都在有条不紊的根据功能规划进行着开发建设,由于公路网的延伸,区域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快捷,青岛的辐射范围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扩大。

三十年代的栈桥

在当时,深受崂山道家影响的青岛地区,在过年期间最热闹的应该算是“上元节”了,上元就是正月十五,从《即墨县志》《胶州志》等“上元张灯火,陈杂剧,喧阗竟夜”的记载上来看,青岛地区的百姓和官家都对这个“灯节”非常重视,青岛市区当时的赏灯日期为三天:市区和城镇的商号在正月十四试灯,正月十五正灯,正月十六续灯,堪称青岛的农历年狂欢。

沈鸿烈在1936年时赏灯的心情应该不错,在青岛干了四年多,政绩搞出一大堆,当个称职的父母官大概也不过如此。

三十年代的青岛中山路一带

然而,沈鸿烈自己可能也察觉到了,青岛此时的太平盛世是脆弱的。无论投入多少精力到内部的市政建设中去,青岛的外部大环境却在持续恶劣的变化中。沈鸿烈出身的老部队东北军的地盘已经建立起伪满洲国,日本人继续侵吞华北的意图越发明显,曾经被日本占领过的青岛让法西斯化的日本垂涎不已。

沈鸿烈时代是青岛解放前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沈鸿烈让青岛更加像一座现代化的城市,但当沈鸿烈在1937年的最后几天灰头土脸的撤离青岛后,青岛即将步入青岛城市史中最灰暗的日本二次占领时期。

 三十年代人声鼎沸的天后宫庙会

不过人不长前后眼,至少在1936年的大年夜里,青岛到处是一派繁华太平的景象。少不更事的孩子们向长辈讨要初一的压岁钱,准备着上元节的漂亮花灯……青岛的人们不去想今后会发生什么,这超出了他们的能力,也会轻易击穿他们的心理底线。

三十年代的青岛是中国近代史上珍贵的研究范本,但贪婪的目光又一次盯上了这里。  1933年7月23日,青岛火车站。青岛市各界代表、各国驻当地领事及外侨共数万人聚集。下午5时许,一位50出头、气度儒雅的官员终于步出火车站,登时万众欢呼,掌声雷动。《大公报》当日报道称“其热烈盛况,实空前未有”。

一位市长 两次兵变在上述英雄式凯旋的一幕发生之前,沈鸿烈是由东北海军改编而成、基地设在青岛港的中华民国海军第三舰队司令,兼青岛特别市(相当于直辖市)***。

1933年6月24日,第三舰队部分对现状不满的中下级军官,密谋劫持沈鸿烈实行“兵谏”,事情半途败露,主谋者连夜率其中三艘军舰从胶州湾西南薛家岛训练基地出走,南下广东,史称“薛家岛事件”。

此次事件轰动全国。自1920年起获张作霖赏识和信任,一手创建并苦心经营东北海军10余年的沈鸿烈,为此事大受打击,随即向南京国民政府中央递交辞呈,欲辞去舰队司令及青岛市***两职。

青岛市民闻讯反应强烈,自发组织挽留“沈***”的行动,声势浩大,前后持续20多天。最后,国民政府批准沈鸿烈辞去第三舰队司令,但保留青岛市***职务,一度黯然离开青岛的沈鸿烈,这才回心转意。

事有凑巧,早在1932年初春,第三舰队副司令及多位舰长等高级军官,已发动过一次“兵谏”。他们在崂山湾基地绑架了刚刚兼任代理青岛市***一职的沈鸿烈,要求他交出舰队指挥权,但遭沈拒绝。

次日,获知主帅被囚,舰队一些中下级军官组织敢死队将沈救出,脱险后的沈顾念同袍之谊,只把作乱军官解职遣散了事,“崂山事变”终告平息。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这些救沈鸿烈于危难之中的中下级军官,有好几个一年半后又成为“薛家岛事件”的主谋。

“崂山事变”之后,张学良为安定东北海军上下军心,解决军费问题,向蒋介石力荐沈鸿烈从代理***之位“转正”。对山东省省***韩复榘这位不大听话的地方军阀,蒋介石也希望用东北海军加以制衡,于是,1932年1月,国民政府正式任命沈鸿烈为青岛市***。

自此,沈鸿烈主政青岛6年,直到1937年的最后一天。

沈鸿烈(1882~1969),字成章。湖北天门人。18岁中秀才入日本海军兵校学习,1911年回国,成为张作霖、张学良的心腹,是东北海军的实际缔造者。沈鸿烈一向对蒋介石不满,背后骂蒋介石祸国殃民。但这样一个心中无蒋介石的人,却成了蒋介石的得力工具,当上了国民政府山东省主席。

