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中国著名声乐教育家金铁霖教授

2017-12-1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发表于<广播歌选>杂志总第三百一十八期金铁霖教授,满族,出生于哈尔滨市,中共党员,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音乐学院院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音协副

发表于《广播歌选》杂志总第三百一十八期

金铁霖教授,满族,出生于哈尔滨市,中共党员,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音乐学院院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音协副主席、北京市文联主席、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研究会会长等。先后被多所大学和艺术团体聘为客座教授、艺术顾问。

曾被评选为北京市高教系统先进教师;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专家;荣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文化部创新奖;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模范教师;国家级教学名师奖;全国十大艺术英才、十大魅力英才;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金铁霖教授在长期的民族声乐教学实践中,为探索和建立科学完整的中国民族声乐教学体系和中国民族声乐学派,培养和造就德才兼备的民族声乐人才,在弘扬主旋律、诠释文化先进性等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首先提出了中国民族声乐应具有“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时代性”,给我国民族声乐教育以崭新的学术定位并作为民族声乐发展的方向,他为此做出了大量开创性的努力;他创建的民族声乐“七字标准”即:“声、情、字、味、表、养、象”为民族声乐人才的选拔、培养及民族声乐比赛的评判奠定了客观的标准;他辨证地提出了声乐学习三个阶段的理论以及一系列完整的、富有创建性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理论。

同时他将歌唱训练特有的“启发式感觉教学”进行了完善和创新,使声乐教学活动变抽象为具体,化繁难为简易,从而能够在短时期内解决声乐训练中的诸多技术难题,获得了高层次声乐人才的高成才率。

他坚持因材施教,强调声乐训练中的辨证关系,坚持实践是检验教学成败的标准。

大批高、精、尖型的歌唱人才群体不断推出,在国内外重大声乐比赛中,其学生也屡屡获得骄人成绩。如今他们都是活跃在舞台上颂扬社会主旋律的生力军; 在教学中他孜孜以求,教书育人,不惟书本、求真务实、与时俱进。

他始终坚持在教学实践第一线,潜心研究,不断总结,先后发表了《浅谈我的声乐训练方法》、《谈民族声乐教学》、《声乐训练中的辩证关系》、《中国民族声乐的学习与训练》、《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教学探索》等专著、论文、教材和教学音像制品数十部。他还应邀通过计算机网络和电视等现代传媒手段,多次举办民族声乐专题讲座,为推动和促进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普及和健康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金铁霖教授在坚持继承民族声乐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博采众家所长,融汇贯通,开拓创新,取得了辉煌的教学业绩,形成了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科学完整的金铁霖民族声乐教学体系,被公认为我国当代民族声乐教育领域的一面旗帜!

金铁霖教授在从事声乐教学四十余年的实践中,特别是在民族声乐教学研究方面,已是硕果累累,桃李天下。在他们中间,有的担任一线教学和各大文艺团体的领导角色;有许多被评为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和有一定影响力的歌唱家;还有的已成为全国政协委员、人大代表。

翻开金式教学的家谱,从我国著名歌唱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歌唱领域里的常青树李谷一,到我国第一位获得民族声乐硕士研究生的彭丽媛,再到宋祖英、董文华、闫维文、张也、戴玉强、李丹阳、吴碧霞、铁金、吕继宏、刘斌、刘玉婉、孙丽英、程桂兰、牟玄甫、祖海、张燕、王丽达、陈丽丽、张迈、吕薇、黄华丽、阿拉泰、唐佩珠、郭瓦·加毛吉、刘辉、雷岩、金小凤、吴琼、韩延文、董华、高咏梅、周金星、于连华、王绍玫、王世魁、黎光、湘女、于丽红、方琼、王世惠、李海鸥、谢琳、王永春、高韵等不计其数。

当我们回望这些中国乐坛卓有成就的明星们的昨天,在声乐学习的日子里,在艺术生涯追逐的过程中,哪一个不是出自金铁霖教授这位中国当之无愧的声乐教育家和音乐魔术师的手?他们的成长故事与金铁霖教授共同谱写了一篇篇中国乐坛一个个美丽的传奇。

编后语:

金铁霖教授是众家媒体关注的焦点。从中央的“东方之子”到地方的广东卫视“民族魂”,从国内的“音乐告诉你”到国外的乌克兰国家电视台、悉尼国家电视台、维也纳国家电视台的专题节目,他对宣传中国民族音乐,传播和繁荣民族音乐文化的使者。

前不久我们带着许多歌者们的愿望和请求,拜见了德高望重的金铁霖教授,恳请他作为《广播歌选》杂志的顾问和陆续刊登他和他的学生们的故事的愿望,他欣然答应了。我们为之感动!为那些追逐音乐梦想的人们感到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