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越赵本山 赵本山的商业版图:赵总的考卷

2017-10-2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每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总不免要经历种种历练,面对重重难关,这似乎已经成了"天将降大任"前的必要考验.对赵本山和本山传媒而言,要想顺利到达梦想之地,无疑也将面对一

每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总不免要经历种种历练,面对重重难关,这似乎已经成了“天将降大任”前的必要考验。对赵本山和本山传媒而言,要想顺利到达梦想之地,无疑也将面对一张严酷的考卷。

第一题 个人底子够厚吗?

是“真大爷”,还是“纯爷们儿”?

张艺谋曾这样评价赵本山:100年才出一个赵本山,没有赵本山,东北二人转转不成今天这样。

话听起来虽然有些夸张,却也在理儿。300年来,最火也不过是从当年的田间地头“转”到了城乡结合部的二人转,如今,却从沈阳一路火到长春、哈尔滨、天津、北京,甚至还要红红火火地“转”到更广阔的天地,这一切的功劳不得不归功于赵本山。

从民间艺术团到品牌化的“刘老根大舞台”;从自己一枝独秀到捧红小沈阳等众多新星;从单纯靠演出收出场费,到以演出、影视剧制作、电视栏目制作、艺术教育四个产业为支撑的本山传媒集团……如今,独撑中央台春晚近20年的“小品王”赵本山的身份已经越来越接近企业家,这样的结果当然并非纯属巧合。

宋丹丹曾说过:“赵本山是个双脚没有离地的人。”杨澜曾在博文中写道:“我刚刚结束对赵本山的采访,他的一句话让我难忘:二人转最可贵的就是一个‘真’字。在一个人们习惯了假话的环境中,有时说真话就是说笑话。”没错,无论成功与否,真实,始终是赵本山没有忘记的原则。

即使是在回应上学是否是“作秀”的质疑时,赵本山依然有一说一,从容地实话实说:“我从小到大一直没念过多少书,其实,上学对于我来说是奢侈的,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摸索着走到今天,可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现在,刘老根大舞台在全国已经有9家连锁店了,我们希望这门民间艺术能发展得更好。我去香港读CEO课程,目的完全是为了充电。”

正是这样听从内心想法的真实,才使赵本山找到了如今的发展之路。2001年正月的一天晚上,在吉林林越艺术团看完一场二人转后,兴奋不已的赵本山当晚灵感迸发:“回来后我想了一宿,怎么样把二人转给弄活的思路,就在那一宿,我全整明白了。” 回忆着当时的情形,人们依然能从赵本山的话语间听出激动的心情。

当然,赵本山的成功并非单凭他一己之力,朋友的帮衬也成就了他的辉煌,“刘老根大舞台”在北京开业时的嘉宾团队就足以说明问题。赵本山的“人缘好”尽人皆知,说到底,全靠着一个词——仗义。

就好像说到张艺谋正在筹拍的电影一样,赵本山明确表示,无论需要他旗下的哪位演员、什么场景,只要能帮忙的他一定随叫随到。末了,还不忘了嘱咐说:“就是让我带着钱来也没问题。”

赵本山的仗义不只适用于和他同样有名的人物,对于那些默默支持他的兄弟,他同样从不怠慢,比如上文提到的林越。现在,赵本山的好几个徒弟当年都是林越艺术团的台柱子,比如王小利、张小飞、阎光明、王金龙等,所以,林越享受着赵本山特批的特权:他的剧场改名为“刘老根大舞台”,且不用上交一分钱利润。

当然,这样做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赵本山爱才。对于人才,赵本山从不吝啬。在“丫蛋”毛毛的婚礼上,就有人曾打趣地问到:“赵老师,林越的人可都让您挖走啦。”赵本山则当着林越笑着说:“不是挖,是人才流动。只要有利于传承弘扬二人转文化,我们就应该鼓励人才流动。”

