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陈春阳 访青年雕刻家陈春阳、陈春晖兄弟

2017-10-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陈春阳,1974年出生在莆田市荔城区拱辰街道濠浦村,1993年毕业于福建工艺美术学院,200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研究生班.莆田市拔尖

陈春阳,1974年出生在莆田市荔城区拱辰街道濠浦村,1993年毕业于福建工艺美术学院,200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研究生班。莆田市拔尖人才、莆田市十大杰出青年、莆田市政协委员,莆田学院客座教授、马来西亚时代艺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雕塑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福建理事、莆田市中级工艺美术师职称评委。

三十多件优秀作品获得国家、省大奖项,并被国家奥委会、国家工艺美术珍品馆、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香港特别行政区、福建省政府珍品馆收藏。

用妈祖故乡的泥土为台湾人民塑像

                     ——访青年雕刻家陈春阳、陈春晖兄弟

2010年4月11日下午,我们前往拱辰街道濠浦村采访陈春阳、陈春晖兄弟俩。采访前,陈春阳带我们参观了涉台文物他伯爷"陈裕清先生的故居" (台湾总统府国策顾问、国民党中央第四组主任、中央海外工作会主任、国民党中常委、美国芝加哥大学哲学教授)和他们的工作室。

在工作室,我们见到陈春晖,他正带着学生雕刻为迎省运会创作的作品《莆田市近代体育名人榜》。在二楼的作品陈列室(会客室),我们坐在神采飞扬的雕塑群中,听陈春阳畅谈他的童年、学习和创作。

两代人都是国家百花奖获得者

问:你父亲陈国华先生也是个雕塑家,你们一家两代人都搞雕塑,并且都取得很大的成就。你觉得在雕塑上你们一家人最自豪的是什么?

陈春阳:最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家两代人都是百花奖获得者。我父亲获得国家轻工部的百花优质奖,我获得福建省人民政府百花奖。1982年,我父亲的雕塑作品《关公读春秋》与《关公与周仓》分别获得了全国工艺品的最高奖即中国轻工部百花优质奖和全国二等奖。我的雕塑作品《虎娃》荣获了福建省政府第五届百花文艺奖。

问: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你父亲对你有什么影响?

陈春阳:我从事雕塑完全是受父亲的影响。我父亲的教育是那种"润物细无声"式的。小学五年级之前,父亲给我很大的空间,我想学什么就学什么,体育、音乐等等什么都学,父亲只是在一旁默默地观察。到了小学五年级,父亲似乎看出我在其它方面没什么特别的表现,就开始引导我画画,每天除了完成家庭作业外,他要求我至少临摹两张画。

几年下来,我画的画贴得满墙都是,厚厚的一层,后来撕下来烧火煮饭,煮了好几顿饭。我第一次正式揽活干差不多是11岁的时候,替村里的一座土地庙画土地公。

画完后,人家给了我2块钱的报酬。为了鼓励我,母亲又给了我3块钱,5块钱,买了我最喜欢的解放包(书包)。这是我第一次尝到学画画的甜头呀!上初中时,我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到当时的莆田工艺厂学画画和雕刻。1991年,我到福建工艺美术学院(在厦门)学习,毕业后就开始自己创作。

问:从事雕塑十几二十年了,你最得意的作品是哪一件?

陈春阳:我最得意的作品应该是大型石雕《走向胜利》,这个作品是应涵江区大洋乡政府的邀请,为庆祝"八·一"建军节和纪念解放军29军与莆田游击队胜利会师创作的。《走向胜利》是高8.1米,宽5.5米,厚4.

5米,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下面是底座。中间四面有四组人物群像,正面是一位游击队员的形象,他迈开大步向前走着,意为"走向胜利",这也是整座雕塑的喻意;背面是几个群众的形象,其中有一个老太娘提着一篮鸡蛋前来慰问,意为"鱼水情深";左侧是两位游击队员的形象,他们正在读书,意为"战地军校";右侧有两个人物形象,一个是妇女,一个是小孩,意为"薪火相传"。

雕塑的上部分,有两个人物,分别是解放军29军与莆田游击队的领导人,站在左边的戴着军帽的解放军领导人讲述当时全国、福建、闽中的斗争形势,左手做了一个挥向前方的动作,站在右边的游击队领导人默默地听着,意为"挥手前进"。

这座雕塑是我做得最轻松、最得心应手的一件作品,因为我是看革命电影和相关题材的小人书成长起来的,我一直都很喜欢表现革命题材的作品。

问:你的作品中有一部分是表现伟人题材的,从中我们是不是可以解读出你的"伟人情结"和励志思想?

陈春阳:我雕刻过《伟人毛泽东》、《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总设计师邓小平》,还有孔子、鲁迅、妈祖、关公、岳飞等人物。通过雕刻这些伟人,我主要想表现一种正气。

我要通过作品来弘扬正气,倡导乐观、向上的精神。现在的年轻人,你问他(她)歌星谁谁谁,唱哪首歌,他们都知道;问毛泽东、鲁迅等等,就没有几个能说清楚了。这是文化上的发育不良。作为一名艺术家,有责任和义务借助自己的作品来宣传正气、弘扬正气。基于这个想法,我们兄弟俩还经常在自己家里举办人物雕塑展,供村民们参观,希望通过举办这样的活动来带动更多的人做这样的事。

用手中的泥土搭建两岸交往的桥梁

问:你的一些作品表现了海峡两岸间的交流和往来,你为什么想要表现这一类的题材?

