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更和梵高的故事

2017-08-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高更和梵高的故事说起高更和梵高,人们可能更多的谈论的是两人之间的友谊,还以就是关于梵高的著名的割耳事件.梵高作品当然,高更和梵高的故事不仅仅只是以上两件.首先,

高更和梵高的故事

说起高更和梵高,人们可能更多的谈论的是两人之间的友谊,还以就是关于梵高的著名的割耳事件。

梵高作品

当然,高更和梵高的故事不仅仅只是以上两件。首先,高更是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雕塑家、陶艺家及版画家。 1873年开始绘画,并着手收藏印象派画家作品。生于法国巴黎的高更热爱绘画,他把绘画当做他人生至关重要的一件事,他并且常沉迷于绘画的世界,他对于绘画有着和常人不一样的见解和体会。为了能够有好的作品,高更有时会在未完成的画前坐一整天,直到这幅画完美的呈现出来。他对于绘画的热爱是普通人不能理解的。他的代表作有《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等。

关于高更和梵高的故事要从两人相识开始说起,高更和梵高的相识,是两个天才画家、两个孤独的灵魂之间的碰撞。同为画家,他们的共同话题很多,常常讨论着关于绘画的一切,两人同命相连,彼此欣赏,因艺术连结,因心灵共鸣而撞击炫目的生命火花。

为了绘画两人甚至同住在一个屋檐之下,共同为绘画而献身。在这乌托邦的生活中他们两个欣喜若狂,然而好景不长,他们开始为艺术争执不休。这是一件麻烦的事情,他们都是天才,而天才的个性都很强烈,且有些自命不凡。于是乎争执越来越频繁、越来越激烈,终于在一次惊心动魄的交锋之后,高更愤怒地扬长而去。这次决裂对梵高的打击是致命的,高更离去之后,梵高割下自己的耳朵,这就是著名的割耳事件,从这件事之后,梵高的情形每况愈下,最后自杀身亡。

关于梵高为什么割耳朵

梵高作为一位用生命来展示作画的意义的画家,他作品中体现出他的执着。梵高为什么割耳朵,有人猜测是为了表示自己对艺术的追求,但是这样的行为却让人们在一定程度上感到恐怖。梵高亲自用刀割断自己的耳朵,在普通人眼中就是一件极度恐怖并且疯狂的事情。即使很多的艺术家都很冲动、天真,和现实格格不入,但是这种暴力的方式是不被认可的。

梵高作品

关于梵高为什么割耳朵有很多的解释,第一种解释就是梵高耳朵是被与他在艺术方面很投机的朋友高更所割断的。但是高更割断梵高的耳朵的原因却和艺术没有半点关系,即使他们在艺术上会经常争吵、打架。高更心高气傲,经常性的嘲讽梵高,取笑他在感情方面的失意,但是高更却嫉妒梵高对艺术的忠诚。高更为了嘲讽梵高,买通一个妓女戏弄梵高,就是因为这位妓女,他们发生了争执,最后高更砍断梵高的耳朵。另一种说话就是因为五个法郎,最后梵高将自己的耳朵割断送给妓女。但是后来梵高的自画像中,这幅断了耳朵的自画像很是著名。

梵高为什么割耳朵的另一种说法是他患有精神病。他患有家族精神病,患病中的梵高可能会做出自残这样的事情。再加上梵高一生忍受了很多的痛苦,他饱受爱情的摧残,世俗对他的嘲讽,生活中遇到的人对他的不理解,全都是造成他心理扭曲的原因。在种种压力下他割断了自己的耳朵,他认为没了耳朵,就听不到别人对他的嘲讽,会利于他作画。

关于梵高的作品

梵高在接受传统的绘画艺术理论后将新文艺的特色融入其中,同时又受日本绘画的影响梵高作品表现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高色调,略显诡异的画风让当时的人们普遍不认同。可是艺术家梵高仍在自己的信仰之路上前行。

梵高作品

梵高作品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是《星夜》,整个画作给人一种热闹的同时有兼具安静的感觉,在整个画作中他大面积的使用冷色调将安静的夜晚描绘的淋漓尽致。黄色与橙色的交替调和,给人一种安静的祥和感同时有似活泼跳动的小精灵般灵动。

另外《向日葵》在梵高作品中也是极具盛名的,该画作中黄色调的大面积使用,就像是热情如火的向日葵在纸上跳着激情的舞蹈。这幅作品中更多的都是艺术家对生命的信仰。

小片棕色的泥土上盛开着大面积的《鸢尾花》,梵高在这幅作品中更多的表现的是鸢尾花的叶子而不是鸢尾花的花头。阳光下的叶子显得有点苍白,好像是艺术家梵高艰辛的绘画创作之路。但是却又不乏在艰辛的道路中坚信着自己的信仰,傲气凌然于空。

梵高创作的十幅风景画让阿尔勒的丰收之景展现于世,同时《在阿尔勒卧室》也是一幅名作,紧张的构图,颜色的统一与张扬,在画中看不到任何物品的影子,一切都是悬浮在空中的。这种感觉让观赏者莫名的紧张。

