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原宪 中国好富人子贡和中国好穷人原宪

2017-08-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所记载,大部分弟子的职业走向是从政和从教比如子路.子羔.子游.闵子骞.子贱.冉求.冉雍.宰我.曾参.孔忠.公西赤.巫马师.樊迟等,身居高官,对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影响很大;子夏.子张.颜回.漆雕开.宓子贱.商瞿.闵损.有若等,著书立说,不仅继承孔子思想,还开创了自己的思想门派.这里面有两个例外,一个是从商的弟子子贡,另一个是隐士原宪.中华儒商第一人:子贡子贡,复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古同子赣).据<端木氏家谱>

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所记载,大部分弟子的职业走向是从政和从教比如子路、子羔、子游、闵子骞、子贱、冉求、冉雍、宰我、曾参、孔忠、公西赤、巫马师、樊迟等,身居高官,对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影响很大;子夏、子张、颜回、漆雕开、宓子贱、商瞿、闵损、有若等,著书立说,不仅继承孔子思想,还开创了自己的思想门派。这里面有两个例外,一个是从商的弟子子贡,另一个是隐士原宪。

中华儒商第一人:子贡

子贡,复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古同子赣)。据《端木氏家谱》记载,子贡的父亲叫端木巨,母亲是蘧氏。蘧氏怀孕期间曾梦见神赐以宝玉,周景王二十五年二月二十七日(即公元前520年),子贡诞生。传说中,子贡三岁即知人善恶妍媸。

《纲鉴易知录》中所记载,炎帝生于姜水,故以姜为姓;皇帝生于姬水,因此以姬为姓。而《史记》记载,皇帝有两个儿子,长子少昊,次子昌意。昌意生了颛顼,颛顼传二十多世到了鬻熊(楚国的先祖,周文王、武王的老师)。他有两个儿子,长子熊丽,次子端木,端木生典,典以父亲的名字为姓,名端木典。端木典成为端木姓氏的始祖。端木典后裔是端木舒,端木舒八代后裔是端木伓,端木伓生端木巨,端木巨生端木赐。

虽然子贡从商,但还是不耽误他成为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十哲之一。他是卫国人,曾做过卫国和鲁国的相,后来弃官从商。从商,特别是做个像子贡一样的中华好商人,需要有五个基本条件:

一、有天赋,敏感性强。卫国的首都是朝歌,商族移民众多,商业气氛浓厚,卫国国君实行“通商惠工”政策。子贡对从商有特殊天赋和敏感性,“赐之敏贤于丘”(《说苑•杂言》),子贡思维敏捷,孔子都自认不如。“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论语•先进》),孔子说子贡能够不受官府之命,而经商营销,猜测行情,而且常常能猜中。

物以稀为贵的道理,子贡早就知道——“君子之所以贵玉而贱珉者,何也?为夫玉之少而珉之多耶。”(《礼记•聘义》)

二、善学习,善言语。子贡非常善于学习,经常向孔子求教,论语中提到“子贡”43次,提到“赐”17次(大部分是孔子呼唤子贡)。并且他非常懂得学习这件事情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学到的东西都可以用到今后的经商生涯里。他学业上的特别之处,就在于“言语”的高超水平——“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论语•先进》)

三、性格温和,处世有原则,交友广泛。“子贡,侃侃如也”,子贡的性格,非常容易与他人接近。“子贡文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论语•颜渊》)“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论语•阳货》),意即我讨厌抄袭别人却以为聪明的人,厌恶不谦逊以为勇敢的人,厌恶攻击别人的短处以为正直的人。孔子教育他:“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论语•卫灵公》)

四、不贪,就是在任何情境下不贪心。子贡做官的时候是“清官”,从商的时候是“廉贾”。清官何解?子贡曾经代表鲁国的使者出使到越国,勾践“送子贡金百镒、剑一、良矛二,子贡不受,遂行”(《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廉贾”一般是指“贩卖商品时做到价廉物美、薄利多销的商人”,“廉贾归富”出自《史记•货殖列传》。

五、行万里路,熟知情报。子贡跟随孔子十几年周游列国,掌握了各国的内政、外交、社会经济。他在经商中经常如鱼得水,因为熟知市场行情规律。以前做生意的主要特点就是利用信息不对称,一个地方的低价货物到另一个地方高价卖出,转手贸易。

