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原温州市委书记刘锡荣

2017-06-2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他离开温州17年了,到北京8年了--早春二月,我们来到北京,采访温州人民熟悉的老书记刘锡荣同志.之前,我们与他的秘书进行了多次联系,秘书说锡

他离开温州17年了,到北京8年了……早春二月,我们来到北京,采访温州人民熟悉的老书记刘锡荣同志。

之前,我们与他的秘书进行了多次联系,秘书说锡荣同志工作很忙,不过因是温州的记者,且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报道而来,他还是特意安排了时间。2月下旬的那天下午他亲自下楼将我们迎入客厅。

作为曾经主政温州的决策者,作为亲历这场伟大改革的见证人,值此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在离开温州17年后,他对温州那段岁月有怎样的感触?对温州的明天又有怎样的思考?

温州最重要的经验有两条

我们的采访提纲有这样一个问题:温州是在“姓资姓社”的争论中发展起来的,经历了艰难曲折的过程,在改革开放30周年的今天,作为温州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和见证人,您认为温州最重要的经验是什么?

我们看到,在接受采访时,锡荣同志拿着采访提纲,那张A4传真纸的空隙间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字——这是他一贯认真细致的作风。

锡荣同志说,温州的经验有两条:一是靠坚持邓小平理论;二是靠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

有句话讲得很好:温州的改革开放是“逼”出来的,是“放”出来的,这是对温州改革开放形象的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温州的市委书记从袁芳烈同志算起,换了一任又一任,为什么不管来温赴任前听到怎样介绍和交代,带着怎样的框框,这些书记到了温州后的思路、目标都会一致?这就是因为小平同志发起的真理标准大讨论解放了被禁锢的思想,以实事求是的思想武装了广大干部群众。

小平同志的理论深入人心,温州历届党政领导从实践中认识到温州的方向无疑是正确的,于是就“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

在这方面,1981年9月温州地市合并后的首任市委书记袁芳烈同志带了好头,为温州的发展打下了组织、思想基础。改革开放初期,袁芳烈同志在温州主持召开了第一次专业户、重点户大会,当时不称个体、私营企业主大会而称专业户、重点户大会,充分表现了以袁芳烈同志为书记的市委领导班子的政治智慧。

此后,作为主政一方的历届领导与许多部门的负责同志也都是这样做的。

锡荣同志说当年有关部门联合查处柳市电器时,他与许多领导同志都曾对上面来的人说,农民放下锄头办企业生产电器是伟大的创举啊,国家什么也没给,不容易啊!对乐清的“八大王”从抓到放,并进一步宣传支持“八大王”打消了群众顾虑,才使柳市低压电器有了轰轰烈烈的发展。

后来出现伪劣电器产品,一些人就上升到“姓资姓社”上去,要“坚决打击”、取缔关闭柳市电器市场。我们那时说,这很容易,你们关了就走人,但我们要管百姓的吃饭,要解决就业,考虑社会稳定啊。

因此我们提出了“打击、堵截、疏导、扶持”八字方针,为提高柳市电器产品质量,我们还办了柳市电器学校、每年拨给白银等原料,同时建立电器质量测试中心,凭“合格证”放行电器商品,最终引导柳市电器走上了繁荣发展道路。

1991年李瑞环同志来温考察,我出面接待汇报时就强调温州股份制企业是符合社会主义性质的。当时还与一位有不同看法的老同志辩论,努力说服他。李瑞环同志风趣地说,对新生儿不急于起名字么,主要看今后的表现……

当年一个流行的观点认为温州领导是“无为而治”。确切地讲,应当是我们那时对纯粹管制型的“计划经济”一套确是“无为”的,如果“有为”温州早搞死了;但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则是“有为”的。如为了先活起来,我们放手让人民群众发展家庭工业,之后又出台制订一系列发展私营经济和股份合作制经济的政策文件。

同时我们坚持两手抓,在改革开放中既抓物质文明建设,也抓精神文明建设。抓邓小平理论学习,抓党的建设,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兴办教科文卫事业和社会养老统筹改革等。同时抓落实政策,化解历史矛盾,号召大家“俱往矣,团结起来,振兴温州”——这些都还是“有为”的。

锡荣同志说那时我们承受着很大的压力,但在最困难的时候始终有很多人支持肯定我们。浙江省乃至全国好多地区的领导来温州参观考察,都对温州给予充分肯定。他们说沿海特区的经验好是好,但他们有特区政策有特殊待遇,我们学不来;温州的经验特别适合中国国情,更适合那些土地少、空间小、资源缺乏的地方。

这些都鼓舞着我们就是这样一任又一任,顶着压力往前走,承上启下,继往开来,充满信心地沿着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了过来。

他说,为了坚持实事求是路线,为了温州的发展,当年温州的一些领导克服各种困难,顶住重重压力,有的甚至牺牲了个人利益,是付出代价的。

锡荣同志说,温州有今天的发展也是人民群众发扬改革创新精神的伟大实践。改革开放中温州创造了多少个“全国第一”啊!从编织袋、纽扣、服装、皮鞋、打火机等小商品起家,成千上万的农民办家庭工厂,形成十大专业市场,小商品、大市场……我们温州就是抓住计划经济年代商品极其短缺的机遇,率先发展商品经济,较早地完成资本积累,形成气候一步步发展起来的。之后又创办股份合作企业,依靠制度创新发展壮大民营经济。

