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弢藏书 百年唐弢:“春秋笔法”书写文学史

2017-05-1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新华网北京3月8日电(记者白瀛)今年3月3日是我国作家.文学理论家.鲁迅研究家.文学史家和收藏家唐弢诞辰100周年纪念日.日前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办的"唐弢百年诞辰纪念座谈会"上,专家学者回顾了唐弢的生平和他对现代文学史研究的重要贡献,尤其对他在左倾思潮中坚持严谨.客观.求实的学风,进行了评述.受鲁迅影响毕生钟爱杂文很多人知道唐弢是中学语文课本中收录了他回忆鲁迅的散文<琐忆>,其中关于他替鲁迅挨骂的故事广为流传.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评论家李敬泽在会上重温了这段往事.李敬泽说,

新华网北京3月8日电(记者白瀛)今年3月3日是我国作家、文学理论家、鲁迅研究家、文学史家和收藏家唐弢诞辰100周年纪念日。日前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办的“唐弢百年诞辰纪念座谈会”上,专家学者回顾了唐弢的生平和他对现代文学史研究的重要贡献,尤其对他在左倾思潮中坚持严谨、客观、求实的学风,进行了评述。

受鲁迅影响毕生钟爱杂文

很多人知道唐弢是中学语文课本中收录了他回忆鲁迅的散文《琐忆》,其中关于他替鲁迅挨骂的故事广为流传。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评论家李敬泽在会上重温了这段往事。

李敬泽说,唐弢是最早受到鲁迅影响、且在鲁迅指导下成长起来的那一代青年。他很早的时候在邮局做分捡工,同时开始文学创作,写杂文。上世纪30年代初,鲁迅经常在《申报》副刊《自由谈》上发表文章,攻击时弊,为了避免反动派的检查,不断更换笔名。唐弢也偶尔在这个副刊上发表文章,于是被人认为是鲁迅的化名,就有人来冷嘲热讽。

有一次,《申报》一位编辑请客,席间有鲁迅、郁达夫、林语堂等文学名家,唐弢则是最年轻的客人。席间,鲁迅跟他开玩笑说:“唐先生写文章,我替你在挨骂哩。”从此他们开始了密切的交往。

李敬泽说,唐弢早期的写作主要是杂文,这和他受鲁迅先生的影响是分不开的。“他毕生都非常钟爱杂文这个文体,也为杂文这个文体在鲁迅之后的进一步发展不断做出探索。他的很多杂文有鲁迅的风骨,又有自己的特色,有一种唐弢先生自己的诗性。我现在读他的杂文,(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写的,有些文章有些话至今是力透纸背的。”

很多史料是被误解的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之一,唐弢在史料、史论方面有重要贡献。1961年,唐弢带领下,集体编写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材。他提出的一个观点是,必须采用第一手材料,作品要查最初发表的期刊,至少应该依据出版或是早期的印本,防止以讹传讹。

当时的编写组成员、北京大学教授严家炎说,当时的文学史教材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把有两个名字的同一部作品当成两部作品,比如由于没有查原始材料只凭想当然对陈独秀早年思想和胡适的一首词做出错误判断,因此很多史料是被误解的,特别是认为郭沫若在《女神》中接受了共产主义影响,歌颂了无产阶级,这不符合事实。

严家炎说,这是因为很多研究者依据的都是1928年的修改版,而不是1921年的出版版。事实上《女神》大部分歌颂的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甚至还有一些资产阶级的思想。而一直到上世纪60年代初,唐弢领导编写现代文学史时,找到《女神》的出版者,才真正纠正过来。

“一直到唐弢先生晚年,仍然始终坚持着这种从原始材料出发的严谨求实的学风。”他说。

给读者留下独立思考空间

在左倾思想盛行及“大跃进”的年代,现代文学史的研究也受到了影响。

严家炎说,在“以论代史”的主流意见中,唐弢却主张要“论从史出”,文学史尽可能采取“春秋笔法”,从客观的叙述中流露出来,不要有大批判的字样。

现代文学馆副研究馆员刘屏说,唐弢在谈及“春秋笔法”时,曾引用恩格斯赞扬巴尔扎克是一个优秀的“布列方程式”专家的说法,他的意思是,文学研究中的批评应该旗帜鲜明而措辞婉转,给读者留下独立思考、判断的空间。

刘屏指出,唐弢强调历史脉络,也注重政治语境,但反对以这些作为论断文学的尺度,主要针对的是新中国建立后文学史写作中的过度政治化倾向。例如,他不赞成将活报剧、街头剧等抬得太高,对于丁玲评价中的僵化的阶级论进行批评,同时他也不赞成以钱钟书的《围城》贬低茅盾的《子夜》,不同意张爱玲、沈从文评价中的简单拔高,他对这两位作家的艺术成就都给予了充分肯定,但认为张爱玲的后期作品,尤其《秧歌》等小说不是成功的作品。

“值得注意的是,他对张爱玲的这类作品的批评并不只是着眼于政治判断,反而更加注重于文学分析。在他看来,即便是政治上处于对立面的作家,如果作品好,有艺术价值,也需要在文学史中得到恰当的分析。”刘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