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建民汉服 绍兴市委书记钱建民出国穿汉服?被坑了

2017-09-1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唐装是汉服消亡.断代后,由满清马褂改良而来的现代服装,其历史非常短暂,特点有立领.盘扣.对襟等--虽然立领.盘扣元素在古代汉族服饰中也有使用

唐装是汉服消亡、断代后,由满清马褂改良而来的现代服装,其历史非常短暂,特点有立领、盘扣、对襟等——虽然立领、盘扣元素在古代汉族服饰中也有使用,但从历史整体看使用时间和应用范畴都非主流——再加上无法承载民族认同精神,毫无疑问唐装绝非汉族传统服饰。同样,报道中提到的APEC新中装也只是今人设计的包含中国元素的新服饰,而非民族服装。

近现代记载“汉服”概念的错乱

何为汉服?简单地说,就是指汉民族的传统服饰。汉服传承数千年,其体系博大精深、主要特征有交领右衽(兼有对襟、圆领等,除死者外不可左衽)、系带无扣(或隐扣)等。其详细定义:“汉服,即中国汉族传统服饰,曾称汉衣冠、汉装、衣冠、中国衣冠、华服等,是发展、传承了四千多年(清代因剃发易服而消亡,21世纪初开始复兴),遵循一定的形制标准,区别于其他民族,体现汉族礼仪风俗、审美品格、思想哲学等文化内涵,并彰显中华民族认同精神的服饰体系。

”(摘自《汉服简考——对汉服概念和历史的考证》。)

在当代汉服复兴以前,从清代后期至近现代的部分生僻文献和书籍中也有不少“汉服”被指作“汉族穿着”的衣服,通常是将少数民族的风俗与汉族对照时提到。很显然,这些所谓的“汉服”绝大部分是指唐装、马褂或有西式、现代风格的服饰,没有历史传承性,不能反映汉族千年以来的礼仪风俗、审美品格、思想哲学等文化内涵,更难以突显中华民族认同精神,甚至不能区别于其他民族特别是国外。

因此这类档案虽记载为“汉服”,但已词不达意、似是而非。

避免被坑应咨询专家和汉服社团

在新闻中,有绍兴市委书记、浙江省长和塞尔维亚总统,涉及两会和外交,如此引人注目的人物、这么郑重严肃的场合,却马虎大意,张冠李戴地将唐装说成汉服,闹出大笑话,很可能钱书记是望文生义或是被服装顾问给坑了,也有可能是搜索淘宝被误导了(淘宝搜索汉服出现的很多商品并非汉服)。

作为政府官员、人大代表、外交人物,对自己不熟知的事物或行业应该小心谨慎,咨询专业的学术顾问;对于汉服问题,当今世人对汉服非常陌生,绝大部分都会有误区(毕竟消亡300多年),但“百度一下”或者阅读CCTV的相关报道、人民日报微博的科普微博,也不至于犯如此低级的错误;上升到文化产业议题需要在两会上对媒体表达,最靠谱的做法是咨询或了解一下当地汉服社团或全国知名的汉服协会,可免贻笑大方。

“将汉服产业做好,钱建民认为还能拉动内需”,因为唐装、旗袍市场相对饱和,而民间自发复兴的、汉服人口持续并迅速扩大的新兴汉服产业则前景广阔、大有可为,钱书记果有从穿汉服建立文化自信、借服饰产业拉动内需之心,则应当指示当地文化部门并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扶持汉服协会的发展,使其走上正规化、制度化的社团建设道路,真正发挥民族文化复兴和汉服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汉服宣传应着力构建学术性权威

该事件又一次警示汉服复兴者和汉服社团,国人对汉服知识的了解非常浅显,知道汉服的民众还广泛存在着误区,社会上已经出现、必将继续出现大量错误的汉服报道。汉服宣传不可操之过急、盲目扩大知名度,轻视知识与文化内涵的纯秀衣式活动已经无法适应传播知识与文化理念的要求了。

我们应当明确,新阶段的主要任务不再是单纯地扩大汉服人口,而是在坚持汉服复兴宗旨的基础上,重视汉服形制要求,提高汉服同袍的知识文化水平,重视团队建设和学术研究,树立汉服协会的学术性、专业性权威,在社会上努力营造让民众、官员、机构和媒体就汉服问题积极向汉服协会咨询的氛围。当然,这样的任务仅靠目前草根阶层的、非营利性的汉服社团无法完成,汉服商家、文化机构和学界专家也应当积极、勇敢地承担起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