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市委书记方利旭 哈密地委委员、哈密市市委书记、广东援疆干部方利旭

2017-06-2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2006年7月16日凌晨,瓜城哈密雨过天晴,空气清新.一个给人第一印象就十分儒雅.睿智而且极为干练的南粤汉子,在顾和玉.关鹏.阿不都热依木·阿不列孜.黄建昆等地市领导引领下,谈笑风生地缓缓走出哈密火车站…… 他就是新任哈密地委委员.援疆试点县市——哈密市市委书记,来自粤东南的汕头市市委常委.汕头市龙湖区区长方利旭.第四批广东援疆干部45人要到7月27日才进驻哈密,因要与援疆试点县市哈密市上一任市委书记关鹏进行工作交接,仍在常委.区长任上的方利旭就提前进疆,成了第四批第一个走进哈密的广东援疆干部.

2006年7月16日凌晨,瓜城哈密雨过天晴,空气清新。一个给人第一印象就十分儒雅、睿智而且极为干练的南粤汉子,在顾和玉、关鹏、阿不都热依木·阿不列孜、黄建昆等地市领导引领下,谈笑风生地缓缓走出哈密火车站…… 他就是新任哈密地委委员、援疆试点县市——哈密市市委书记,来自粤东南的汕头市市委常委、汕头市龙湖区区长方利旭。

第四批广东援疆干部45人要到7月27日才进驻哈密,因要与援疆试点县市哈密市上一任市委书记关鹏进行工作交接,仍在常委、区长任上的方利旭就提前进疆,成了第四批第一个走进哈密的广东援疆干部。

在哈密新闻媒体没有作任何报道的情况下,新书记提前到任的消息仍不胫而走,转瞬之间就传遍8.

5万平方公里的哈密绿洲大地。40万人民都为又一个援疆干部"一把手"的到来而欢欣鼓舞。 五天以后,方利旭又返回汕头交班卸任。7月27日随第四批44名援疆干部第二次来到哈密。

第二天,他就率领哈密市援疆工作组7名成员到哈密市上任。 不让开欢迎大会,不召开与数百科级干部的见面会,不接受新闻媒体采访,不发表施政演说,上任后的方利旭只和几套班子成员见面认识认识,到一些职能部门办公室转了转,就把自己关在办公室,像大考前的一位考生认真"临阵磨枪"一样,仔细翻阅了哈密市的有关资料。

仅仅两天,8.5万平方公里、40万人口的哈密市,基本上被这位精力充沛、记忆力极好、哲学硕士研究生出身的方利旭装进了大脑。

走向基层——做人民群众的学生

在7月16日方利旭第一次走进哈密时,展现在他眼前的是高楼林立,街宽路平,翠林如黛,鲜花似锦,交通秩序井然,城市干净整洁……"哈密,至少超过了我们广东五六个同级城市,尤其比我进疆前想像的要好得多……"他当时就这样发出感慨。

而今,这个试点市正式交到了方利旭手中,他深感责任重大,害怕干不好对不起哈密人民。怎样开展工作,从哪里找到援疆工作的切入点,上任头一天晚上的方利旭就难以入睡,心潮起伏,思绪万千……最后,他决定从下基层调研着手,先做人民群众的学生。

7月30日早上,方利旭就在市委办公室主任陈宏博陪同下,驱车直去他调研的第一站——白石头风景区。

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首先从旅游工作抓起,调研的首选地方自然是哈密市各旅游景点、待开发的旅游资源地。他每到一个地方,都兴致勃勃,充满游客的雅兴和好奇。但却并不真正去"游",而是仔细询问景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状况、客流情况、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接着,他又在参与地委领导工作和主持哈密市工作的间隙、节假日,只带秘书驱车下厂矿车间、串街道里弄、转戈壁荒漠、跑农村牧区了解情况,访问老弱病残,看望干部群众……夏秋之交的绿洲大地,阳光如火灼人,风沙刺人口鼻。

生活、工作在大海之滨的方利旭,顶着他很不习惯的边陲恶劣气候,早出晚归或早出午归,从不许调研单位准备饭菜,也不在途中停留休息。

在五个多月的"业余"时间里,他就跑遍全市所有乡镇、牧场、矿山、街道社区以及市内大部分企事业单位和学校。为此,他牺牲了大量完全属于他个人的时间。多少个双休日、大假,他都在工作,在基层走访。5个多月中,他除了有10天因公返粤出差外,其余时间全在哈密。

酿蜜、吐丝——崭新思路迭出

上任后很短时间,方利旭就完全进入了角色,并实现了"一把手"把握方向、统揽全局、确定科学目标、作出正确决策、带领班子成员协调方方面面合力奋进,进而提出了三年援疆的基本思路:按照领导抓作风、经济抓环境、工作抓落实、措施抓效能的总体要求,以矿业开发和园区建设为关键,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以旅游业为突破口,带动第三产业发展;以农民增收为重点,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步伐;以强化招商为手段,拓展招商引资新渠道;以提高城市品位为基础,加快城市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努力开创财税工作新局面;以建立廉洁高效的干部队伍为目标,狠抓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以改进作风、提高效率为着力点,实施机关作风行政效能建设;以维护社会稳定为根本,全面加强政法工作;以人为本,统筹兼顾,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和谐发展,力求发展有新思路、改革有新突破、开放有新局面、各项工作有新举措。

