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溶溶的资料 任溶溶的幽默人生

2017-08-1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刚刚荣获陈伯吹儿童文学杰出贡献奖的任溶溶,为孩子们创作.翻译了一辈子的书.他精通四国语言,他创作的童话<没头脑和不高兴>.<一个天

     刚刚荣获陈伯吹儿童文学杰出贡献奖的任溶溶,为孩子们创作、翻译了一辈子的书。他精通四国语言,他创作的童话《没头脑和不高兴》、《一个天才杂技演员》以及童诗《爸爸的老师》等,已成为中国当代儿童文学作品中的经典。

同时他也把世界的经典《安徒生童话》、《木偶奇遇记》、《长袜子皮皮》等介绍给中国的孩子。任溶溶的笔下操控着一个童话的王国!一个欢乐的王国!一个智慧的王国!

而他也始终生活在这样一个欢乐与智慧的“国度”之中。     “我没骗你们”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翻译家任溶溶在他新近出版的《土土的故事》中对他的老读者说:“老朋友见面,我要说声:你好,祝贺你长大成人了!

不过我也有一个希望,就是你们小时候读我的书,如今觉得我没有骗你们。”     《土土的故事》是发生在任溶溶小儿子身上的真实的故事,他说要给儿子小时候留个影,不能任由儿子将来在子孙面前吹牛,说他小时候怎么了不起,那时候他是长辈了,谁敢不信?任溶溶希望儿子了不起,但他要告诉人们,很了不起的人小时候都没什么了不起。

他通过这本书幽了儿子一默,也带给读者欢乐和启迪。书中说到,土土精心喂养的“鸡鸟”(土土把鸡当鸟养着,一会儿放到头顶,一会儿放到肩上)被奶奶做成了扒鸡,土土在饭桌上还和哥哥姐姐争吃这美味。

爸爸一位写文章的朋友知道这件事,说:“按照我的想法,土土知道他的鸡鸟变成扒鸡之后,应该大哭大闹,想着它,三天不肯吃饭才对。”任溶溶在真实记录生活的同时,还对某些文学创作者提出了讽刺和批评,他告诉人们的是一个真实的儿童的世界。

    任溶溶以严肃的创作态度尊重生活原貌,加上他与儿童之间那种本能、天然的默契感,以及幽默智慧,使他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写出了佳作《没头脑和不高兴》,拍成动画片后,影响广泛、家喻户晓。

“不高兴”演的那只打不死的老虎和“没头脑”背着干粮被褥,上他设计的没有电梯的三百层的少年宫的场景,不知笑痛了多少个肚皮,笑翻了多少张椅子,如今想起来仍叫人忍俊不禁。

任溶溶的作品之所以能够如此深入人心,是因为每个孩子都能在里面找到自己的影子,也是因为他对生活观察提炼之后,用幽默的方式集中反映了孩子的特质。一个当年看过这篇童话的孩子——如今的建筑师给任溶溶写了一封信,她说:“您讲的小马虎的故事我至今还记得,也许是巧合,以后我学的和干的就是建筑工程师,因为记得您的故事,在工作中从来不敢马虎半点,也从未忘记过设计电梯。

”     任溶溶说,孩子是不能骗的,否则等他们长大了,发现不是那么回事,会害了他们。

    目前,任溶溶已经从译文出版社退休了,但他手中的笔却更加忙碌地在纸上滑动出一本又一本脍炙人口的童话故事,除了每天睡半个小时的午觉,他白天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创作和翻译儿童文学作品。

刚刚完成的《稀奇古怪小朱迪系列》是他比较喜欢和满意的作品。

任溶溶正在翻译的《北风的后面》虽然是好作品,但他自己却并不太喜欢,因为它不滑稽。任溶溶还每天看一张碟片,从中获得不少创作灵感。虽已年届八旬,任溶溶从未停止过对生活的思考和对文学的领悟。他谈到,年轻时翻译的《安徒生童话》只知道从文字的角度去考虑,前些时候把这本书重新拿出来修订时,自己才真正开始懂得和理解伟大的安徒生。

任溶溶说安徒生的作品有很强的宗教意识,而且他还非常热爱自己的国家。     任溶溶不骗小读者,也不骗自己,他始终积极地不断追求至高至纯的真、善、美,并用他智慧幽默的语言表现真实可爱的活生生的世界。

    “我的钱都吃掉了”     任溶溶是广东人,大家都知道,广东人爱吃。

而任溶溶的爱吃与他洒脱幽默的性格配合起来,更显得与众不同。文革期间,红卫兵抄他家,搜出的存折上只有一块多钱。

在红卫兵看来,任溶溶这样一个大名鼎鼎的翻译家,稿费应该赚得不少,眼瞅着这只有一块多钱的存折,唯一的解释就是他把钱转移了。而任溶溶只有一句话:“我的钱都吃掉了!”任他怎么解释,红卫兵就是不相信,还把他抓起来批斗,批斗时任溶溶还是这句话。

“观众”的反应是:他装得还真像!     任溶溶刚生下来时长得很小,被认为是养不活的,母亲就给他吃鸡汁(很浓的鸡汤),母亲很会烧菜,任溶溶吃母亲烧的菜一直吃到七十岁。

母亲去世前最不放心的就是儿子今后的“吃”。任溶溶说:“你走了,我就吃面或上馆子。”年迈的母亲说:“那怎么行!”于是在她去世前的一段时间,每天坐在轮椅上指挥儿子下厨房烧饭。

因为他爱吃,学起来也快。母亲去世后,任溶溶成了家里掌勺的厨师。     自己烧了几年,慢慢兴趣不大了,因为好玩儿的劲头过了,还是时常像以前一样下馆子。

任溶溶不愧是个美食家,他对上海的老饭店、新酒楼都很熟悉,还能如数家珍般地报出每一个饭店的菜系,以及他们的特色菜。他还会把很普通的菜描绘得让听者直咽口水。就他说一个腊肉蒸饭——色、香、味俱全,听的时候旁边要准备好餐巾纸,随时准备擦你嘴角想像中的油,实际上的口水。

有一次他到“梅龙镇”点了一个“红烧大乌参”,厨师特地跑出来看看这位食客,因为这位厨师曾因这个菜得了全国烹饪大奖,“这位食客真会拣好的吃!

