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七律有怎样的特点

2018-01-1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黄庭坚七律有怎样的特点黄庭坚,字鲁直,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他和秦观.张耒.晁补之被后人共称为"苏门四学士".他是中国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

黄庭坚七律有怎样的特点

黄庭坚,字鲁直,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他和秦观、张耒、晁补之被后人共称为“苏门四学士”。他是中国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诗歌成就可以和苏轼相提并论,所以后人又把他们共称为“苏黄”。

黄庭坚像

黄庭坚在七言律诗方面,有着其独特的成就和个人特点,他作诗的时候,要求字斟句酌,精益求精,打造了他独树一帜的“山谷派”诗歌。对后世的江西诗派乃至整个中国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黄庭坚作诗,善于把日常生活中的琐碎融入自己的作品当中,从而丰富了他诗作的内容,丰富了他的创作灵感。真正达到了化腐朽为神奇的功力。

从黄庭坚的七律诗歌艺术风格上来看,可以分成为几个阶段。早期他的诗作,刻意求新,语言却有欠稳妥。之后第二阶段,黄庭坚的诗作开始追求意境,对诗歌的语言运用有了很高层次的提升。从他三十岁开始,黄庭坚的诗歌开始追求声调拗峭,风格变得新奇清新,作品也开始逐渐趋于成熟。这成了他风格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而在四十岁以后,他的这种风格开始变得越发稳重,逐渐形成了他富有个人特色的“山谷体”,从而开创了一个全新风格的诗派。从五十岁以后开始,一直到他去世的这段时期内,黄庭坚的风格又转向内敛,用语越发显得老成而语言趋于质朴平实,真正做到了浮华落尽的境地。

黄庭坚的作品介绍

黄庭坚是北宋时期“苏门四学士”之一,同时也是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可见黄庭坚的一生在文学、书法上面都是有着很高的成就。

黄庭坚图片

黄庭坚的作品当然也都有很多,其中主要是可以分为黄庭坚在文学(即诗词)、书法(包括:楷书、行书、草书以及行楷书)两个部分,主要的代表作有:《山谷词》、《婴香方》、《王长者墓志稿》、《泸南诗老史翊正墓志稿》等。黄庭坚在文学上面的作品主要是以词见长的,主要的风格特征便是脱胎换骨独具特色,黄庭坚在书法上面的作品主要是以行书为最,黄庭坚的行书可以说独具匠心,有着无与伦比的艺术特色和行文特征。

黄庭坚虽然是师出于苏门,但是在文学上面的造诣却是比不过同门秦少游(秦观),纵然黄庭坚的文学造诣比不得秦观,但是黄庭坚却在诗作的创作方面进行了颇大的改革与创新,黄庭坚沿袭着杜甫的风格特征,给人一种独特的现实主义感觉,后来由于受到了黄庭坚的影响,形成的江西诗派也可以体现出黄庭坚在文学上面的成就。黄庭坚文学作品大都是描写书斋生活的借此以表明自己的志向情操。

黄庭坚的书法作品便是有着更高的成就的,黄庭坚的书法作品历来都是书法中的精品和杰作,黄庭坚的代表作品《砥柱铭》更是得到了极大多数人的认可和追捧的,黄庭坚的书法作品中又有大字行书和小字行书两种,风格更是迥异的,黄庭坚的书法造诣极高,并且其作品中有着浓烈的个人特色。

山谷道人黄庭坚简介

小时候的黄庭坚就可以出口成章,按照我们现代的说法他应该是个神童,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黄庭坚简介。

黄庭坚的书法

黄庭坚,出生于1045年,匆匆走过了六十个年头,最后抑郁而卒。他是一个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号山谷道人。他是诗词与苏轼齐名,他的书法与秦观齐名。他是北宋时期的人,但是这个朝代并没有带给他多少的幸运。他是带着遗憾而去的,但是他给我们后人留下许多宝贵的墨迹和文献,这些都是我们学之不尽的智慧源泉。

他自幼聪明过人,七岁便能作诗,而且过问他的学问,没有他不知道的。他自幼知道的学问可能是我们这些普通人读几十年寒窗才能达到的水平。我很少看到他有很高兴的诗词留下,这可能跟他的经历有关。他早年丧父,从小就在外婆家长大。成年后考中进士后,以非常优异的成绩担任国子监教授,那个时候他才22岁。他担任知县时的为官作风独树一帜,深得百姓喜欢,可却招人别的官员不开心。四十岁的时候,他因为才华出众升为佐郎。后来因为直言不讳而被贬官,他的仕途似乎在这个时候就已经走到尽头,之后的他被一贬再贬。58岁时还以幸灾谤国的罪名处置,60岁罪名还没有解除的他就客死异乡了。

看了黄庭坚简介,他的一生是坎坷的,这是时代的悲剧,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文化财富会被我们永远记住。再则是他的为官的态度更值得后人去思索,为什么好官反而会受贬?

