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汉林采访 专访巩汉林、金珠夫妇 "戏里戏外的模范夫妻"

2018-03-2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主持人:在这么多次的春晚表演中,您最难忘的是哪一年?    巩汉林:1999年的那次,因为那一年是赵丽蓉老师最后一次参加春晚.在直播前我们就知道赵老师的病情了,心里特别难过,在那一年我们俩(和金珠)特意跑到燕莎给赵老师买布料做参加演出穿的衣服.就是在<老将出马>里面的那件红色的棉袄.1999年2月14日那天是情人节,也是春晚前的最后一天,我们本来想请老人家出来和我们一起吃饭,后来金珠说明天要直播,还是让赵妈休息吧.当时我们已经知道赵老师的病情,但是谁都没有说,包括她的家人.她的儿子,我

    主持人:在这么多次的春晚表演中,您最难忘的是哪一年?

    巩汉林:1999年的那次,因为那一年是赵丽蓉老师最后一次参加春晚。在直播前我们就知道赵老师的病情了,心里特别难过,在那一年我们俩(和金珠)特意跑到燕莎给赵老师买布料做参加演出穿的衣服。

就是在《老将出马》里面的那件红色的棉袄。1999年2月14日那天是情人节,也是春晚前的最后一天,我们本来想请老人家出来和我们一起吃饭,后来金珠说明天要直播,还是让赵妈休息吧。当时我们已经知道赵老师的病情,但是谁都没有说,包括她的家人、她的儿子,我们都是心照不宣。那一年,每次一到演播厅,或者排练之前,我的第一个任务就是给赵老师冲药,让赵老师休息。

    主持人:您何时开始与赵丽蓉老师的合作?

    巩汉林:1990年“七一”的演出是我第一次和赵丽蓉老师合作。当时,石林老师写了一个作品叫《母亲的心》,写的就是赵丽蓉老师,可以说就是为赵丽蓉老师创作的。当时我还没有多大名气,石林老师对我演的“十三香”印象特别深刻,知道我还会说唐山话,就决定让我出演小品里面“儿子”这个角色。从那一年开始,我们和赵老师结下了深深的友情。

    主持人:您第一次与老艺术家合作登台演出紧张吗?

    巩汉林:紧张啊,首先是兴奋,其次是紧张。因为不知道对方什么脾气秉性啊,演员之间的情感交流对于能否成功合作很重要。我一见到赵老师的样子,就特别放心。她非常客气,完全没有艺术家的架子。一见到我就说:“这就是儿子吧”。我和赵老师相处的时候非常融洽,脾气秉性特别投缘。自从演了《母亲的心》以后,我们见面就以“母子”相称了。

    主持人:您与赵老师合作了很多深入人心的经典小品,生活中您也像亲儿子一样照顾赵老师,那这么多年来从赵老师身上您受到的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巩汉林:赵老师说过一句话我始终记得:“要讲究,不能将就”。她平时的为人处事一直是这样,她本着这样的原则做什么事儿都很讲究,从来不将就,不凑合,尤其是对艺术作品。她会把作品拿回去,问街坊四邻,因为观众在她心中非常重要,她对作品负责最根本的原因是对观众负责,这是我见到过的真正的德艺双馨的艺术家。

    主持人:金珠老师,在您心目中的赵妈又是什么样子的?

    金珠:她特别慈祥,一点架子都没有。你和她在一起特别开心,她很严肃的讲一件事的时候你也会觉得特别幽默。赵老师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在面对荣誉的时候,她从来不抢,总是让年轻人先上,特别谦虚。

    巩汉林:她(赵丽蓉)也经常跟我说,无论到什么时候,咱们都得往后退着点,要低调。

    主持人:在赵老师去世后,您好像在观众的视野中淡出了一阵子,或者说令人拍案叫绝的精彩小品少了,很多人看到你就觉得要是还能再跟赵老师合作该多好!直到小品《装修》的出现,才又让人看到了那个大家又熟悉又喜欢的南方小男人形象,这其中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呢?

    巩汉林:有很多的记者朋友都问我,赵老师的去世对你的影响如何。说实话,这不仅是对我个人,更重要的是对中国的戏剧事业,特别是小品这样一种艺术形式,都是一个非常大的遗憾和损失。

春晚看不到赵老师的身影,很多观众都很失望。这么多年,很多朋友向我推荐特别像赵老师的老太太,我全都婉言谢绝了,因为在我看来,我和赵老师的合作是感情与精神的交流,任何人都不能代替赵老师,我不愿意勾起那些痛苦的回忆。

我曾经在为赵老师送行的时候写过: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赵老师走后,大家很自然地就有一种失望,而且对我的作品开始不满意,因为大家还是希望看到巩汉林和赵老师的合作,而这种空白是我无法填充的,也是很多人不可替代的,所以这种“空转”时间是很正常的。我从来不敢放任自己,也不敢懈怠自己的艺术创作,但是我需要有一段时间的缓冲期,这让很多喜爱我的观众很失望,我很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