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戈将军冯玉祥的诗词如何

2017-09-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倒戈将军冯玉祥的诗词如何冯玉祥除了是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政政治军事家外,他还是一位充满激情的爱国诗人,一生写了将近有1400首诗.而且冯玉祥诗词基本上都是通过自己的

倒戈将军冯玉祥的诗词如何

冯玉祥除了是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政政治军事家外,他还是一位充满激情的爱国诗人,一生写了将近有1400首诗。而且冯玉祥诗词基本上都是通过自己的感受而发,憎爱分明。也可以算是亦诗亦史的口语诗体。关于冯玉祥诗词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冯玉祥

根据相关了解到,冯玉祥曾称自己是“大兵诗人”,还把自己的诗词称作是“丘八诗”。关于冯玉祥词诗来说,他的诗大多都是比较真挚和朴实,并且也是比较通俗易懂的。他诗词的内容上,也大多是反映民间的一些疾苦和时政类的事情。后来周恩来还曾就他的诗词评价了一番:“丘八诗体为先生作倡,兴会所至,嬉笑怒骂,都可以成文章。”冯玉祥也是自谦说自己的丘八诗是“粗而且俗”的,但是这些诗都经过了大师指点。

其中,冯玉祥诗词中,他虽然也是喜欢写一些山水之作,但不是真正的山水诗;他也爱写田园诗,但也并不是真正的诗;他也写一些祝寿诗,但不同于一些通俗的诗作,就如同他写的《寿沈钧儒老先生》一样。除此之外,他的几乎全部诗作,基本上都是和政治有关,也可以说是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的政治诗。像他写《挖煤者》中“饥寒交迫找工作”,“偃搂前行腰欲断”,这两句诗写的就是煤矿工人的现实写照,也是想过要通过自己的诗来为他们的遭遇打抱不平。

电影建国大业中冯玉祥角色介绍

在历史上,冯玉祥大将军这一人物的存在以及相关事迹,是研究我中国的近代史以及相关民主运动史中的,不可缺少的一个人物。随着影视剧的发展,有关国共斗争的抗战历史剧情一直出现在荧屏上。其中就包括了影视剧《建国大业》冯玉祥。

建国大业中冯玉祥的扮演者剧照

在电视剧中《建国大业》冯玉祥的这一角色主要是由影视圈著名的导演陈凯歌来饰演。在这部剧中主要讲述了从抗战结束到建国时期得过程中所发生的故事,这片影片中主要是以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的筹备为重要路,反映了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的那以段时间。该片相比以往的影视剧有很大的突破,其中一些不被人知的故事通过表演被挖掘和表现出来。其中就有对冯玉祥人物事迹的深入描写。

关于《建国大业》中的冯玉祥人物事迹,编剧王兴东表示有些遗憾,他认为从冯玉祥将军在美国,因为反对蒋介石,受到了国民党和美国联合的迫害,生活变得很是困难。中国共产党高价租了一个苏联的客轮,接他回国。在这整个过程中,莫名其妙轮船起火,直到今天还是一个历史悬案,这本应该是在影片中表现的段落,但是没有表现,表示很可惜。

在《建国大业》的这部剧中,冯玉祥的扮演者陈凯歌还曾因为这个角色特意增肥,而他所扮演的冯玉祥也将会是这部影片中第一个亮相的。由于《建国大业》这部剧是群像戏的一类,因此,剧中并没有正真的主角,但几乎每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都在里面有自己的故事,其中就包括了冯玉祥的故事。

民国军阀冯玉祥死后墓在哪里

冯玉祥倡导“以教治军”,用基督教的教导来管理官兵。提倡节俭,反对奢华,要求官兵洁身自好。冯玉祥与士兵一样,穿灰布军装,睡稻草地铺,每餐仅一菜一汤,数十年如一日。可惜,不幸运的是,他在轮船失事中去世了。在这之后他被埋在了哪里,他的墓又在哪里?

冯玉祥墓

1949年9月,在冯玉祥遇难一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在北平隆重举行追悼会。毛泽东送了挽联,周恩来致悼词,在1953年的时候,根据冯玉祥生前的愿望,将他的遗骨安葬在泰山,因此,冯玉祥的墓就在山东省泰安市泰山西麓的这个地方。

而冯玉祥的墓是由毛泽东主席亲自选址,最终按照他生前的愿望埋葬在了这里。其次,他的墓正好是由冯玉祥自己所建的大众桥的东面。在1952年时破土动工,于1953年10月15日安葬,并举行骨灰安葬仪式。

冯玉祥墓的四周,前临深涧,背依科学山,松柏苍郁,旁山临涧,肃穆庄严。墓则是泰山花岗石砌成,在墓壁上的正上方横镌郭沫若手笔“冯玉祥先生之墓”七个金色大字。而他的骨灰盒在墓壁的中央,在外面又镶嵌了玉祥先生侧面铜质鎏金浮雕头像用来封穴。

除此之外,他的墓阶一共是有四层,共66级。四层则代表的是他一生走过的四个阶段,分别是:第一层,代表从出生到弱冠从军;第二层,14级,代表从青年到成年;第三层14级,代表他由一个旧军人转变为坚定的民主战士;第四层18级,记述他坚持抗日,反对分裂,为祖国的民主与和平奋斗不懈的战斗生涯。共66级象征他一生渡过了66个春秋。

国民革命军冯玉祥是怎么死的

冯玉祥戎马一生,由士兵升至一级上将,所部从一个混成旅发展成为一支拥有数十万人的庞大军队。在其50余年的军事生涯中,以治军严、善练兵著称。在作战指挥上强调知己知彼,速战速决,运用侧后突袭战术,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人称“布衣将军”。那冯玉祥怎么死的呢?

