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忠良死了吗 刘忠良:不让中小企业死在融资难的路上

2017-12-0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原材料价格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出口订单的下滑,已经让许多中小企业经营很困难.而央行持续提高准备金率和加息,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不断上升,融资难加剧,资金链危险,让

原材料价格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出口订单的下滑,已经让许多中小企业经营很困难。而央行持续提高准备金率和加息,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不断上升,融资难加剧,资金链危险,让疲惫不堪的中小企业经营更加困难。许多中小企业熬过了2008年的经济危机,没有看到明天却在今天倒下了。原因是很多的,其中融资难是十分重要的一条。

从适度宽松转向稳健,去年末以来的货币政策收紧,逐渐让企业和个人倍感资金的掣肘。去年以来,温州民间借贷成本一路走高,6%的月息已成为常态,尽管这意味着年化利率后,借100万便要支付72万的利息。目前广东地区民间借贷月息在6%-15%之间。

而经济并不如沿海发达的石家庄,民间投资机构报出的借款月息也达6%至8%。尽管通过讨价还价,短期借贷的最后成交价可能降至5%或4%。但6%或者稍低至4%的月息,折合成年利率则高达48%-72%,这对非暴利行业且经营正规的企业而言无疑是难以承受之重!

对一些中小企业来说,如果不贷不到款,就会陷入资金链危机,经营难以为继;如果贷到“高利贷”,企业经营会持续,但企业为此背负沉重的债务负担,或被高利贷压垮。对这样的企业来说,贷不到款,快死;贷到款,可能意味着慢死。

改变调控政策

自去年以来,央行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这将使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21.5%的历史高位。同时,自去年央行5次加息,一年期贷款利率达6.56%。从今年算起,央行年内已经六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合计3个百分点;本年累计加息三次,合计0.75个百分点。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央行调控明显偏向数量型工具(如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央行收缩货币,一般采用三种方式:公开市场操作、加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前两种方式比较软,最后一种方式比较猛烈。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可以直接收缩货币乘数,较快的收缩货币供给。这种调控方式,除了引起利率上升外,更重要的是使可贷资金快速减少。

当银行的可贷资金被央行政策猛烈减少后,会率先收缩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而保留大型企业客户。这样做的结果便是,上调贷款准备金率对中小企业十分不利。如果是加息,中小企业还可以向银行争取贷款,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无疑断了许多中小企业的银行贷款之路,让他们被迫选择高利贷。央行的调控政策,应该多采取价格型工具(如加息),让中小企业有自由选择的机会。

利率市场化

2010年中国银行业税后利润高达8991亿元,其中66%的收入来自利差收入。中国银行业存贷款利息由政府制定,存贷利差大,存款利息被人为的压低。存款利率低,把钱存入银行的积极性就会降低。在高通货膨胀下,这样的存款利率实际上是负利率,这就迫使许多银行存款出逃而转入其他投资方式,如理财产品、房地产、民间信贷机构(变成高利贷)等。

如果使利率市场化,当贷款需求增加时,存款利率上升,银行就会有更充足的资金供给企业,尤其是更需要资金的中小企业。在利率市场化下,中小企业可以用比大企业利息高但远比高利贷低的利息获得银行贷款,这就降低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