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中生的后代 曾中生:反"围剿"中与张国焘的斗争及被害始末

2018-04-1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曾中生:反"围剿"中与张国焘的斗争及被害始末    1929年6月至1932年10月,中央军委派徐向前前往鄂豫皖苏区.在鄂豫皖苏区,他先后担任红三十一师副师长.

曾中生:反"围剿"中与张国焘的斗争及被害始末

    1929年6月至1932年10月,中央军委派徐向前前往鄂豫皖苏区。在鄂豫皖苏区,他先后担任红三十一师副师长、红一军副军长兼第一师师长、红四军参谋长、红四军军长、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兼第四军军长等职。

在苏区反“围剿”斗争的艰苦岁月里,徐向前与时任鄂豫皖特委书记兼军事主席的曾中生结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 “曾经的黄埔校友,现在的红军干将”    曾中生,1900年6月出生于湖南省资兴县犀牛坳。

1925年,成为黄埔军校第四期学员,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9月,大革命失败后,他被派往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次年6月在莫斯科参加了中共六大。

1928年冬,曾中生回到上海,在中共中央军事部任参谋科科长、中央军委委员等职。1930年冬,曾中生以中央特派员身份奔赴鄂豫皖苏区工作。    1930年11月28日,曾中生翻山越岭,到达了鄂豫皖边特委秘书处所在地——湖北孝感的小河溪樊家村。

就在这时,国民党军对鄂豫皖苏区的第一次“围剿”开始了,其投入兵力达8个师、3个旅共10万人。面对危局,曾中生处变不惊,显示了力挽狂澜的本领。

    曾中生首先紧急召开各县负责人会议,明确提出反“围剿”的作战指导思想是利用群众战争的战略战术来牵制、打击、抄击、夜袭敌人,使敌人抑制而不敢冒进与分散。

他组成了临时特委、临时军委及特区苏维埃临时政权,建立统一指挥机构;深入基层进行思想动员,树立大家战胜敌人的坚定信念,反对失败主义、拼命主义情绪;将现有武装分为三路,协同作战,一致对敌。

根据地军民在临时军委的领导下,广泛展开了袭击、骚扰敌军的战斗,有力迟滞了敌人的“围剿”步伐。    当时,反“围剿”斗争的主力是红十五军,红十五军仅1000多人,刚转至黄麻地区,就赶上了敌人的“围剿”。

全军共千余支枪,平均每枪子弹3发,绝大部分同志尚无棉衣,与红一军会合的计划又落空,因而部队中的失败主义情绪上升。曾中生亲自去部队,会同军长蔡申熙、政委陈奇加强思想动员和组织工作。

部队集中在一地,吃饭更是问题。因此,围绕十五军的行动方针问题,地方和军队发生了争论。地方同志主张将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游击;军队同志则主张离开鄂豫皖根据地,另图发展。

曾中生认为,这两种主张,都是不正确的。正确的方针应是急切整顿红十五军,集中兵力,突破敌人的包围圈,与红一军会合。十五军据此进行了3天整顿,统一认识,组织突围。福田河一战,消灭敌人数百,打了胜仗,跳出敌包围圈,终于同红一军胜利会师。

1931年初,红一军与红十五军合编为红四军。    徐向前与曾中生第一次见面是在1931年2月初召开的鄂豫皖临时特委扩大会议上,会议批判和纠正了立三路线的错误,总结了反“围剿”的斗争经验,提出了加强根据地建设和红军建设的一系列措施。

会议期间,曾中生对一些问题的深刻分析能力和平易近人的态度,给徐向前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徐向前对曾中生很敬重,见面时说:“我早就听说过你!

”曾中生说:“我在上海听说你到了这里。应该说我们是老同学了。”徐向前是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是曾中生的学长。两位老校友,在农舍茅屋里,点着小油灯,亲切地交谈。他们从黄埔军校的往事、中央的指导方针,说到当前的斗争形势。

交谈中,徐向前得知党中央撤换了李立三,换上了王明。他们俩却不知王明正推行一条比立三路线更“左”的路线。    当时,红军官兵们对徐向前、曾中生都十分尊敬,敬佩他们是“曾经的黄埔校友,现在的红军干将”!

红四军成立后,在曾中生、旷继勋、徐向前指挥下,捷报频传,首攻麻城以北的敌坚固据点磨角楼,一挫敌人;次攻河南光山南部土豪劣绅盘踞的顽固堡垒新集,解除了我根据地的一大心腹之患,打通了鄂豫边和商南根据地的交通线,新集也成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政治中心、首府;再西出平汉路,袭占李家集车站,截住一列兵车,全歼车上敌新编十二师1个旅,毙敌旅长侯镇华,缴获大批军火物资。

继袭柳林车站,又歼敌1个营,溃敌2个团。一时间,让“围剿”的敌人惴惴不安,惶惶不可终日! [1] [2] [3] [4] [5] ================================================================================ [进入新华网南昌论坛]发表您的观点。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