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松自述 台湾水墨大师刘国松自称孔子家乡人 想建新传统

2018-03-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中新网济南4月26日电 (记者 孔凡元)81岁,81幅画!26日,是台湾"现代水墨之父"刘国松81岁寿辰之日,也是他捐赠的81幅画作入驻山东名人馆"刘国松现代水

中新网济南4月26日电 (记者 孔凡元)81岁,81幅画!26日,是台湾“现代水墨之父”刘国松81岁寿辰之日,也是他捐赠的81幅画作入驻山东名人馆“刘国松现代水墨艺术馆”的重要时刻。

“我是一个北方人,却在南方成长;是个东方人,却在西方成名。”这是刘国松在其“现代水墨艺术馆”开馆之际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的开篇词。他满面红光,语音洪亮,其举动不像是一位80多岁的老人。祖籍山东青州的刘国松,1932年生于安徽蚌埠,1949年定居台湾,是当代被国际艺坛公认为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画家之一,其作品被大英博物馆等全球87家美术馆和博物馆收藏。

今年,他不仅捐出“中华艺文奖”终身成就奖金100万元,在山东成立现代水墨艺术发展基金,而且现代水墨艺术馆的捐赠最终将达到100幅,其善举也获得了山东名人馆的高度认可,为其开辟的“刘国松现代水墨艺术馆”观众络绎不绝。

作为一个不曾在山东生活过的山东人,刘国松继承了山东人的性格以及对山东故土的那份深厚情感。他的一枚自谓“孔子家乡人”的闲章,无论是作画还是题字交友,这位老人都带在身边,作为山东人的自豪感可窥一斑。

从“拍卖市场”买来捐给家乡

从1949年第一幅画开始,那是我高中一年级时画的。这个艺术馆要展现我个人绘画艺术的历程。”刘国松告诉记者。

“刘国松现代水墨艺术馆”所捐赠的81幅画作时间跨度之长是一般画家所难以做到的。“1949年的第一幅画自己没有保存。我高中一年级画完后就送给了一个同班同学,结果他一直保留了50多年,所以说我很感激他。这张画很小,就画在一个小明信片后面。但后来,我画了三张“大画”换回来了。现在,我把这些收藏的精品都捐给山东博物馆了。”

记者看到,那幅画的标题叫《妈妈,您在哪里?》。讲述了刘国松6岁的时候,父亲在武汉会战中战死沙场,他们母子相依为命,到处逃难。抗战胜利后,刘国松非常想读书,就考取了南京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之后,淮海战役爆发,刘国松与300多个学生跟着学校去了台湾。刘国松回忆说,当时母亲还在武汉,上完晚自习的时候,就会想妈妈,跑到教室后面的田埂上坐着哭,后来就画了第一张小画,把想念妈妈的那种心情画了出来。

我的信仰就是建立中国绘画的新传统

刘国松说:我学国画其实也是很偶然的。小学四年级,我画的铅笔画就被老师拿到六年级学生面前看,还说“你看人家四年级画得都这么好”,这给了我很大鼓励。我读初二的时候,每次放学都经过两个裱画店,就老是进去看那墙上裱的画,其中有一个师傅就注意到我了,就问我:“你喜不喜欢画啊?要不要学啊?”我说当然想学啊,但要钱就不能学了,我穷的要命。

结果,他就从案子下面给我拿裱画剩下的纸,还借给我一本画册照着画。那个裱画师傅告诉我这张画得怎么样,那张画得怎么样,我就越画越好了。

刘国松认为,他立志当画家的或许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西方绘画真正落后了中国700年,我们为什么不把中国绘画发扬光大?为什么要跟在西方人屁股后面跑?于是,我就下定决心回来画中国画,就是想把中国画改革、创新。

在倡导“中国画的现代化”运动中,黄宾虹写过一段话:唐画如麯,宋画如酒,元画如醇。元以下,如酒之加水,时代越近,水越多。当今已有水而没有酒,故,淡而无味。元朝以前,中国绘画发展非常快,创新也非常多,已经有36种不同的皴法。但以后,为什么淡而无味?文人画当道,觉得不用“中锋”笔法就画不出好画来,于是我倡导要革“中锋”的命、革“笔”的命。

我是搞水墨画的,我这一生的最大愿望,就是建立一个新的中国绘画传统,这需要一大批人来做,所以说我一直愿意教书而且愿意把我的绘画技法通通公布出去,让大家都来实验,把文人画的传统给它拧过来。

当记者问及这是一项大工程时?这位学者不假思索的回答,一个人一生一定要有信仰。我的信仰就是建立中国绘画的新传统。有了信仰后,我所有的精力都往那个方向走,任何的打击都是白费的。所以我到处去演讲,到处去讲学,到处去展览,就是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中国画家一起来创立中国绘画新传统。

万至高楼平地起,具体到做事,刘国松向记者道出了他的计划:山东是一个文化大省,我们国家也在鼓励创新,我就准备把这个钱拿出来之后,奖励年轻画家进行水墨创作。我想最好能够成立一个中国水墨画的双年展,鼓励这些年轻人去创新。如果有更多人在创造新的画风,就能建立起中华绘画新传统。

三次回老家青州“寻根”

刘国松说,听我母亲说,我父亲有一个哥哥,那个时候家里很穷嘛,大伯就去闯关东了,之后就没有了消息。后来,我父亲只好跑去当兵,只留了我奶奶一个人在青州,我母亲过一段时间就寄钱给我奶奶,这是当时我们跟家乡唯一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