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平演讲:好的社会要有起码的公平正义

2017-09-2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孙立平演讲:好的社会要有起码的公平正义按:3月26日在顺德举办的"中国·广东社会管理创新论坛"上,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孙立平就<中国社会改革的重要性>做了精彩的

孙立平演讲:好的社会要有起码的公平正义

按:3月26日在顺德举办的“中国·广东社会管理创新论坛”上,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孙立平就《中国社会改革的重要性》做了精彩的主题演讲。在主题演讲中,孙立平教授例举了去年广东佛山的“小悦悦事件”和09年央视大火事件表达了对社会管理混论所造成的社会向心力急剧流失的隐忧,更直接指出了问题源头就在不是以法治为核心的相配套制度规则来进行社会管理,而是以公权力扩张和长官意志来取而代之。

孙立平教授的犀利直言博得多次震撼全场的掌声(我自己改动了小标题,时间关系,后两个部分没有讲充分)。

社会管理不能为了别出事

我每次来广东都是一个共同的感觉,感觉到充满着希望,最近这几年广东在社会管理包括我们顺德在社会管理方面的创新也一直在积极地关注,正好今天提供了这样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我想来谈一谈我个人的一个看法,这个看法我其实是想讲一个概念,我把它叫做积极的社会管理。

为什么要讲这样一个概念?因为社会管理从目前来看,就全国来看,弄不好这个方向有可能走偏。这和我们现在的体制有关系,我们现在社会管理很大程度上是从政法口下来的,这就决定了我们社会管理的一些基本特点。现在社会管理很多人嘴上不说,但其实内心里很多人是这样一个想法,说为什么要进行社会管理,我们社会管理究竟要干什么呢?为了别出事。

现在你可以在全国社会管理当中看到一些倾向是很值得我们注意的,为了实现这样一个不出事儿的目标,把原来一些政府不该管的事情现在有些地方又都管起来了,多少年来证明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情现在又都管起来了,然后一说社会管理就说安摄像头、加强警力、网格化。

我去年年底在一个地方讲到一个问题,现在社会管理我把它叫做过密化的倾向。

什么意思呢?东西做得越来越细,就像我们种地一样,把这个地越来越精耕细作,但是精耕细作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效益就会递减,原来一个人种100亩地可能亩产只有500斤,一个人种10亩地可能800斤,10个人种1亩地可能也提高不了多大的产量,所以现在的社会管理这样的一个倾向非常明显。

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顺德在社会管理方面进行的创新以及广东在社会管理方面的一些思路是非常有意义的,这与我这一年多所想的一个东西非常吻合,我把它叫做积极的社会管理。

    我讲一下积极的社会管理的概念。什么叫积极的社会管理呢?至少在我看来有三层意思,第一个从社会管理的目标来说,我们的社会管理究竟是为了什么,要干什么。刚才说到,很多地方的人没明说,但心里差不多都是这样想的:为了别出事儿、为了不出事儿。

我觉得如果社会管理要把目标定在这儿就错了,社会管理我觉得真正的目标或者说积极的社会管理所倡导的目标就是要建一个好的社会,通过社会管理管理出一个好的社会来,建设出一个好的社会来,这才是社会管理的真正目标。

    最近几年时间,我们在广东的社会建设、社会管理上可以看到,首先我非常地赞赏这一点上方向非常明确。广东最早提出居民幸福感的一个省份,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也就是说我们终于意识到了不能够为了建设而建设,不能够为了发展而发展。

现在在社会管理的问题上,我觉得也是这个道理,不能够为了管理而管理,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建设出一个好的社会、管理出一个好的社会,这一点必须是社会管理所非常强调的,必须要说清楚社会管理的真正目标是一个。

什么是一个好的社会?