”     任溶溶有五个孩子,他除了从孩子们身上汲取创作灵感之外,对于他们的生活并不大关心,他也从不打骂孩子。他说,板起脸来骂不了几句,就想笑,觉得很滑稽。

他唯一的任务就是带孩子们去吃。以前带儿女,现在带孙子,结果还带出了问题。那个后来去了加拿大的孙子,因为在国外再也吃不到这样的美食而整天吵吵,儿子打来电话怪他这个爷爷把孙子带“坏”了。     他说:“因为爱吃,北京那帮搞儿童文学的老朋友都在传我,弄得我像个老怪物似的。

”其实这也不能怪他的老朋友,因为每次外出开会,他落脚之后,先要出去兜一圈,找到当地好吃的、好玩的,他说这样他才能定下心开会。

老朋友见面总要先打个招呼吧,当朋友们找不到他时,大家知道他一准是到外面找好吃的去了。     任溶溶的吃,不能用简单的“馋”字来界定。

更多的是他作为一位儿童文学创作大师,永远有一颗未泯的童心,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对生活充满了热爱,对生命充满了呵护之情。     “我从来不养生”     “任老师,看您活得那么健康快乐,给我们谈谈您是怎么养生的”。

一听这话任溶溶就头疼,他说:“很多人让我谈养生,我是最烦谈这个问题的,我从不养生,我爱喝咖啡,抽烟,但不喝酒。

不是因为我不想喝,是因为我喝不来酒。我听天由命!”     他觉得生活中尽可以大大咧咧,不要跟人计较。不跟人过不去,就是不跟自己过不去,争吵最伤身体。

而作为知识分子,骂人又要有点文采,想要争赢,就得跟写作一样伤脑筋,犯不着。任溶溶很欣赏“外圆内方”这个说法。生活中虽然总是有苦恼,但他总是自己找乐子,所以过得不无聊。知子莫若母,母亲说他只能赢不能输,因此下棋打牌没他的份。

他教儿子下棋,儿子学会了,快赢他了,他就让儿子另请高明,以便始终保持不败。     除了自己主动找乐子,任溶溶还在生活中有意无意地制造快乐。

他有一大爱好——看碟片,其中最喜欢成龙和施瓦辛格演的片子。他说:“他们两个一出来,我就放心了,因为他们最后准会赢,不管他们被打成什么样,结局总是用不着担心的,他们都是不会死的英雄。”女星里面他最近突然对张曼玉有了兴趣,只因为她说了几句令任溶溶欣赏的话。

张曼玉认为邋里邋遢、不拘小节的男人性感,她不喜欢搔首弄姿,西装笔挺的男人。任溶溶一看大悦,并宣称自己不怕遇到张曼玉,敢走到她面前。因为按照张曼玉的标准,任溶溶足够算是“性感”了。

当然,邋遢与任溶溶基本无缘,但不拘小节的确是他的风格。他平时从不注意穿着,一切随意,身上总挎着他母亲留下来的一个老式的背包,问其原因,他说装东西大小正合适。

    他就是背着这样一个包,坚实地走在大地上。他有一种潇洒、率真、天然的性格,使他超然物外。他是无神论者,然而母亲去世后,他每到一个寺庙,都要在菩萨面前点上一柱香,请旁边的香客替他向观音菩萨磕几个头。

因为母亲临终的时候,口中一直念着《心经》,走得很安祥。看着此情景,任溶溶对观音菩萨很感激,是她让母亲得到了安慰。但他依然不给观音菩萨磕头,他说我不信她,我不欺骗她,也不欺骗自己!

    任溶溶就是活得这么真实坦荡。当大多数的成年人为了名利,为了现实的生活主动地或者无奈地放弃纯真和童心的时候,任溶溶不这么做。他不养生,老天总是对他这个“不养生”的老顽童特别关照。

去年,住了六十多年的房子突然说要拆,把他急得两天没合眼,还到老朋友那里大哭了一场,结果房子最后不拆了,他又大大咧咧、快快乐乐地生活了。去年他还翻译了几十万字的书。

想吃就吃,想喝就喝,哭笑随情而发,不克制、不做作,这就是潇洒自如的任溶溶。     八十多岁了,他想写本回忆录,不过他的回忆录不写自己,他只想把从小到大看到的周围世界写下来,他要用这种方式怀怀旧。

这是一种大师的精神,他很少关注自己,他的兴趣在自身以外。这也是他毕生写作风格以及可贵人格的真实写照。     好玩的任溶溶在生活中寻找好玩,不养生的任溶溶教每一位读者养生。让我们祝福可敬可爱的老先生,心里总有写不完的有趣故事,存折里永远都有吃不光的钱!(赵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