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的诗介绍

2017-08-0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张居正的诗介绍张居正是明朝著名的改革家和政治家,同时张居正在文学方面也颇有造诣.后人在提起张居正的时候都会联想到他兢兢业业的一生,辅佐明神宗推行万历新政,虽然未

张居正的诗介绍

张居正是明朝著名的改革家和政治家,同时张居正在文学方面也颇有造诣。后人在提起张居正的时候都会联想到他兢兢业业的一生,辅佐明神宗推行万历新政,虽然未能挽救明朝水深火热的境地,但是张居正大胆的创新改革精神却是值得肯定和学习的。

张居正的作品

张居正是湖北荆州人,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神童,在当地有很高的知名度。张居正勤学苦读,在23岁的时候进京参加科举考试,一举夺得进士,后来以此为契机得以入朝为官。张居正在文学方面也有一定的建树,至今,他的作品依然流传于世。

《月夜登城》就是张居正的作品之一。全诗为:一叶已落人间秋,夜澄江空烟雾浮。月光入水影明灭,霜气薄人风萧飕。沙鸟欲宿寒未稳,城乌惊栖啼不休。酒酣对客发幽兴,清啸划然满沧洲。在这首诗中,张居正用了大量的景色描写,以此来借景抒情。而从全诗所用的意象来看,张居正描写的是深秋傍晚一片萧瑟的场景。张居正此时坐在船上,任由船只行进在雾气袅袅的江面上,城外的乌鸦一直在啼叫个不停,而此时喝了酒的客人正对着此时此情吟诗作对,船只并没有靠岸,而是一直向前行进,一直在雾色茫茫中划过了沧州。

从张居正的这首诗作中,也看出了张居正此时悲凉萧瑟的心情,虽然如此,但是张居正依然很积极向上,体现出了他不畏艰险继续前行的乐观精神。

商鞅张居正有何联系

商鞅和张居正都是政治家和改革家。商鞅发起了商鞅变法,而张居正辅佐了明神宗推行了万历新政。商鞅变法发生在战国时代秦孝公时期,张居正变法发生在明代万历明神宗时期。

商鞅画像

这两次改革在历史上都具有很大的意义,商鞅变法加强了中央的权力,为秦代的经济、社会、军事等发展产生了重要意义,最终商鞅变法得以成功。张居正变法也加强了明朝的中央集权,但是未能从根本上促使明朝经济的发展,所以张居正变法失败了。

分析商鞅和张居正变法,他们在一些方面也有共同点。比如:张居正和商鞅都有一颗变法的决心,他们即使遇到了很大的阻碍也未轻言放弃;第二点就是,俩人的变法都旨在发展本国的经济,都从政治、教育、经济、军事等各方面入手,是一场系统的变法运动。那为什么商鞅变法最后得以成功,而张居正变法最后失败了呢?究其原因,俩人变法的触动点不同。商鞅变法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商鞅先是通过说服上层统治阶层和贵族阶层,让他们看到变法的好处,以及给他们带来的利益,所以变法的阻力减少了,变法就能顺利实行。而张居正变法,是一场自下而上的改革,他触动了贵族阶层的根本利益,所以引来了很多反对派的反对。以至于在他去世之后,改革便被终止。商鞅变法站在整个社会的转型期,而且他得到了统治阶层的认可,所以在商鞅去世之后,变法还在进行中。

张居正与李太后什么关系

张居正是明朝万历年间有名的宰相之一,在他当宰相的十年中,尽心尽力辅佐皇帝明神宗,为明朝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万历首辅张居正》梅婷饰演李太后一角

明神宗在10岁的时候便已登基当皇帝,明神宗的母亲李太后对儿子的成长倾注了很多心血。当时朝廷中,张居正和冯保很交好,他们俩有共同的利益追求,便迅速的结为盟友。李太后得知张居正严厉有治国才能,冯保也是位不可不得的人才,便拜托冯保和张居正尽心尽力的辅佐明神宗。张居正和冯保得到李太后的重托后,对明神宗的教育自然不敢怠慢。张居正在政治才能上,对明神宗有很高的要求,希望把他培养成一位文韬武略的好皇帝,所以张居正对明神宗的一言一行要求很是严格。而冯保自身也有很高的文学底蕴,在照顾皇帝的起居生活之时,也对宋神宗严加管带。李太后深知自己的形象和威严,更对明神宗要求严厉。张居正和冯保听说明神宗调戏宫女,便深感生气,俩人都去李太后处状告明神宗的不妥之处,李太后知道后,大发雷霆,狠狠地教训了明神宗。明神宗知道此事后,对张居正和冯保怀恨在心,慢慢都有了间隙。