对一个事物认识深刻,理解力和执行力又超强,是历代商人能够“家累千金”的主要方式。就算到了如今这个信息发达的年代,这次英国脱欧,引发全球市场震荡,了解国际市场信息和猜中趋势的人,就能获得不菲收益。

子贡的经商活动一旦开始就从未终止,而且都是在儒学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的。所以他作为中华儒商第一人,在政治、外交、文化、个人修养等方面也没有落下。因此,孔子评价他是“瑚琏之器”。(瑚琏:古代祭祀时盛黍稷的尊贵器械皿,夏朝叫“瑚”殷朝叫“琏”。

比喻人特别有才能,可以担当大任。不是全才,也是不可多得的有用之才。)子贡刚入门的时候,对孔子是有过怀疑的,直到三年之后,才发觉自己真的不如孔子(东汉王充《论衡•讲瑞》:事孔子一年,自谓过孔子;二年,自谓与孔子同;三年,自知不及孔子)。在他心中孔子是“百生民以来,未有夫子也”的人物,他还将孔子比作日月。“七十子之徒,赐最为饶益”。

中国好富人还需要四个特别要求:

一、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把自己活成一个灵活的公器,助益他人。他主动结交政府官吏,拿出部分利润投之于社会,得到的支持也多。他还资助孔子周游列国,讲学论道。另外,他还用自己赚来的钱去赎买鲁国的奴隶,让其获得人身自由,但拒绝接受官府的奖赏。

还经常把钱拿给官府让他们去做有益于百姓的事情。是否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不仅是靠现世占有的财富的多少来计算,更要靠社会认同与社会贡献来衡量。换到如今,就是在一个薄情的社会,做一个多情且有力量护着尽可能多百姓的人。

二、道德坚持。作为一名成功的商人,占有的是较多的社会经济资源,如何使得这些资源不被滥用,依靠的不仅是法律,更有道德的束缚;孔子教育他“贫而乐,富而好礼”。旧时商人常自称“陶朱事业,端木生涯”,子贡在后世商人心里地位很高,就是因为子贡真正做到了将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的思想贯穿与他的从商之中。

“生财有道,合乎礼仪”,“若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儒”和“商”可以充分结合起来。如今,儒商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的内涵是:崇仁尚富,富而不骄;隆礼厉义,富而好礼;智而有信,诚信为本。

三、大局观(国家观、国际观)很重要。孔子教育子贡,国家治理好需要“足食”、“足兵”、“民信”,如果非要一条一条舍弃,第一条舍弃的就是“去兵”,第二条是“足食”,而“民信”是绝对不能舍弃的——“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一个好富人,必然也是心怀国家的人。子贡总览当时王国之间的关系,作为外交使者,使得吴国灭亡、齐国大乱、越国称霸、晋国强大,成功改变春秋后期王国间的政治格局,把鲁国的问题放到国际大背景下,借用外部势力之力量,运用商业竞争中“借刀杀人”之策略,非常巧妙隐秘地将战争祸水引向他国,保全自己。

国家之间的关系有时候特别奇妙,如今这个比谁更差的年代,坚持住自己的发展格局尤为重要,如此,中国国运能常盛。

四、文化传承,商道总结。文化并不那么虚,那么刻意,它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觉认同和自觉行动。子贡是孔子亲自教育出来的唯一一个商人,子贡极力宣扬恩师博大精深的学问,在商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形成了各种现在所谓的无形资产。子贡到访诸国,国君们都予以极高礼节待之,诸国国君虽然不愿意重用孔子,但对其道德文章却非常重视。为后世做贡献,也是好富人思维。

原宪甘贫

同样是孔门七十二贤,原宪就更有个性了(世称“个性狷狂”)。原宪生于公元前515年,宋国人(今属河南商丘,也有说他是鲁国人,待考证)。原宪出身贫寒,他比孔子小36岁,比子贡小5岁。年幼时候就拜孔子为师了。

