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巧茹变脸 陈巧茹“说起川剧就觉得只有变脸 这是对川剧的侮辱”

2017-06-1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川剧是四川一种特有的文化形式,至今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早在1993年,陈巧茹和她的同伴就带着川剧的保留剧目<白蛇传>出征法国,在法国各地

川剧是四川一种特有的文化形式,至今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早在1993年,陈巧茹和她的同伴就带着川剧的保留剧目《白蛇传》出征法国,在法国各地进行了共38场演出。

回忆起当年在法国,陈巧茹说,38场演出的观众一场比一场多,"这种没有乐队、点点清唱的表演,像高山流水一样把外国人唱的目瞪口呆。"

今年,陈巧茹带着《红梅剧》再次来到巴黎演出,团队还没有到巴黎,票已经全部售出了。这一次,他们深刻地体会到:川剧这种中国的传统文化,已经征服了巴黎、征服了法国,甚至征服了欧洲。在剧场,没有麦克风帮助传声,全看演员的真功夫,"这种东西是最纯粹了,所以它在国外也如此受欢迎。"

谈川剧就"变脸" "这是对川剧的侮辱"

《红梅记》就是此次获得"塞纳奖"的剧目。说起《红梅记》的起源,陈巧茹说,当时整个川剧界、甚至全世界,说起川剧就觉得只有变脸,把川剧与变脸等同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川剧人"意识到这个问题,觉得必须想办法改变大家的这种观念,"变脸只是川剧的一个技巧,说川剧就是变脸,这是对川剧的侮辱。"

可是在当时的情况下,"川剧人"也没有办法去控制舆论的走向,于是他们做了一台以川剧的特技、特色为主的节目,目的就是让大家知道:川剧不是只有变脸,不是只会吐火。

2007年,《红梅记》在北京上演。

其实在当时,整个剧组对表演满是担心,害怕没有观众,害怕接近2000座的剧场空空无人。于是把票价降低,10块、20块,最高不超过40块。结果出乎大家意料,现场爆满。

在今天的现场,陈巧茹的同事带来了一段简单的川剧表演。简单的穿针引线、纳鞋底、喂鸡……看得在座的观众叫好。陈巧茹说,这就是川剧,其实现场没有实物,但是演员看到了什么,他就通过表演让观众也看到什么,这种"和影子打架",将虚拟与场景结合,让观众看到川剧的人气、仙气和猴气。

改变"墙内开花墙外香"让新生代喜欢上川剧

听了陈巧茹的讲座,有观众说,自己在四川过了大半辈子,对川剧也不了解,还存在很多误区;现场一位大爷说,自己因为喜欢川剧,走了很多地方想买到川剧的碟,可是都没有找到。

成都川剧院一直坚持每周六下午在锦江剧场演出折子戏,尽管如此,川剧人还是意识到"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处境。

目前,川剧的观众都偏向老年人,陈巧茹说,所以"川剧人"要更多更好为他们演出。同时,也要走进校园。最近,陈巧茹和同事就在做这个事情,除了到大学演出,也跟小学对接,"让小娃娃看到这项有意思的传统文化。"

陈巧茹说,她12岁开始学习川剧,也经过了困惑到想放弃的阶段。不过走到今天,也明确了目标:"一步一步地来,尽量让大家接触川剧,喜欢川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