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付经方研究:儿科选方用药技巧

2017-11-1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本书以儿科西医疾病分类为纲,如口腔疾病用方.呼吸疾病用方.消化疾病用方.神经疾病用方.泌尿疾病用方.血液疾病用方.夏季疾病用方.小儿杂病用方

本书以儿科西医疾病分类为纲,如口腔疾病用方、呼吸疾病用方、消化疾病用方、神经疾病用方、泌尿疾病用方、血液疾病用方、夏季疾病用方、小儿杂病用方、新生儿疾病用方、外感及传染病用方等;以中医病证分型为目,如将口腔疾病用方分为心脾积热证、虚火上炎证、瘀热灼腐证、寒热夹杂证、阳虚证、寒瘀夹杂证、痰瘀夹杂证等;以选方用药为细则,如运用麻黄汤、金沸草散、三拗汤、葱鼓汤、华盖散、小青龙汤、三子养亲汤、射干麻黄汤、止嗽散、定喘汤、黑锡丹等辨治肺寒证之间同中之异的运用思路、方法与实施技能。

撰写此书将纲、目、细则相互溶为一体,彰显辨治儿科病证之优势及特色;全书主题突出,思路明确、引导同中求异,择优选方的基本方法,强化探隐索微,入细入微的辨治思维,是中西医临床工作者以及在校师生的最佳参考用书。

前 言

诊治儿科疾病,深化辨证思路是基础,强化选方用药是提高,细化辨证分型是选方用药之前提,分化选方用药是实施辨证之结果;先识西医病后辨中医证是选方用药的基本思维模式,相同证型选用不同方药或不同证型选择相同方药而取得预期治疗效果是用方辨证的最佳思辨方式。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及仪器,辨别及界定儿科西医疾病并不十分困难,再综合病人面色、舌质苔色及指纹或脉辨清中医病证寒热虚实也并非难事,难的是怎样才能更好地切中病变证机以优化选择同类方药之间的同中之异、异中之同。有鉴于此,撰写《儿科选方用药技巧》,重点研究并解决辨治疾病、病证与选方用药之间的内在相互联系。

界定儿科疾病,既要熟悉西医之病,又要通晓中医之病,并能相互借鉴,相互弥补,相互为用,才能对复杂多变的疾病做到胸有成竹、了如指掌,才能避免辨治疾病杂乱无章,头绪纷乱。在通常情况下辨治儿科疾病的基本思路与方法是先识西医病,再定中医病,后辨中医证,然则选择最佳方药;若从西医角度暂时无法准确诊断西医病名时,可先从中医病进行辨证,根据中医病证选用辨治方药,这是中医辨治疾病有别于西医治病的根本所在,亦即在西医没有辨清疾病之前提下,中医即可根据因病辨证并及时采取积极有效治疗措施。

辨清儿科病证,中医辨治疾病的优势就是针对相同的疾病辨别不同的证型,针对相同的疾病选择不同的辨治方药,选方用药的本质是针对中医证型而非西医疾病,中医辨证的优势是切机性和随机性。根据治病需要,优化中医辨证分型应借鉴西医疾病之病名,为中医分型辨治提供研究思路和方法,以便更好地把握疾病的发生、发展、演变及其转归,提升中医辨治西医疾病的准确性、可靠性及疗效性,引导中医选方用药能够更好地有的放矢,力争准确无误。

按照西医疾病进行中医分型辨治是体现选方用药的随机性与针对性,从中医分型辨治西医疾病是分化相同疾病可选择截然不同的辨治方药,如相同的炎症性疾病,既可选择清热药消炎,又可选择温热药消炎,还可选择补益药消炎,更可选择通泄药消炎,或可选择理气药、活血药、化痰药等消炎,这是中医辨治西医疾病可弥补西药治病的规范性、统一性之弊端,也是彰显中医辨治西医疾病充分重视与体现因人而宜的用药思维与技巧。

选方用药细则,从中医分型辨治细化选方用药的最佳基本思路是同中求异,即辨治任何一个证型都不局限于一个方药,亦即任何一个证型所选用的辨治方药至少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权衡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方药既有其相同,又有其不同,而同中求异是中医辨治疾病的最佳选择,如萝卜三仙饮、消乳丸、曲麦枳术丸、保和丸、香砂平胃散、木香大安丸、健脾丸、资生丸、疳积散、肥儿丸等均可治疗饮食积滞证,对此只有全面地深入地研究、分析、归纳方药功用的同中之异,才能更好地异中求同以选择最佳辨治方药,并能切中病变证机以取得最佳治疗效果。

再则,选用任何一个方药辨治无论是西医疾病,还是中医证型都不局限于某一个疾病或证型,以此深入研究与总结才能更好地灵活地运用方药辨治诸多复杂病证。

方药用量及服法,结合多年临床诊治儿科疾病体会,选方用药的基本原则是,①用药定量以成人用量为佳,这样有利于更好地确保最佳药效浓度;②服药必须遵循少量频服,即1周岁以内婴儿每日服药次数应在15次以上,2岁至10岁之间视病情每日服药次数应在6次以上,也可达10次,服药次数直接关系到药效发挥与疗效。

编写此书始终遵循理论源于临床并指导实践,实践经验丰富理论的基本原则,历尽数年,虽反复推敲,仔细琢磨,数易其稿,但仍有诸多不足,肯请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今后修订与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