陈春阳:这应该从我伯爷说起。我伯爷叫陈裕清,曾任国民党中央第四组主任、中央海外工作会主任、中央文化工作会主任,国民党十、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常委、美国华文作家协会会长、美国纽约中华文化复兴促进运动会会长、中华笔会会长、中央评议委员、国大代表等,我伯爷于1998年逝世。因为有伯爷的这层关系,所以我们家对加强两岸交往特别关注,这种关注自然而然地通过我们的创作表现了出来。

问:你的作品《破冰之旅——连战》获得中国海峡工艺品博览会银奖,这件作品后来是通过什么途径赠送给连战先生的?

陈春阳:2005年连战率国民党代表团来大陆访问,开始了破冰之旅。这件事给了我很大震撼和触动,为纪念这件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事,我构思并创作了《破冰之旅——连战》。这件作品是通过现任的国际奥委会委员、国际拳联主席、中华台北奥委会主席吴经国先生赠送给连战先生的。

吴经国先生在厦门建了一座奥林匹克博物馆,其中也收藏了我的作品,有一回吴经国先生到厦门,请我过去为他塑像。通过交谈,我知道他是伯爷的学生,就请他帮忙将《破冰之旅——连战》送给连战先生。

回台湾后,吴经国先生就把我的作品送给了连战先生,并且告诉他这雕塑是陈裕清的侄孙做的。连战先生听了很高兴,说有机会一定会来参观我伯爷的故居。

问:在加强海峡两岸的交往上,你还做了哪些事?

陈春阳:我跟你们说一件事。去年8月,我参加了"福建文化宝岛行·非物质文化精品展"活动,由陈桦副省长带队,莆田就我一个,我同时也是雕塑界的代表。那次到台湾,我带去了3担泥土,一有空闲,我就为台湾人民义务塑像,我对他们说"我这是用妈祖故乡的泥土为你们塑像"、"我塑的不仅是艺术品,更是平安福",他们听了都很高兴,于是有很多人找我塑像,结果我带去的3担泥土都不够用了。

回来时,我还带回了一些台湾的泥土。目前,我正在做的主要是加快我伯爷(陈裕清)故居的修复和重建,把它作为加强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同时积极筹备举办一场"心系海峡两岸雕塑展"。

让雕塑为莆田的城市建设增光添彩

问:听说你是我市第一位也是目前唯一一位获得全国城市雕塑创作设计资格的雕塑家?

陈春阳:是的。我是去年参加由国家文化部和国家建设部主办全国城市雕塑创作设计资格考试的,全国大专院校雕塑老师及从事雕塑创作的雕塑家有500多人参加,只有100多人考上国家城雕委审批颁发的资格证书。莆田市就我一个。

问:你做第一件城雕作品是什么时候?

陈春阳:我做第一件城市雕塑是1993年,那时我19岁,刚从福建工艺美术学院毕业。那一年恰逢莆田建市10周年,市里筹备了5个庆祝项目,其中一个是在车站(现在的旧车站)正对面做一件雕塑。这雕塑面向全国征集作品。

对我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也是一次非常大的挑战,刚从学校出来没有实践经验,但是有拼劲。我下定决心竞标。我把作品的主题定为《母子》,刻画一位母亲,左手托着一盘荔枝(代表我们莆田),右手牵着一个活泼乱跳的男孩,喻意为"用莆田的特产欢迎五湖四海的朋友来莆田观光"。

这件作品突出一个"静"字,用它来跟车站的吵闹对比,给旅客一种安宁的感觉。我的作品在竞标说明会上得到了有关领导的肯定,并最终确定由我来做这件雕塑。这以后,我又在莆田学院、福建税务学校、新体育场等地做了一些雕塑。

问:当前,莆田的城市雕塑与城市建设整体提升不相协调。对于这个问题,你是怎么看的?

陈春阳:城市雕塑体现城市的内涵与底蕴,是一个城市文化的标志和象征。对于你们提到的问题,我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现在我也在考虑这个问题,并且开始构思,我想,做莆田的城市雕塑要从研究莆田的文化内涵入手,体现莆田的特色,提升莆田的城市品位。

问:你近来有没做城雕作品?

陈春阳:有。我们刚才在工作室里看到的《莆田市近代体育名人榜》,就是为迎接今年10月在我市召开的省运会创作的城雕作品。我们要通过对莆田近代著名体育人物的雕刻,表现莆田人拼搏、奋斗的精神,表达莆田人民"共享省运精彩,共创海西辉煌"的美好愿望。

谈话中,陈春阳告诉记者他曾为一大批知名人士塑过像,像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克辉先生,国际奥委会委员、国际拳联主席、中华台北奥委会主席吴经国先生、世界手工艺理事会主席赛琳娜、马来西亚首富林梧桐先生等。当记者问起有没有为莆田的知名人士塑像时,陈春阳说有,但没有告诉我们具体是谁。

他一脸微笑,显得很神秘。在回答记者提出的"莆田的工艺应该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展?"的问题时,陈春阳说,他先后创办了莆田市顺源美术雕塑院和陈氏工艺雕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收了一大批学生,他要和弟弟陈春晖一道带着学生们脚踏实地地干出一番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