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学东新京报 《新京报》社长戴自更畅谈都市报的发展

2017-07-3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以下是新京报社长戴自更在会上的精彩发言:尊敬的石峰署长,各位同行,这是一个有关都市报的传媒论坛,但我觉得许多东西还不适合在台上讲,特别是关于新京报的.报纸的成长

以下是新京报社长戴自更在会上的精彩发言:

尊敬的石峰署长,各位同行,

这是一个有关都市报的传媒论坛,但我觉得许多东西还不适合在台上讲,特别是关于新京报的。报纸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我们办起来也就半年,即使是谈一些经验性的东西我觉得也为时太早,更谈不上办报理论。刚才朱学东总编说我有好多想法,想法肯定有,但也就是一些直觉的、感性的东西,我们办新京报的指导思想,一是来源于南方都市报的经验教训,一是对北京市场的摸索和体会。

我个人觉得,办报是基于一种对各种资源进行综合评估后的行为,同时许多的做法需要在实践中加以修正。每一个报社的领导人,都会对本报的办报理念做独特的思考和判断,并采取符合本报特点的措施,而这些思考和判断不具有重复性,因此我认为办报和搞研究不一样,不能拘泥于太多的理论的东西,关键在于能否找了一条适合自己报纸发展的路子,并且全力以赴地贯彻它。

当然像吴海明社长这样依据长时间的报业实践而提炼的理论,如他刚才讲的“木桶”理论,很形象,深入浅出,很能说明问题,对我的启发也很大。今天我想讲三个问题,一、京华时报成功的原因;二、北京报业市场还有没有机会;三、都市报面临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一、京华时报成功的原因

京华时报创刊三周年了,作为一个旁观者,我对京华的成功谈点自己的看法。我认为京华之所以能成功,第一个原因是,坚定不移地走市场之路,是市场的成功。以市场为导向,有效地配置资源,同时按市场法则来运作报纸,天时地利人和兼备。

具体来讲,第一,京华有作为中央机关报的《人民日报》为依托,拥有较强的政治背景,可以居高临下;第二,它找了一个很好的实力财团作为合作伙伴,有北大青鸟这样的既有文化品味、又懂得市场运作的财团提供雄厚的资金,使京华的发展周期大大缩短;第三,通过市场的途径找到了一批职业报人。

刚才吴总介绍京华人才,有的熟悉办报、有些懂得广告、有些擅长发行,他们比较明了媒体的市场化的运作方式;第四,用企业化的办法来管理报社。

我们知道,企业化意味着下面几点,一是追求最大的利润,二是优化配置资源,三是高效的管理,四是按劳分配的激励机制。京华时报在短短三年之间所向披靡,功成名就,市场的作用是最大的,也让北京的报界见识了市场的威力和魅力。

京华的成功第二个原因是,坚持特立独行的办报理念。当时很多人讲北京的报业格局已定,报业市场已经饱和了,如果非要介入,那么必死无疑。但是京华人不信这一个,他们义无返顾地杀入战团,以自己独特的品牌,赢得了市场份额。

京华时报独特的品牌特征是什么呢?我认为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既有南方报业先进的新闻理念,有具有鲜明的北京地域特点;二是关注民生,不是唯上、唯官,而是为下、唯实。关注普罗大众的命运,同时用一种与此相称的媒体语言表达出来;三是毫不犹豫地长抓新闻,特别是动态新闻,把提供信息作为媒体最重要的功能加以强化,以新闻为突破口,带动并提升整个报纸质量;四是强调简洁、明快版面格式,强调平易近人,增强可读性。

京华时报相信好的东西肯定会得到人们的喜爱,相信拥有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个性特点的报纸是会有光明前途的,京华时报注重新闻的本质价值的做法,必将对北京媒体产生很大的影响。

京华的成功第三个原因是,信任并重用职业报人,可以说京华的成功是职业报人的成功。我这里讲的职业报人是指把办报作为终身职业,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的人,他们可以到北京办报,也可以到了上海办报。他们没有蝇营狗苟的犬儒心态,没有"办报优则仕"的传统观念,他们信奉天道酬勤,专业、敬业、乐业,自信、自励、自强。

他们既是要对国家、人民负责,对报纸的质量负责,还要对投资人的资金和利润负责。正因为有这样一支很专业很敬业的职业化的团队,京华时报才能赢得今天这样的大好局面。

作为旁观者,以上是我对京华时报成功的一点思考,不一定准确,全当是抛砖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