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赤萍将军 周赤萍 奉命退休的林彪爱将

2017-05-1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周赤萍(1914年-1993年),汉族,江西省宜春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中将之一.1955年9月被授予空军中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1993年在兰州逝世.简历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1955).曾用名邹迪.1914年生于江西省宜春县(今为市).1931年参加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4军班长.排长.连政治指导员,红3军团团政治委员,无线电队政治委员.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斗争和中央红军长征.到陕北后,任红1军团第

周赤萍(1914年-1993年),汉族,江西省宜春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中将之一。1955年9月被授予空军中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1993年在兰州逝世。

简历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1955)。曾用名邹迪。1914年生于江西省宜春县(今为市)。1931年参加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4军班长、排长、连政治指导员,红3军团团政治委员,无线电队政治委员。

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斗争和中央红军长征。到陕北后,任红1军团第4师第12团政治委员。参加了东征、西征和山城堡战役。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4支队政治部主任,第1纵队第1支队政治委员,山东纵队第1旅政治委员,鲁中军区政治部主任,山东军区第3师政治委员、军区政治部副主任。

参加了创建鲁中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和反“扫荡”作战。抗战胜利后赴东北,先后任东北民主联军第7纵队、东北野战军第10纵队政治委员,率部参加了东北1947年夏、秋、冬季攻势作战和辽沈、平津战役。

1949年3月任第四野战军第47军政治委员,随军向中南进军,后任湘西军区政治委员兼中共湘西区委书记。新中国成立后,任东北军区空军政治委员,中共云南省委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冶金工业部副部长,福州军区政治委员。

是中共第十届中央委员。“文化大革命”中参与林彪反革命集团阴谋活动犯有罪行,1982年解放军军事检察院决定对其免予起诉,退出现役。
故事

胆大无比的放牛娃
  周赤萍出生在新坊山区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家中一贫如洗,仅有一间破旧住房和两亩半水田(亦当押他人),全家八口人,主要靠父亲邹溢泉勤劳耕作兼农闲挑脚卖力、母亲郭氏劈料(加工造土纸的原料)维持生计(其父和二哥被国民党反动当局杀害于1935年,解放后宜春县人民政府追认其父为革命烈士)。

由于家境贫寒,周赤萍幼年只勉强读了两年杂馆,便辍学回家放牛、打柴、务农,帮助父母排忧解难。

少年时期的周赤萍,虽是一个普通的山区放牛娃,但他具有与众不同的个性:一是好强,不甘屈居于人下。他好习武,曾拜昆九为师,练就几手拳术,企盼着将来凭此改变命运;二是胆大,别人不敢去的地方他敢去。他家附近有个叫银子岭的地方,是个又高又陡的山峰,地势十分险峻,全村男女老少无人敢去攀登,年仅10岁的周赤萍居然敢登上顶峰;三是革命思想激进,容易接受革命道理。

1929年底,刚满15岁的周赤萍,在外来革命同志的宣传和影响下,毅然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参加本村农民暴动。

1930年参加宜春县苏维埃政府工作,1931年3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据周本人说,编班时,工作人员问他的姓名,他回答“邹迪”。因语言不同之故工作人员误听为“周赤”,他觉得“周赤”不中听,因周出身贫寒,建议在“赤”字后面加个“萍”字,——萍与贫同音,周赤萍未加考虑就同意了,于是周赤萍的名字就这样一直沿用下去,其本名邹迪仅家乡人才知道)。

从此,开始了他数十年戎马倥偬的军人生涯。


1931年3月至1932年2月,周赤萍在红二十军,红四军任战士、班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三次反“围剿”,在战斗中身负重伤。1932年夏至1934年6月,任长汀警卫排排长、四都医院指导员、十二军四师一0一团三连指导员,被分别派往红军步校、中央党校、红军大学学习。

1934年6月,任三军团六师团政治委员,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为阻击薛岳纵队,右腿负重伤,被送到医院治疗。

1934年10月,在担架上开始了长征。1935年扎西整编后,任四师十一团二营教导员。过草地后,任三军团司令部政治指导员。长征后,1935年底任四师直属队政治处主任。参加了东征,负伤后被送回陕北医院治疗,出院后任十二团政治委员。

参加了西征,并在西征中参与了一系列战斗。在山城堡战役中与团长一起圆满地完成任务,十二团歼灭胡宗南部一个整营。1937年秋,调抗日军政大学学习,一年后毕业,调山东敌后根据地进行游击战争。


1937年至1945年的八年抗战,是周赤萍锻炼成长的重要时期,他从一名基层指挥员成为当时仅有的几个师的主官,身负重任。这八年的磨炼与成长,使他能在挺进东北后担当起并出色地完成了纵队一级领导的责任。


1945年底,他任东北挺进纵队政治委员,后改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七纵队政治委员兼辽北省委书记、第一纵队政治委员、副政治委员。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 是主力中的主力。

周赤萍任第一纵队政治委员后,鉴于从延安到东北的大批干部原来职务比自己高,经验比自己丰富,其中许多人还曾经是自己的上级,只是由于延安与敌后根据地比相对稳定,变动小,考虑到自己的职务显得高了许多,不利于团结老同志,他主动向东北民主联军政治部主任谭政提出,将自己改任副政治委员。

东北民主联军接受了他的建议,他的职务降了半格。他顾大局,识大体,不计较个人职务高低,受到东北民主联军领导的赞扬。
他到第一纵队之初,是东北整个形势比较严峻的时期。

东北民主联军从山海关步步后撤,没有了后方,没有物质保障,四平保卫战打得十分艰苦,南北满被敌人隔开,敌强我弱,敌人采取先南后北方针,企图先吃掉南满,再全力争夺北满。东北民主联军司令员林彪则采取南北配合、以大吃小方针,同敌军针锋相对。在这个背景下,民主联军三下江南,四保临江。周赤萍参加了一下江南的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