其实,对于自己所走的每一步,赵本山早已心中有数。

比如成为一名合格的CEO。对于将届花甲的赵本山来说,台前幕后两头跑的确已经非常吃力,而相比台前表演而言,管理好“本山传媒集团”无疑已经成了更重要的事情。再加上小沈阳的爆红,也使他找到了接班人,所以,他才放心地开始做“本山传媒集团”的规划和管理工作。

再比如到长江商学院学习。这件在外界看来多少有些出人意料的事情其实只不过是赵本山的如愿以偿。与赵本山已是三十几年老友的崔凯说:“其实,赵本山求学的想法酝酿已久。参加中国企业CEO课程班的学习,也是他几经甄选的结果。在香港朋友的帮助下,早在今年年初,赵本山就已经报名了。”

也许,成名的巨大光环确实曾一度让赵本山膨胀到迷失自我。在外人眼中的他,也很可能有过一段“装大爷”的形象。但现在的赵本山早已褪去不成熟,在坚持真实、仗义、爱才的本性时,他的目光也变得冷静、深邃,他不再反复表述自己的雄心壮志,而只是低头踏实做事。

第二题 团队构成够牛吗?

是“本山的传媒”,还是“本山传媒”?

在王石看来,企业的创始人往往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个人魅力。由于他在企业生存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经常是只要靠威信就能维持企业的正常运作。但作为职业领导者,必须意识到成熟企业强调的是企业文化和机制,而不是领导者个人,因此必须弱化个人的作用。尤其是对于现阶段的中国企业,这非常必要。不可否认,现在,有的企业领导者本人便是企业制度的化身。但要想更长远地发展,就必须建立和执行成熟的企业运行机制。

事实上,这是很多中国民营企业都面临的问题,“本山传媒”也不例外。相比一手遮天,让公司中的每个人都各负其职才是个更大的考验。

赵本山一直特别重视吸纳人才,“我到全国各地参加任何活动,只要发现人才了都会跟他聊,哪怕是一个服务员,如果我发现他的服务素质非常好,我也会问他希望到我的团队来吗?因为我觉得人才是企业的灵魂。”

虽说大家都知道21世纪人才最重要,可在赵本山看来,真正解决“人”的问题却很有难度。因为既懂文化又懂市场的人很难找,“管理人才是很关键的,我们这个企业,人才有两方面,一是特殊人才,演员是这个企业的第一人才,他是给你创造财富的。然后是管理人才。好的团队要有好的管理者,这样大方向才不会出问题。”

目前,除了赵本山的妻弟——常务副总裁马瑞东以外,本山传媒的管理团队都是雇用的经理人。本山传媒集团的副总裁有《乡村爱情》中赵本山扮演的王大拿的助理刘流、赵本山现实中的助理阿豪、《火炬手》的编剧徐正超等,总裁则是原中央歌舞团的团长助理刘双平,分管旗下辽宁民间艺术团等。

有人把刘双平这个“总裁”称谓解读为本山集团的战略规划人,正是他建议赵本山将以二人转为代表的东北文化推向全国,辐射海内外,同时将“本山传媒”打造成为东北文化产业最大“航母”,也正是因为他的判断,“刘老根大舞台”才得以先后在全国开花。

在用人方面,赵本山一直非常大胆。在《乡村爱情》和《关东大先生》中均有出色表现的演员吴一迪就是赵本山某次拍广告时所认识的厂家代言人。在财经作家彭雅青撰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沸点制造:中国当红笑星小沈阳的运作密码》一书中,彭雅青就指出赵本山已是一位精明的文化商人,他创造的是一支庞大的“本山团队”和一个完全公司化和商业化运作的“本山传媒集团”。

不过,即使是有着如此天赋和实力的赵本山,也明白要想把事业做强做大,一个人的战斗已经不能解决问题。对于已经拥有九家连锁店、上百名员工的本山传媒,早已不能再靠师徒情、江湖义气来支撑。以前本能性的、朴素的管理经验和手段也已经不够用。换言之,赵本山需要的称谓已不再是老板,而是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