    接下来的问题是,什么叫一个好的社会?尤其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我们建设一个好的社会究竟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我在这里强调4个问题,第一个是建立一个好的社会,首先要解决好民生的问题。

我们的经济已经快速发展了30多年,现在是到了要用经济发展成果来改善人民生活的时候了,改善民生的时候了,而我们现在很多的问题包括很多社会矛盾往往是很民生的问题也没解决好,所以我觉得首先第一个要解决好民生问题。

    这一点已经讲得比较多了,我今天就不说了。我下面想说第二点,一个好的社会要有起码的公平正义。去年4月份在省委中心组的学习当中,我对建设幸福广东讲了一个说法,我说这个幸福感至少要有两条主线,一条主线是民生的问题,还有一条主线是公平正义。

我们现在很多的问题,有的是和民生连在一起的,有的其实和民生没什么太大的关系,是什么问题呢?是公平正义的问题。公平正义从最起码的角度来说,老百姓遇到点事儿,有没有说理的地方,能不能有说理的地方,我觉得这个问题是现在的问题,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的话,我们把其它事情做得再细,问题也解决不了。

一个好的社会得有最起码的公平正义,人们遇到点事儿得有能够说理的地方。

现在不用说一般的老百姓了,即使我们在座各位有着一官半职的人,现在老是说真遇到一点事儿,能不能有说理的地方,老实说都是一个问题。在北京上访的法官有、律师有、拆迁办主任有,说明什么呢?拥有一点权力的人自己遇到点事情都不见得能找到一个说理的地方。

所以我说,我们要建立一个好的社会,一个是民生的问题,一个是公平正义的问题。这两个问题解决了,我觉得我们中国社会管理当中的大部分问题就解决了。

    这还没完,一个社会除了公平正义以外,还要解决一个问题,就是社会活力的问题。这个社会活力中央在提出社会管理的时候提到了这样一个内容,但是在很多地方进行社会管理的时候,由于把社会管理看作是别出事儿,社会活力的问题几乎很少有人讲,但我觉得这是中国社会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我们年龄大一点儿的朋友都能够回忆起来80年代的时候,那时候就觉得天是蓝的,太阳是亮的,每个人充满了希望,整个社会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中国获取30年经济快速发展和80年代形成的这样一种心态、这样一种社会氛围是有着密切的关系的,尤其是在我们广东,可以说这一点非常地明显。

假设我们回忆今天的现实,这一方面的情况很不乐观,社会越来越有一种死气沉沉的感觉,原来的那种社会生机和活力在逐步下降。

如果一种氛围和情况对中国未来社会发展是一个什么样的影响,我觉得很值得我们去思考。在这样的一种氛围下,社会机会越来越被社会一部分群体垄断的情况下,我们如何造就社会的生机和活力,这是我们社会管理当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这是我所说的社会管理的第二层含义。

    第三层含义,我们要有一个健康的社会肌体。什么意思?如果把我们整个社会比作是一个人的身体的话,我们现在说建设一个好的社会,你的身体应该是健康的。我们各位可以想一想,如果我们身体是一个身体的话,这个社会是健康的,我觉得在很大程度上其实是出了毛病。

去年年底我连着两次到广东来,当时正赶上“小悦悦”事件,全省在反思“小悦悦”事件。我也是比较爱说话的人,我就多说了两句话,我说小悦悦事件是值得反思的,但如果就是反思说人们为什么这么冷漠,从这个摄像头来看,18个人经过她的身边,没有一个人伸一把手,我说如果你就反思这18个人为什么这么冷漠,我觉得就反思错了。

为什么?我不相信这18个人经过小悦悦身边的时候他就无动于衷,就视而不见,就像没看见一样,我根本不相信这一点,我反倒相信这18个人当中至少有一部分人他内心里有一种挣扎,他有一种思想斗争,我伸不伸这把手,挣扎和斗争的结果是他没伸这把手。

为什么?多少年来,经验教训告诉人们,如果你伸出了这把手说不定会惹上麻烦,甚至惹上大麻烦,说得难听一点,如果被轧的不是小悦悦,如果是一条狗,说不定这18个人有可能会伸一把手,但是人他不敢。

这说明什么问题?如果他就是视而不见,无动于衷,这你可以说是一个个人的问题,道德的问题,但如果他经过一番挣扎,他没伸一把手,他不不敢伸这把手,这就不是一个个人道德的问题,是社会出了问题。为什么在这个社会当中人们帮一下手就会弄出大麻烦?我觉得这件事情真正去年反思的不是我们道德的问题,是我们社会的问题,是我们社会的机制出了问题,而在这个问题的背后,是什么?可以看到更深层的就是这些年人心在变,社会向心力在急剧流失。

