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富教授史正富:投资近20家企业 身家65亿

2017-06-1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一系列麻烦,曾让同华投资的资金链一度非常紧张,另一位熟识史正富的知情人士对南方周末透露,2011年底,同华投资账面只剩下几十万现金.尽管12年间史正富投资了19

一系列麻烦,曾让同华投资的资金链一度非常紧张,另一位熟识史正富的知情人士对南方周末透露,2011年底,同华投资账面只剩下几十万现金。

尽管12年间史正富投资了19个明星项目,但目前成功IPO的只有南大光电一家。此外便只有其2003年投资的华菱重卡,在7年后通过上市公司星马汽车实现间接上市。除此之外,2007年其投资的奇瑞汽车至今未能上市,史正富和合作伙伴神州学人为此签署的对赌协议也刚刚调整到2013年——如果奇瑞届时仍未上市,同华将面临溢价50%回购股权的资金压力。

巧合的是,真正的滑铁卢,恰是中轩生化项目。这家他最早投资、曾让其颇有斩获的项目,却在2008年后,成为一只烫手山芋,至今仍因各种原因未能上市。

“现在投资界的手法一般是大面积撒网,重点盯住一两个最有前景的项目,但史正富却喜欢重仓进入,一年也就投一两个项目,持股比例通常比较高,他寄望于一旦成功上市的可观回报率。”道杰资本总裁俞铁成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说。他在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一个合作项目上和史正富结识。“这种投资风格和他的性格非常相关,史是个强势的投资人。”

于是,史正富也必然面临一个难题,这也是困扰中国创投市场的一个“罗生门”——创业者和资本的关系。这一问题在中轩生化项目上表现尤为突出。史正富希望给投资企业带来他自认为先进的知识和管理方法。譬如面对中轩生化长期持有大量现金的问题,史正富认为仅仅放在银行享受利息是不合理的,投资人应介入中轩生化财务投资,为其提供“资金管理专家支持”,而这恰恰触碰到企业创始人最敏感的地带——中轩创始人周福禄对资本和上市强烈抵触。

矛盾发酵和升级的结果是两败俱伤,中轩生化上市未果不说,反陷入亏损境地。

类似的矛盾在其他企业也有显现。一位史正富的前下属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在古井贡调整管理层后,史正富也和对方面临不睦处境。“2012年初史正富去古井贡,打电话没人接,召开总裁会,约谁谁不来,最后在市长市委书记干预下,总裁会才开起来,所有人都不说话,只开了15分钟就草草结束。”

“史正富的最大特点就是不愿与别人分享,合作之初是朋友,合作中当我是敌人。”史正富投资的一家江浙企业的负责人对南方周末记者如是说。

“史教授爱听京剧、爱喝茶,推崇毛泽东,骨子里是毛泽东式的管理思想,强势专断,和所有合作者最后都闹得很厉害,没有一个是和和气气的。”另一位熟识史正富的知情人士对南方周末记者透露,一系列麻烦,曾让同华的资金链一度非常紧张,2011年底,同华投资账面只剩下几十万现金,史正富迅速进行了融资,才使公司度过危机。

史正富是如何暂时度过危机的?他采用的仍是股权质押这一常用手法。

工商资料显示,在同华现金流吃紧的2011年前后,史正富曾将其在华菱汽车的全部股权质押给中国农业银行淄博临淄支行,申请总额为5.99亿元的综合授信额度提供质押担保,而临淄恰是中轩所在地。2012年4月17日,史正富亦将同华控股在同华创盟的1000万人民币股权,质押给天津同华共赢科技发展有限公司,11天后,又将同华创盟在上海浦创的5亿元人民币股份,悉数质押给同一家公司。

而同华控股、同华创盟和上海浦创,均为史正富夫妇实际控制的公司,而同华共赢是一家2012年3月新成立的公司。

不过,学者朋友对史的评价截然相反。他的朋友张军称“史正富是个书生,在人情世故上不老到并缺乏经验”。他的早期合作伙伴刘亚东也认为,“史博士是沟通能力比较强的人,也是个愿意让利的人,但和企业家沟通,可能需要的时间比较长。”

张军甚至称史正富对学术“一直有情怀”,“他早就说要彻底回到复旦教书,但生意繁忙,一拖再拖”。

“2008年以后,有点失控了。”2012年8月9日,史正富向南方周末记者坦承。倏然间他的脸上露出一丝微笑。在交谈时,他似乎也在反思过往:“股大股小都是次要的,创业者还是得当主角;事情要以沟通为主,不能强行推;有的事情要逐步地来,一边学一边干。”

史正富总结过去12年资本运作经历时,慨叹很多人际关系“完全和以前天真烂漫的想法不一样”,“企业界的人和做学问的人,完全是不一样的人格”。

要同时在两个领域唱好戏、兼有两种人格,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打算过两年退休,”他说,“我想认真开始写一本关于美国资本市场的书,其实这里面挺黑的。这和我以前认为的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