黄庭坚纪念馆有何特点

黄庭坚纪念馆有大量的书法和诗词,这些都是黄庭坚的真迹。黄庭坚纪念馆也是后人为了纪念黄庭坚这为文学天才而建造的,接下来将为大家详细介绍黄庭坚纪念馆。

黄庭坚纪念馆

黄庭坚纪念馆是为黄庭坚而建立的,黄庭坚纪念馆建立的意义在于黄庭坚作出的独特贡献。他开创了江西诗派,他的书法造诣是宋四家之一。南山崖是黄庭坚纪念馆的落脚处,可谓是山名高雅,山中的纪念馆中的文艺作品更高雅,给人一种绝佳地理位置之感。

此馆的原本是文物陈列馆,在1984年筹建改为黄庭坚纪念馆,经过一年的装修重建后开张。选择南山崖作为纪念馆是因为该处曾是这位诗人读书、休息和游玩处,这个地方留有黄庭坚无数的墨迹。崖壁上、地上等凡是可以书写的地方都留有他碑刻,数量多达上百处,而这些碑刻早在新中国成立不久就被列为珍藏。

馆中珍藏的墨宝数量之多,令人叹为观止。南山崖上建有许多当地风格的建筑,山谷祠便是其中一座。祠中屹立着黄庭坚的石像,石像的姿态像是在构思文学创作,又像是在俯瞰大地和担忧人间疾苦。黄庭坚纪念馆的基本陈列为他的书法碑刻、生平事迹和当地的历史文物。

黄庭坚纪念馆之所以出名,是因为黄庭坚的诗文和书法堪称绝妙,后世子孙鲜有人超越,这些都是我们膜拜的对象。他是北宋著名的诗人,诗与苏轼齐名、词与秦观齐名。同时,为官期间也写了不少体恤民情的诗,其中戒石铭的影响非常大。

黄庭坚后人有什么成就

根据记载,湖南宁乡箭楼的黄姓,是在整个湖南黄姓中比较特殊的一支。据说,他们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黄庭坚的后代,他们从黄庭坚的老家江西迁来,在湖南定居。而在湖南宁乡开基定居的,就是黄庭坚第十四代子孙黄大峻。

黄庭坚画像

黄大峻,是明朝朱元璋洪武年间的员外郎。在明朝刚刚建立不久,黄大峻便带着他的儿子黄觉远等人,从江西迁到湖南。一开始,他们居住在湖南宁乡城东门外。此后,他们便在这里定居下来。

黄庭坚第十五代子孙黄光滨,就是跟随着黄大峻一起从江西迁到湖南的觉远。在他的那一代,又把家迁到了南湾。而他们世代居住的地方,就形成了如今的宁乡箭楼。之后,黄氏一家在这里繁衍生息,从此以后的六百多年,一直是当地的望族。他们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叫做箭楼黄氏。

黄觉远生有三个儿子,由长子黄宗翱继承。黄宗翱生两个儿子,都成了明代永乐皇帝时期襄王殿下的赞礼生。到了明代成化年间,黄氏后裔黄福星,任安徽寿州刺史。之后,黄氏一门的后人里,虽没有出过什么大名人,也其后人也陆续担任过例如布政司、太学生、州判等官职。

到了近代,黄氏家族有出现了一位名人,名叫黄恩兆,是中国的有色金属科学家。如今,黄氏宗族已经传到了黄庭坚的第三十七代,他们的家谱,由“端”字辈的后人黄琳保管。

黄庭坚的诗介绍

黄庭坚是北宋时期的著名的诗人,主要在诗上面的贡献是在于黄庭坚的诗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因此黄庭坚也被人称为是江西诗派的开山之祖,由此而红极一时。

黄庭坚图片

黄庭坚和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被后人齐称为“一祖三宗”。黄庭坚的诗作风格主要是以吟咏书斋生活为主寄托心中的理想政治抱负,同时黄庭坚的诗作中又非常的重视文字的运用,值得耐心地推敲打磨的。其中《清平乐·春归何处》是他诗作里面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黄庭坚的诗之所以能够产生很大的影响和作用,主要还是因为诗作之中的内容和感情去取向,黄庭坚的诗不像苏轼的诗作那样气势恢宏辞藻华美,黄庭坚的诗作倒是显得朴实黯淡一许,但是黄庭坚的诗中字字都可以成为一句诗一首诗,黄庭坚极为地注重实用字词,在风格上面和杜甫有异曲同工之妙,虽然黄庭坚的诗远远不及杜甫的诗,然而黄庭坚的诗中却又是有着很多的哲理的,黄庭坚也是根据杜甫的诗作而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诗作风格的,后来变衍生出了由黄庭坚为开山之祖的江西诗派,可见黄庭坚的诗作影响极大,跟随者和听众都很多,甚至黄庭坚的诗还影响到了南宋以后的诗作风格。

黄庭坚的诗是讲究诗法的,但是黄庭坚却又偏偏不墨守陈规,在原有的诗作的风格基础上面,黄庭坚进行再度的创作和拓展,终于奠定了黄庭坚在诗坛中的独有地位,同时黄庭坚的诗也被人广为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