他曾经是孔子的家宰,却拒收任何俸禄;孔子死后,他就隐居去了,住在卫国一个小巷子里,茅草盖的屋顶,蓬蒿编织的门,破瓮做的窗。房子经常漏水,他却整天端坐在里面,兴致勃勃地谈琴唱歌。《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称:“孔子卒后,原宪退隐,居于卫(亦说居于鲁)。”

子贡曾去探望原宪,他坐着驷马高车而来,由于原宪住的巷子实在太小,高车根本无法通行,只好下车步行,看到原宪衣冠不整,就问他是不是病了,原宪很生气,说,没有钱叫贫穷,学了道不能实践的才叫病,我是穷,不是病。子贡很惭愧,只有知趣地走了,原宪站在门口,高歌《商颂》。

原宪居鲁,环堵之室,茨以生蒿,蓬户瓮牖,揉桑以为枢,上漏下湿,匡坐而弦歌。子赣闻之气乘肥马,衣轻裘 ,中绀而表素 ,轩车不容巷,往见原宪。原宪冠叶冠,杖藜杖而应门,正冠则缨绝,衽襟则肘见,纳屦则踵决子韓曰 :“嘻,先生何病也?”原宪仰而应之曰:“宪闻之,无财之谓贫,学而不能行之谓病。

宪贫也,非病也。若夫希世而行,比周而交。学以为人,教以为己,仁义之慝,舆马之饰,宪不忍为也。”子赣逡巡,面有愧色,不辞而去。原宪曳杖拖履,行歌《商颂》 而返,声满天地,如出金石。

天子不得而臣也,诸侯不得而友也。故养志者忘身,身且不爱,孰能累之?《诗》曰:“我心匪石,不能转也 ;我心匪席 ,不能卷也 。”此之谓也。

《新序•节士》

唐朝人吴筠有《咏原宪子》诗:“原生何淡漠,观妙自怡性。蓬户常 晏如,弦歌乐天命。无财方是贫,有道固非病。木赐钦高风,退惭车马盛。”

学习原宪,中国好穷人,也有几个条件:

一、隐士的那种穷,是自愿的穷,是要坚持自己的内心而自愿的穷。原宪甘贫,贫贱不能移,就是儒家一直以来坚持的东西。什么叫养志忘身?就是强调精神的高洁远胜于物质的富有。儒家一直被视为精英学问,自愿的穷,能做到的又有几个人?隐士文化在中国如此得到推崇,几千年来,也是因为稀少,要当一个好穷人,比当一个好富人难上加难。

好穷人并不淡漠世事,随遇而安,而能贫困中砥砺自己的品行操守(《论语•里仁》:“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原宪就能做到“久处约”,颜回在孔子心中德行排第一,就可以做到长处乐。

二、好穷人的那种穷是知耻的穷。《论语•宪问》中写道:“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知耻,也包括知道自己所有缺点,没有好胜心、没有自夸、没有怨恨也没有贪欲。

在这样时时刻刻反省的环境中,更能知道世界的深度,个人批判自己的深度亦然。什么都不做,是因为知道自己做了可能对自己好,对别人和这个社会不好,所以有时候,甘愿当个穷人,是因为不想为虎作伥,不问世事,是世事问了也没有用。恶念和恶的世界是一直存在的,有时候避开他们并不是怕他们,而是要看清他们发展的规律,了然于胸。

三、好穷人安贫乐道,即使有一天变成了富人。“原宪桑枢”就是安贫乐道的意思。人有时候为了实现自己的信仰或理想,宁愿处于贫困恶劣的环境中。《文子•上仁》:“圣人安贫乐道,不以欲伤生,不以利累己。”这个不仅是儒家信奉的道德,也是基督教所信奉的,耶稣对门徒们说,我告诉你们,不要为吃什么担忧,也不要为穿什么忧虑。

因为生命胜于饮食,身体胜于衣服。好穷人想富,随时有本事富起来,就是不想做不想做的事情,随时可以舍弃富的生活。

无论是富是穷,从事什么行业,人应该修炼自己,这是老祖宗一直在告诉我们的事情。无论穷人富人,如果都没有时间修炼自己,提高自己的素质,那么这个国家能走向何处?蒙昧和野蛮似乎已经走了那么多年了,但是能闪烁千年精神的人物还是老祖宗流传下来的那几个。如今这个世道,谁能放弃自己的很多东西,去做一个纯粹的思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