 意识超前、见解独到、工作方法细致的方利旭,开始按他提出的三年援疆基本思路去履行自己"一把手"的职责,把援疆试点县市——哈密市扛在了自己肩上。

——他紧紧围绕新型工业化建设这个目标,提出以矿业开发和园区建设为关键,继续大力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加大矿业勘探开发力度,加强和完善工业园区建设,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他亲自主持将广东工业园区向自治区申报立项和列入广东援疆项目的工作,制定了详细的工业园区配套设施投资计划,修订了工业园区建设的意见、规定,组织实施铁、铜、镍、石材等矿产资源的详勘工作。

最近,援疆工作队已立项申请1500万元援疆资金援助工业园区建设,已上报省委、省政府审批。截至目前,要求入住工业园区的企业纷至沓来,前景十分看好。

——他提出积极推进以旅游业为突破口,加快旅游产品的开发,强化旅游产品的宣传推介与旅游合作,加强旅游市场管理,加快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带动第三产业发展。

他全面参与了旅游产品开发、旅游业发展奖励等7项配套政策的制定,提议和主持召开了新甘17地州县市区域旅游合作组织首届年会,并初步打造了以哈密瓜园为主的南郊民俗风情旅游线路。 ——他提出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发展,站在工业化的角度运筹农业产业化,使农业产业化融入城市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建设进程,实现农业与二三产业、农村与城市的一体化经营与协调发展。

大力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压粮、减棉、稳葡萄,突出发展大枣、设施农业、奶牛业、生态业和节水农业,积极开展生态移民搬迁。

——他提出以强化招商为手段,拓展招商引资新渠道,将招商引资作为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全面优化投资环境,创新招商引资形式,以强化招商为手段,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大项目储备开发力度,以项目扩大招商引资,以项目培植发展后劲,吸引客商来哈密市创业兴业,并制定了实施意见,项目储备和项目推荐正在全面展开。

——他提出由上百个机关单位党支部与百个村党支部结队共建,百名科级干部下乡帮扶,以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和谐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使全市村级党员干部队伍改变工作作风,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他提出并领导实施机关作风和行政效能建设工作,以塑造"团结、务实、廉洁、高效"的政府形象为目标,全面加强机关作风和行政效能监督检查制度,并提出对机关各科室部委的工作制度进行全面修订。

围绕市委中心工作,成立了督查检查办公室作为常设机构,对干部的工作责任心、服务意识、办事效率、工作纪律、精神状态及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实施几个月来,全市各机关作风大大改变,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人人肩上有压力,人人脚下有动力",各族干部精神面貌为之一新,广大人民群众普遍交口称赞。

——他把沿海改革开放前沿的城市管理经验与哈密古城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把哈密市建设成"现代化工业城市、园林生态城市、卫生城市和优秀旅游城市"的思路和要求,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

其内容为:编制城市概念性总体规划、控制性详规和分区功能性规划,健全和完善规划审批机制;积极探索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社会化参与的多元化开发建设城市的新路子,通过建设开发用地挂牌竞拍、盘活市政公用设施资产;努力创新管理体制,优化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能,推进市政公用行业改革及市场化进程。

他亲自督促、参与,一次次驱车到大街小巷调研,头戴安全帽深入建筑工地考察,并邀请自治区有关专家来哈密市进行了城市规划设计,由城建部门制定改革方案。

——鉴于哈密市的税收状况,他提出牢固树立培植税源经济思想,强化征管,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构建高效率税源监控网络,巩固主体税源,发展骨干税源。

他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责成有关部门在全市进行了税源调查,确定了重点税源建设的企业和项目,强化了骨干税源;建立了地税、国税、工商部门联系会议制度;进一步调查了财政支出结构,加强了专项资金的申报、审批和使用管理。

"我来到哈密援疆,一定要做点事。我要做的工作就是打基础。"不喜欢记者采访的方利旭,终于在记者的"死磨硬缠"下"屈服"了,轻描淡写地开了口。 他认为,哈密市的农业受很多因素制约,第三产业所占市场份额也较小,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也不很完善,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尤其是加工、制造业还处在萌芽状态。

但丰富的矿产资源优势和已有的工业基础决定了哈密市的经济发展已经到了一个蓄势待发的"临界点",必须要在发展的方法模式上、形式类别上,发展的基础上、体制上来一个"突破",跃过"临界点"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为了使经济发展来一个大的"突破",首要的问题就是要"打基础"。为此,他"不搞能够引起轰动效应"的大动作。看得出来,他提出并主抓的工业园区建设、旅游业以及机关作风、行政效能建设和"双百双联"工程都是为二三产业、干部队伍建设打基础的。

他十分谦虚地坦言:"我实在没有多少标新立异的东西,我的工作就是在前任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延伸、拓展。

" 当问及他目前有什么新打算时,方利旭淡然一笑说:"五个多月的工作对我来说只是一个开端。我想在年终或明年开春时做一次总结、调整,然后进行一次规划,建立一套新的激励机制。好多问题必须要靠制度去约束,不能靠人为的因素。

要调动干部和班子成员的积极性,要在有限的空间、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资源范围内充分调整自己的思路,去突破某一个‘点’,切实做到最大潜力的开挖。" 这就是一个援疆试点市"一把手"甘为人梯,不搞形象、政绩工程而专做"打基础"工作的真实自白。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方利旭的工作仅仅是个开端,他的不显山、不露水,只埋头实干的优良品质,无论如何也埋没不了他的援疆业绩,人民群众心中自有一杆秤。

40万人民信任他,全市各族、各级干部支持他,援疆试点市——哈密市的经济发展之花定将在方利旭和7个援疆精英任内结出硕大香甜的累累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