《有乌鸦的麦田》是梵高的最后一幅作品,画完这幅作品梵高就自杀了。金黄的小麦被黑乎乎的天空笼罩着,乌鸦的出现更是有一种压迫感。这表现出了一种压抑与痛苦,精准的体现了作者的心情。

梵高的孤独

“你曾是孤身一人,在你孤独的田野上种植着向日葵。许多人认为你是一个疯子,也许他们只是不了解你的孤独吧。”梵高孤独的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他最爱的艺术。

梵高画像

梵高眼中的自然景观总是美好的令人陶醉,他在希望的田野里奔跑,孤独的守望。正是世人的不理解造就了这样的旷世奇才,只有死后才被人发现。梵高的孤独不只是他的性格、世人的不理解和穷困的一生,还有他眼中的艺术,那艺术是那样不为人知的美好。在他离开人世的那一刻明了了真正的孤独,迎来了事业上的辉煌,解除了孤独的封印。照亮流过泪的眼睛,我们看到了这样的梵高,即使前路布满荆棘也决不放弃自己的梦想,穷困潦倒也未丧失斗志。

他说他唯一的愿望就是画乡村的生活,梵高孤独的愿望都让别人如此的不屑,他对劳动人民的疾苦的同情,谁又可以明白?这样的美丰富我们的世界,有什么不好的?难道只有当他在谷底呐喊、割掉耳朵、用手枪了结自己的生命的时候,我们才会发现曾经有这样一个人,想要用他微弱的光芒照亮世界。虽然孤独,但是梵高也有一位忠实观众,他的弟弟始终支持着他的事业,如果没有他的弟弟,他的生命也许会了结的更快。每个人生下来就具有孤独,但从没有人像梵高孤独的这样深沉,愿我们可以理解他人的孤独,少一些嘲讽,多一些关爱,不要太自私。“我爱我离奇的想象,盛开的意念,是扭曲着的真实”,让我们用梵高的这句话祈祷天堂里的梵高可以不再这么孤独。

关于达芬奇梵高

无疑达芬奇梵高都是西方画的高峰,梵高的画重在将自己融入自己的画作,体现的是一种本真的表达;达芬奇的画则是对现场的再现,他的主要名作有《蒙拉丽莎》以及《最后的晚餐》等等,从他的创作中的实现了效果逼真地再现所描述的对象,让我们无法体验作者的存在。

梵高作品

达芬奇梵高都有着各自的艺术理念:达芬奇是西方古典艺术理念的代表大师,就是西方的“以自然为师”。从达芬奇梵高的艺术理念可以想象,假如将达芬奇放到相机时代去生活,他可能会不再作画而是选择作为一位写实的摄影师。然而这一切对于梵高来说只是一些空无罢了,他想要表达的是他自己的生命,最本真的情感。

西方古典艺术作画的要求便是展现自然,其实就是将人类放于自然界最低的位置。达芬奇为了到达这一创作理念,他提出的自己的艺术要讲究逼真,并且为此专门研究了一整套可以实现这一目的的艺术手法,包括透视,焦点等。然而梵高则表现了一种绝对对立的艺术观点,他要求作画时要表达自己而不是将自己放于自然的奴隶的位置,他要做的是自然的主人,并且他很反感用自然作为表达自己的情况,尽管翻看梵高的画册,他所描绘的自然也许不逼真,更可能是极其扭曲的,可是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他想要表达的事物的存在。

艺术由本身出发而后回到本身的,这也是艺术的一种美学评判标准。

梵高作品的艺术特色

梵高被我们所知的画作有很多,在他的绘画中有着独特的艺术特色。根据梵高艺术特色可将其归类为印象派,在梵高的后期作品中,这以特色更是被充分的展现。

梵高作品

作为印象画派中的代表人物之一,梵高艺术特色是质朴。能够体现质朴这一特性的作品有《向日葵》和《麦田》。梵高从27岁走上绘画道路之后,在创作道路上奋斗了整整十年。这些年里虽然有些日子过得和流浪汉的生活没什么差别,但是,在这段时间里他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并努力的在画作中进行展现。所以,当他在画这些质朴的画作时,是得心应手的。

这些质朴的画作,表达出了他梵高心灵深处的感悟。质朴的画作中还蕴含着一丝丝的悲怆。另外,梵高艺术特色中还有色彩的狂欢。为了创作,他去到了阳光很是强烈的阿尔,在这里他对创作中色彩的使用有了一定的灵感,于是,便开始用些许的色彩,大胆的,任性的表现对阳光以及阳光下的其他的事物的看法。

他很擅长用黄色和蓝色来表现他的内心,其中著名的是《向日葵》。同时他还经常的大面积的运用对比色来作画,重视画面的整体格调。除此之外,梵高艺术特色更有笔触的呐喊。因为他并没有接受过正式的接受过画作的训练,所以创作中的线条以及色彩的运用更多时候是随心所欲的。这种随心所以的线条的使用在其作品《星月夜》中被展现的淋漓尽致,他通过个性的笔触对画面进行塑造,表现出了神秘色彩、不安与惊惧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