与此同时,温州人民还依靠自己的力量建大桥、建温州大学、造机场、造铁路、修海塘,建农民城,还有城市改造、水电基础设施建设等——这些都是靠人民群众的创造,靠干部群众的开拓创新精神,如果当年没有敢为人先的精神,我们就失去发展机遇了……

以新的思想解放促进新的发展

在改革开放30周年的今天,我们请他谈谈温州今后的发展的思路。

锡荣同志说,关键的一点是要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以新的思想解放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全国看温州,温州要学全国啊,人的思想解放到什么程度,事业就发展到什么程度。

锡荣同志举了几个例子,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啊,我们温州要向兄弟省市学习。因此解放思想很重要,如果我们大胆解放思想,在关系当今中国发展的重大问题上有新突破,那么温州就有可能再次让全国刮目相看了。

锡荣同志说,最近他从《浙江日报》上看到浙江提出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两创”战略,温州市委也提出了“六个抓手、六个推进”的具体举措,这些都很好。只要我们继续解放思路,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相信温州还是会有大的潜力、大的发展的。

他说,从宏观上看现在市场经济还不健全,民营企业投资领域也还受不少限制。根据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今后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会逐步宽松。温州民营企业的发展空间将进一步开放,因此我们现在很需要进一步大胆解放思想,突破原有计划经济或“准市场经济”的束缚,走出发展新路。

他说,经过30年改革开放,温州已积累了巨额民间资本,不愁没有钱这是温州最大的优势,就看我们如何引导发挥这个优势了。当然这里也有个投资环境问题,作为投资的硬环境,交通、能源、通信、水利等比30年前不知好了多少倍,温福铁路即将竣工,温州至宁波、台州的铁路也将通车,今后与洞头深水港大码头配套,这样温州就将成为我国东部重要交通枢纽了。

投资的软环境如文化教育卫生、社保等也比过去好得多了。现在指导我们的理论是科学的,路线是正确的,只要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一心为民、勤政廉政、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公正高效,温州的投资环境一定会越来越好。

感念温州这块热土

在锡荣同志家客厅的墙上,挂着他父亲刘英与母亲丁魁梅早年的黑白影像(1942年2月8日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刘英同志在温州小南门被捕,同年5月18日在永康英勇就义,两天后刘锡荣降临人世)。

锡荣同志是1981年到温州的,1991年调离,刚好是39岁到49岁这段年富力强的岁月。访谈中他表露了对温州深深的眷恋之情。

他十分感谢温州人民对他多年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也怀念在温工作时并肩战斗过的党政军干部和关心、指导、支持他的老干部、老同志。他回顾说,上任市长的第一周他就接到了兴建市政府新办公楼的报告,那时温州没机场、没铁路、喝的水有臭味,为加快温州发展他就压着一直没动。

为建温州机场,三年不建干部宿舍、不买车,广大干部也没有什么怨言。他讲到了当年人民路的改造、拆迁,记得第一次拆迁户动员大会是在当时解放剧院开的,第二天首批动迁600户全都配合,无一户拖延……

锡荣同志说,与温州的干部群众在一起就心里踏实,也有成就感。温州干部群众的开拓创新精神和宝贵经验给了他深刻教育鼓舞和启迪,对他一生都有很大影响。

他说,温州是有光荣斗争历史的革命老区,红十三军、红军挺进师、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浙南游击纵队都曾在这片土地上浴血奋战。温州又是率先改革开放的热土,他说母亲丁魁梅当年十分支持他调到温州这块先辈战斗过的土地上工作。为不让儿子挂念集中精力工作,她还不顾年老体迈从杭州来温陪伴,直到三年后去世。其间夫人詹黛薇也从省委宣传部调到温州市档案局。

回顾在温州的工作,锡荣同志说自己只是接了袁芳烈、董朝才两位书记,郑嘉顺、卢声亮两位市长的接力棒。人民群众的期待使他一直不想离开温州,1988年初浙江省竞选副省长,组织上安排他参加竞选,发表演讲时大家都畅谈当选后的工作思路,他却恳请大家最好不要选他,好留在温州继续干。

总的感觉是自己在温州工作时间太短,许多规划、设想都没能实现,“欠债很多,有负众望、有负重任”。他说离开温州后总想有机会能做些补偿,因此在担任分管农业副省长时,就千方百计支持珊溪水利枢纽工程上马(并担任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组长)、修筑防御台风的沿海堤塘。

他说,温州的热土孕育了我,温州的干部群众支持教育了我,看到温州发展进步了就觉得高兴,总盼着温州能发展得更快些。现在中央大政方针已定,只要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有个好的干部作风,大胆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相信温州一定能在30年改革开放的基础上取得新发展。

最后,我们请他给温州日报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型报道题词。告别时他与夫人一起与我们合影,并一再委托我们转达他对温州干部群众的问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