冯玉祥肖像

根据相关记载说,关于冯玉祥的死是因为当时乘坐的邮轮,由于发生火灾而导致死亡的。但是也有人对他的死感到很是疑惑。在相关记载的写照下,但时的冯玉祥应中共中央的邀请,准备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工作。同时,在苏联驻美大使潘友新的帮助下,自美国回国乘“胜利”轮途经黑海准备向敖德萨港出发。可惜出人意料的是,由于在途中邮轮失火,最终导致了冯玉祥的死亡。其中和他一起死去的还有那他的女儿冯晓达。

随后他的大女儿冯理达在谈到冯玉祥是怎么死去的时候说:“当时1946年,蒋介石发动内战,就借“考察水利”之名,派我父亲到美国。到美国后,父亲看到国内战乱愈演愈烈,痛斥蒋介石的独裁,呼吁美国政府和人民停止对蒋介石的援助。蒋介石恨我父亲,就开除了他的党籍,吊销了我们的护照,才迫使我一家人流亡海外。当时我们在海上航行时,轮船突然起火,浓烟冲进父亲都是船舱,但由于医务室也提前被破坏,父亲活活地在烟火中窒息死亡,妹妹晓达也不幸遇难。后来查明,轮船起火是由于电影胶片起火造成的,但具体原因是什么并不知道。

但是也有人认为,冯玉祥的死是一场有预谋的政治谋杀。

西北军阀冯玉祥个人资料简介

冯玉祥是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字焕章,原名基善,出生于如今的河北沧州市。作为西北军阀,有着“基督将军”、“倒戈将军”、“布衣将军”称号。他还是蒋介石的结拜兄弟,曾获得三大抗战勋章。

冯玉祥照片

他在辛亥革命后参加了滦州起义,在1917年张勋复辟的时候率领部下击溃了张部。在1924年的时候,由他发动了北京政变,推翻了直系军阀的控制的北京政府,还将所不改为国民军,并担任了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1926年率领西北军出潼关参加了北伐战争。1935年任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最后在1948年的时候因轮船失火而遇难了。

冯玉祥的主要功绩是在滦州起义中,对于这次起义的目的是反对清王朝。在20世纪初的时候,由于清政府清政府对外出卖主权,对内搜刮人民。因此,劳动人民不甘压榨,多次举兵反抗。而当时的他,受到革命思想的影响,于是发起并组织了“武学研究会”,开始秘密进行反清革命。在1911年,12月31日滦州起义爆发。经过一年,宣布滦州独立,可是起义军准备进攻天津,在雷庄附近与清军展开激战。因敌众我寡,渐居劣势,战至次日黎明,起义军失败。滦州起义失败后,冯玉祥被革职递解保定。

但是虽然滦州起义失败了,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清军军心,大长了革命军民的士气,对于推翻清廷统治也起了积极的作用。冯玉祥虽然没有亲临前线参与武装起义,但他以起义领导者的身份,参与了前期的策划过程,毫无疑问他是起义的主要策划者和领导者。

民国著名军阀冯玉祥评价如何

在中国近代的历史上,冯玉祥的存在,无疑是研究近代史、军阀史、国共斗争史、民主运动史不能绕过去的高山。我们以前接受的宣传是,冯玉祥是民国时期军事家、爱国将领、民国军阀、著名民主人士。这大体不错,但很多史料上对于冯玉祥评价说,他还是中国近代倒戈史、搞笑史的名流。

冯玉祥人物评价

关于冯玉祥评价,有人说他是一个质朴的官员,是个取得了阶段性成就的军阀,却不是合格的政治家。在政治这块领域中,根据记载的相关解读,他是闹过不少的笑话。还被人封为“倒戈将军”和“基督将军”。身为军人的他,他先后背叛了朝廷,以及直隶的曹锟、吴佩孚,国民党蒋介石。被时人讥讽为“三姓家奴”。

关于他信奉的基督教也是一场闹剧,他不但自己信奉基督教,还让全军信奉基督教,可是最终的结果却说大家是搞迷信。从这一点看,有人评价冯玉祥说,启示他让全军的人信奉基督教是有他自己的功利心的,他最终的主要目的就是想要用宗教的思想规范来统治官兵。

后来著名史学家唐德刚先生还曾对冯玉祥评价说——在转型期“大舞台”表演最为精彩的“艺员”,则非“倒戈将军”冯玉祥莫属。关于对于冯玉祥的倒戈次数,目前已经有很多历史学家和研究者进行更正,冯玉祥一生倒戈的次数最准确的应该是有九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