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少春王石 石钟韶割席ERP市场 与王文京徐少春分道扬镳

2017-08-2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在经历了2003年的非典和2004年国家宏观调控后,2005年终于给了中国管理软件厂商们一丝喘息的机会.2006年初,不仅上市公司用友.金蝶等纷纷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蛰伏已久的新中大也重新活跃起来,力图以战略调整避开和用友.金蝶的正面冲撞,徐图大计.命运多舛当新中大两位创始人--总裁石钟韶和总工楼激扬向业界宣布"实施ERP精细化战略时,不少人为蛰伏已久的当年管理软件三杰之一的新中大看好.尽管现在的新中大无论是知名度还是市场份额,都较用友.金蝶逊色许多.但是只要对中国ERP发展历程有所了解的人都知

在经历了2003年的非典和2004年国家宏观调控后,2005年终于给了中国管理软件厂商们一丝喘息的机会。2006年初,不仅上市公司用友、金蝶等纷纷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蛰伏已久的新中大也重新活跃起来,力图以战略调整避开和用友、金蝶的正面冲撞,徐图大计。

命运多舛

当新中大两位创始人——总裁石钟韶和总工楼激扬向业界宣布“实施ERP精细化战略时,不少人为蛰伏已久的当年管理软件三杰之一的新中大看好。尽管现在的新中大无论是知名度还是市场份额,都较用友、金蝶逊色许多。但是只要对中国ERP发展历程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在中国ERP产业起步之初,新中大俨然是可以与用友、金蝶鼎足而立的业内豪门。

导致今天三者差距拉大的直接原因是,新中大的上市计划屡屡受挫。

新中大原计划2002年上市,但因迟迟不能获得证监会的批准。 而当新中大好不容易拿到证监会批文,并在香港筹备上市事宜时,突如其来的SARS再次粉碎了石钟韶的融资计划。

失意资本市场,使新中大在与用友、金蝶的较量中渐落下风。王文京手握9.17亿元重金,启动了并购之旅;徐少春虽然只募集到1亿元的资金,但至少可保资金游刃有余,在收购开始时也能毫不吃力。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对于软件企业来说,更是决定性的力量——软件业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充裕的资金,对于吸纳人才、留住人才至为关键。从这个角度来说,新中大一招落了后手,就只能步步受制。

有业内人士为新中大的际遇扼腕惋惜,“如果新中大当年能够上市,现在的中国ERP市场将精彩许多。”

或许,ERP市场会重新精彩起来——有知情人向《财经文画》透露,新中大在去年私募成功之后,今年可能已经完成了第二轮私募,据说金额高达4000万元——这个数字是速达2003年在香港创业板上市融资额的近两倍。

管理软件时局图

在经历了两年的低迷市道之后,2005年的ERP市场春回大地,整体市场增速超过20%。

与此同时,ERP业界的另一番新图景是,包括用友、金蝶在内的国内管理软件厂商针对中小企业竞相推出了低价位、实施周期短的ERP产品。中小企业正在成为ERP厂商的新兴增长点。

2005年,用友的业绩首度突破十亿元大关,又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喜欢登山的用友掌门人王文京以会当凌绝顶的豪迈情怀宣称:“把ERP普及进行到底。” 欲通过“教育市场”的方式,激活潜力无群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市场。

同样在这一年,金蝶的业绩达到了6亿元,喜欢读书、尤其是历史书的徐少春,出了“让ERP个性化计划”。在金蝶未来五年的规划中,他们希望能终结传统ERP,把ERP引入到创新应用、能够真正为用户创造价值的个性化时代。

中国ERP双雄分持“普及化”和“个性化”两把利剑,均摆出一幅欲引领业界发展方向的姿态。

徐少春现在非常喜欢《亮剑》这部电视剧,也对亮剑精神推崇备至——“古代剑客,两个人相遇,一定要亮剑!即使明知不敌,也要亮剑,即使倒下,也会变成一座山峰。这种意志非常坚定”。

有业内人士指出,虽然徐少春提出的是“个性化”,似乎与用友的“普及化”针锋相对,但是从目标市场看,金蝶对中小企业的重视程度丝毫不比用友差。

在这种大背景下,新中大的 “精细化”战略和专注中高端,似乎有逆潮流而动之嫌。不过,对于目前的新中大来说,这也许是一种最明智的选择。以自身实力而论,新中大已无法和用友、金蝶在全产业链上展开竞争,在对手都把目光瞄准中小企业时,专注中高端的做法可谓避实击虚。

“剩”者为王

管理软件目前的市场潜力并未完全释放,这就象一场比拼耐力的马拉松,现在还只是途中跑,究竟谁能坚持到最后,还很难说。

有业内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管理软件产业集中度还不够高,因此,在未来的几年中,一场淘汰赛必然打响,最后只剩下几家各具特色的厂商。但是,由于目前绝大多数厂家的规模都不够大,因此,谁崛起、谁倒下都有可能。“仁科做到了年营业额数十亿美元,尚且逃不过被Oracle收购的命运,国内的厂商也不敢说自己一定能挺到最后了。”

ERP市场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产品和服务的竞争,这一论断已经是业界的共识。

产品取决于研发。谈起研发,用友一位人士称:“我们的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15%到16%,去年的研发投入在1.5亿元以上,这个数字,比许多企业的营收还高。”

而石钟韶在接受《财经文画》采访时则表示:“新中大素以技术见长,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也在业内是最高的。”显然,新中大还是希望技术立业。而对技术的高投入,对其“打造中高端管理软件第一品牌”的战略构想来说,也算对症下药,毕竟,做中高端市场,对技术的要求会更高。

有理由相信,王文京、徐少春、石钟韶分别选择普及化、个性化和精细化的路线,都是对未来ERP市场走势的理性研判,而不是概念炒作。但究竟哪种路线更切合自身状况、更契合用户需求,还有待时间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