张居正、冯保、李太后他们三人作为万历年间的铁三角,都为辅佐明神宗花费了很多的心血,后来,张居正和冯保相继去世,明神宗玩心大起,李太后没有信赖的心腹,任由明神宗迷糊度日,而明朝的统治也逐渐江河日下最终一步步走向末路。

明朝首辅张居正后人介绍

张居正一生共有六个儿子一个女儿。张居正在当宰相的时候,张居正的五个儿子都是朝廷官员,女儿长相秀丽,嫁给了一位名叫刘戡之的年轻人。张居正长子叫张敬修,次子叫张嗣修、三子叫张懋修,四子叫张简修,五子叫张允修,六子叫张静修。

张居正铜像

长子张敬修在参加科举考试之时,考中了进士,入朝为官授予礼部主管一职;次子张嗣修也考取了进士,官拜翰林院编修;三子张懋修在科举考试中,拔得头彩,成为状元;五子张允修是尚宝司司丞;六子因为年幼,没有官职。

张居正的亲家叫刘一儒,刘一儒的儿子叫刘戡之。刘戡之长相俊美,仪表堂堂,而且很有才华,深得张居正的喜欢。后来,刘戡之要参加乡试,张居正得知后,便给考试的官员打了招呼无论如何都要让刘戡之中举,当刘一儒知道此事后,便不让儿子参加考试,张居正知道女婿没有去参加考试时,很是生气。

张居正在位期间,他的儿子们都身兼要职,为明朝政府效力,但是一切情况等到张居正去世之后,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张居正去世后,遭到贬谪的官员陆续恢复职位了,张居正的反对政党们便向明神宗谏言,说张居正改革的种种弊端。明神宗对张居正起了疑心,他下令抄张居正的家,并且对他的家属进行流放。后来,长子张敬修因为不堪迫害,选择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次子和三儿子被充军;三儿子被削职成为了平民;四儿子在明末的农民起义中身亡;据传六儿子一直隐居在江苏。张居正的女儿知道家中变故之后,便郁郁寡欢,也不再说笑,整天诵经念佛,后来郁郁而终。

张居正家世如何

张居正的父亲名叫张文明,早年参加科举考试一直未得志,后来,在湖北买了一个“府学生员”的名分。张居正小时候聪明过人,13岁参加乡试,已经中了举,而张居正的父亲张文明在40多岁的时候,仍然未中举。

张居正故居

张居正后来进京参加科举考试,考取了进士,此时张居正23岁。张居正是年少得志的典型代表,在官场中,张居正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加上敢于谏言的精神,皇帝对他也十分重用。

后来,宰相高拱被冯保拉下宰相之位,张居正便以此做了内阁首辅宰相。深受李太后和明神宗的支持,张居正于万历年间开始了新政改革,张居正铁手腕的政策,导致当时很多朝廷官员都很忌惮他,为此,张居正也为明朝的统治立下了汗马功劳。张居正在位期间,从明朝的各个方面入手,进行彻底的整改,他的做法得到了冯保等人的支持。张居正在位期间,他的儿子们先后都进入了官场,长子张敬修在参加科举考试之时,考中了进士,入朝为官授予礼部主管一职;次子张嗣修也考取了进士,官拜翰林院编修;三子张懋修在科举考试中,拔得头彩,成为状元;五子张允修是尚宝司司丞;可谓是显赫的一家。张居正也迎来了政治生涯的最高峰。

后来,张居正死后,被反对党揭发,有人状告张居正贪污腐败,明神宗很是生气,对张居正进行抄家,并对家属进行流放。张居正的家属在这次迫害中,下场很悲惨,大多都相继去世。

张居正改革的内容有哪些

张居正是明朝中后期的改革家和政治家,在明代万历年间实行了改革新政。张居正作为宰相,推行的改革措施,对明朝经济复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并且张居正改革推进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而张居正也成为了一代贤明宰相的典范。

张居正画像

在政治上,张居正加强了中央集权制。针对朝廷中大量的冗官,他向明神宗奏明处理办法,即就是精简朝廷官员,并且按时考核朝廷各级官员的行政水平和行政业绩。

在经济上,张居正实行“一条鞭”法,大致的内容就是,百姓在上交税收之时,废除以人力代替税收,统一摊丁入亩。这样一来,保证了国家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土地和百姓的矛盾。在农业方面,张居正派遣水利专家,加大建设黄河以及淮河流域,在当时,黄河、淮河对泥沙的治理已经初见成效。

在军事上,张居正派遣戚继光和李成梁镇守边境。戚继光负责东南部的沿海安全,李成梁负责东北部的边境安全。有了戚家军和李家军,保障了明朝在国防上的安全。

文化上,大力推行程朱理学而大力打击“心学”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进步者的思想,张居正还下令拆毁各地的书院,实行一家之言。张居正在文化方面的改革,无疑是一次失败的探索,他打压了进步者解放思想的天性,从根本上阻碍了社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