人物生平

沈鸿烈,自幼勤奋好学,1900年,沈鸿烈府考中秀才,遂执教于府学。1904年,入武备学堂,后参加湖北新军。1905年春,公费赴日本海军学校留学,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夏毕业回国,加入清朝海军,由海军“楚观”舰候补员起步,先后担任清政府军咨府国民政府参谋部海军局科员。

1911年10月参加辛亥革命,曾任海军统领、宣慰使,参与策动长江下游清廷海军起义。1912年,任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海军部军机处参谋。1913年,调任北京参谋本部海军局上校科长。1916年3月,派任赴欧洲观战团海军武官,随英国舰队参加对德作战。后又出访美国。1918年10月回国,兼任陆军大学海军教官。

1920年10月,调任吉黑江防舰队参谋,后任参谋长。1922年8月,调任张作霖公署航警处长。1923年7月,升任江防舰队中将司令。1925年,出任东北联合航务局董事长。1926年11月,奉命率江防舰队抵青岛,与渤海舰队合编为东北渤海舰队,被任命为舰队副司令。

1927年7月,任海军第一舰队司令,11月升任海军副总司令、代总司令。是东北军中一位有文化教养的将领。1930年9月,蒋介石将东北海军编为中华民国海军第三舰队,沈鸿烈被任命为第三舰队司令。

崂山事变

背景

由于历史的原因,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后,东北海军没有统一到中央海军军部,故东北海军的军费开支始终在东北地方财政收入中列支。“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东北海军虽然安全撤至青岛等地,但却丧失了财政来源,军费开支遇到极大困难,官兵军心动摇。当时,以海防第一舰队舰队长凌霄为代表的东北海军高级将领曾多次向沈鸿烈建议夺取青岛的行政权,以发展海军的陆上势力,解决军费来源问题。

这个建议深得东北海军将领的赞同。沈鸿烈正想借用凌霄等东北海军留日系将领的势力,达到逼使国民政府同意任命其为青岛市长的目的,所以对于这个建议从内心里是同意的。但是,他却以军人不宜干涉政治为由拒绝了凌霄等人的建议,其目的在于迫使留日系将领发难,从而达到既能使中央政府同意任命他为青岛市长,又能排斥留日系其它将领独揽东北海军大权的目的。

凌霄等人见沈鸿烈拒绝了他们的建议,便决定乘沈鸿烈来崂山向海军官兵训话之机,将其扣押,迫使沈鸿烈同意他们的建议,并夺取沈的军权。1931年12月初,沈鸿烈来崂山指导舰队训练,凌霄等人乘机将其软禁于太清宫内,并迫使其向张学良发电,称病辞职。

凌霄等人的举动,引起了东北海军内航警系(原东北航警学校)军官的不满,他们认为沈鸿烈与凌霄等人同为留日学生,又共同创建东北海军,有事应共同商量解决,采取扣押、逼其交权的办法是不道德的。

因此,以海圻舰水兵第一分队副队长关继周为首的航警系中下级军官组成了一支敢死队,登陆太清宫,解决了警戒的士兵,将沈鸿烈救出。沈鸿烈随即解除了事变的主谋者凌霄等人的职务,并遣送回原籍,从而排除了异已,独揽了东北海军的大权。这就是著名的“崂山事变”。

影响

“崂山事变”不仅使沈鸿烈独揽了东北海军的大权,也迫使当时任青岛市市长的胡若愚辞职。张学良为安定东北海军的军心,解决军费问题,遂任命沈鸿烈为青岛市代理市长。“崂山事变”也使蒋介石认识到东北海军仍然是一支重要的军事力量,从安定青岛局势,用东北海军制衡地方军阀、山东省省主席韩复榘的势力考虑,蒋介石决定任命沈鸿烈为青岛市市长。1932年1月,南京国民政府正式发布任职命令。

晚年生活

1949年去台湾,任“总统府战略顾问”,由于没有实职,他便杜门谢客,埋头写书。其晚年著有《读史答记》、《欧战与海权》、《东北边防与航权》、《收回东北航权始末》、《青岛市政》、《抗战时期之山东党政军》、《抗战时期之农业建设》、《抗战时期之国家总动员》、《浙政两年》、《消夏漫笔》、《政海微澜》、《五十年间大梦记》等。

从这些书目结合沈的历史看,这是沈鸿烈在逝世前对自己的一生所做的主观总结。1969年3月12日18点40分,因心脏病医治无效,去世于台中市省立医院,终年8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