    90年代沈阳有一场大火,烧了商场,人们围观也伸不上手,但是可以看到现场很多人流着眼泪,为什么?觉得痛心。09年元宵节某机构一场大火烧掉了几十个亿,凡是电话里说到这事儿的,凡是见面说到这事儿的,凡是在网络上议论这事儿的,我没见到一个人说我觉得痛心,就两个字:高兴,兴奋。

为什么?他觉得这烧掉的不是我们的,这和90年代沈阳的那场大火人们的内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个变化的背后是什么?我觉得就是这个社会的向心力在流失,那个商场还是私人的商场,烧了觉得痛心,而现在烧掉的这几十亿不是我们的。

我看到了一个人说看着确实觉得痛心,他说就这场大火呀,这得多少水呀,现在北京很缺水呀,他心疼的是这水,不是烧掉的这几十亿,为什么?他觉得这水是我们的,这几十亿不是我们的。

    现在如果你把这个社会看作是一个肌体的话,这个肌体其实在出现毛病。我们现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得出来,很多地方不出事儿便罢,好着呢,漂亮着呢,花一样,灿若桃花,但一出了点事儿,你马上就看到一件事儿连着出一堆事儿,然后各个环节几乎都烂掉了。茂名的一个市委书记出了事儿,带出了几百个,在这个看来原来灿若桃花的地方原来就是溃烂的伤口。

    我们的社会管理究竟是要解决什么问题,是要把这些事儿按住、捂住,我们还能够混一天是一天,还是说我们要真正解决这样的问题,通过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管理出一个好的社会,建设出一个好的社会,我觉得在这一点上要特别地明确。

刚才我也说了,从顺德这些年在社会管理上所做出的探索,我能够非常地明显感觉到这一点,他在建设一个好的社会,让人们在这个社会当中生活觉得幸福、觉得喜悦,在这方面所进行的努力。

社会管理方式需要一套以法治为核心的制度和规则取代公权力扩张和长官意志

    我们如何管理出一个好的社会,建设出一个好的社会,我们究竟靠什么,得靠建设一套完善的制度和机制,得通过这套制度和机制来实现社会管理的目标,真正管理出一个好的社会,建设出一个好的社会。

    这个制度和机制的特点是什么?它是透明的、明确的,又是稳定的,它给社会提供一种规则,它使这个社会生活能够真正地有秩序。为什么我强调这一点,我不是一般意义上强调这一点呢?刚才说了,我们有的地方说社会管理,社会管理本身都在成为一个权力扩张的问题,甚至很多地方把原来政府不管的事情又管起来了。

我觉得现在我们的社会管理很多时候不是靠制度,不是靠机制,靠的是权力,靠的是长官意志,靠的是临时性措施、临时性政策。

所有这些东西都有一个特点,什么呢?一天三变,今天拍左边脑袋是一个主意,明天拍右边考验是一个主意,而且永远不知道明天是哪一个主意。北京的机动车限购是从2011年开始的,而2010年却鼓励人们买车,为了鼓励人们买车,北京市那一年增加的机动车是91万辆,过了年一看不行了,得限制买车,摇号,原来35摇一个,现在40摇一个,现在有人说摇号买车比中奖还难。

我们靠的是什么?临时性政策和临时性措施,包括我们现在的房地产调控都是这个。

现在的情况下,我们通过什么来进行积极的社会管理,关键是通过一套完善的制度和机制,而这个制度和机制最核心的是法治,真正把中国的社会建立法治的基础上,我觉得这是根本的途径。

这个社会靠谁来进行管理?

现在我觉得广东社会管理一个非常明确的指导思想是发于社会,原来讲社会建设,现在讲社会管理了,究竟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是什么关系?我认为只有通过社会建设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管理。换句话说,积极的社会管理强调的是将来要实现官民共治,得把社会自我管理能力逐步培养起来,把社会形成自我秩序的能力培养起来。

    概括来说,我们现在的社会管理创新,我把它叫做积极的社会管理,要把建设一个好的社会作为目标,然后通过一套完善制度和机制的建设来实现这个目标,在这个过程当中,要形成官民共治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