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兆彬出狱 中共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石兆彬说:厦门特区突出对台战略

2017-08-2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经济特区的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提高整体素质.增创特区优势的新阶段.在这新的阶段,五个特区都面临着如何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的战略选择.厦门特区提出了"增创八大优势"的

经济特区的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提高整体素质、增创特区优势的新阶段。在这新的阶段,五个特区都面临着如何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的战略选择。厦门特区提出了“增创八大优势”的总体发展思路,即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创体制优势;加快实施自由港某些政策,增创政策优势;加强发展对台经贸合作,增创区位优势;搞好“硬”、“软”环境建设,增创环境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增创产业优势;发展科教事业,增创人才优势;用好用足立法权,增创法制优势;加强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增创政治优势。

其中至关重要的是对台区位优势。

石兆彬:1945年11月生,福建漳州人。1968年福建师院外语系毕业。

1970年至1975年,在部队工作:

1975年9月至1982年2月,中共漳州市委办公室干事、共青团漳州市委书记、共青团龙溪地委副书记。

1982年3月至1984年12月,共青团福建省委青农部长、副书记,福建省青年联合会主席;

1984年12月经中共龙溪地委副书记,中共泉州市委副书记;1990年4月至今中共厦门市委书记,福建省委常委,十四届中央候补委员。

记者:众所周知,厦门与台湾一海之隔,拥有推进两岸经贸合作明显的地缘优势。作为市委书记,你认为厦门特区的战略重点是否始终要依托这一特殊优势来制定?为什么?

石:厦门特区发展将主要依托对台的天然优势。主要理由有三:

第一,发展厦台乃至两岸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是顺应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的必然要求,是两岸和平统一的必然趋势,也是台湾经济发展的根本选择。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加强,经济发展的相互依赖程度不断加深,加强国际区域经济的互利合作,成为促进各国、各地区经济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必由之路。作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迅速的亚太地区,经济合作日渐加强,特别是80年代以来,亚太地区内各成员之间的贸易往来、市场开发、资金流动、产业转移、科技交流、信息流通显著增加,互相联系日益紧密,逐步形成了整个地区新的互相关联的产业分工体系。

在这种形势下,台湾经济界也正在寻求其经济发展的出路。

特别是台湾地域狭小、资源贫乏、市场有限,其以外贸为主导的海岛型经济要持续发展,就必须以广阔的大陆作为腹地;台湾要在亚太新的产业分工体系中保持经济上的优势,要调整优化其产业结构,也必须以大陆为依托,而且台商对大陆的投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种新的产业分工体系与合作模式,这种体系与模式是由整个亚太地区的产业分工体系和两岸的经济发展程度、技术水平与资源供应等因素决定的。

尽管台湾当局大力推行“南进”政策,以求分流台商对大陆的投资,减少台湾对大陆市场的依赖,但是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在国际经贸的大环境下,大陆是台商投资最好的选择。在新的国际形势下,厦门作为经济特区正努力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拓展国际间的经贸合作和联系,逐步构筑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的发展环境,不断提高参与国际分工的能力。

这种发展态势有利于与台湾经济界的合作和交流,有利于厦门成为台商投资大陆的基地。厦台之间可以携起手来,推进两岸的经济合作,以适应国际形势发展变化的要求,共同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促进两岸的共同发展和繁荣。

第二,发展厦台经贸合作,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切身利益。

特区建设以来,厦台的经贸合作日益扩大。随着两岸“三通”的逐步实现,厦台凭借其地理、人文的条件和已有的合作基础以及厦门良好的投资环境,经贸合作定会突飞猛进地发展,对双方经济的发展将产生更大的推动作用。而厦门一旦成为“三通”的口岸,并由此拓展国际航运,必然能加快港口经济的发展,促进相关行业如转口贸易、加工装配、金融保险、交通通讯、观光旅游、信息咨询的迅速发展,从而带动厦门乃至整个福建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促进厦门乃至福建与台湾之间形成两岸经济的繁荣圈。

第三,发展厦台经贸合作,促进两岸直接“三通”,也是厦门特区的历史使命。

江泽民总书记视察厦门时指出:“厦门与台湾一海之隔,有地缘、血缘关系,中央决定办几个特区,主要是考虑通过厦门增加对台商的吸引力,促进与台湾经贸往来,促进两岸‘三通’与和平统一。这是厦门光荣的历史任务。”厦门要肩负起这个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关键就是要发挥对台“排头兵”与基地的作用,加强与台湾的经济合作和交往、交流,促进两岸直接“三通”尽快实现。

厦门在推进两岸合作与交流上做了大量工作,开辟了海沧、杏林、集美三个台商投资区,采取了一系列吸引台商投资的措施,并运用全国人大赋予的立法权,制订了《厦门市台湾同胞投资保障条例》,给台商以居民待遇,对台胞实行落地办证,有效地保障了台商的合法权益,极大地方便了台胞出入厦门,促使经贸合作迅速发展,厦门成了台商投资最密集、两岸贸易最活跃的地区。

记者:厦门特区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对台合作重点任务是什么?

石:今年初,江泽民总书记发表了对台“八点讲话”,以高度的民族责任感和求同存异的真诚态度,进一步阐释了邓小平同志关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思想精髓,并在重申一个中国原则立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发展两岸关系的新建议,在海峡两岸引起了强烈反响。

江总书记的讲话,必将进一步推动两岸经贸合作的发展,大大加快“三通”的步伐。厦门又面临着一个重大而又难得的机遇。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厦门特区的建设和发展就能更上一层楼。当前,要抓机遇、创优势、促发展,关键要从几方面开拓进取:

1、进一步拓展对台经贸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在引进台资上,要加强力度、提高层次、优化结构。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台湾中下游中小企业大量转移大陆,必将导致上游大型企业的跟进。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遵照江总书记“要千方百计把台湾大财团的资金、技术、管理吸引过来”的指示,在继续欢迎中小台商来厦投资的同时,把对台招商的重点放在台湾的大企业、大财团、跨国公司以及为投资服务的金融企业上。

要加强投资引导,鼓励和吸引台商更多地投资于高技术产业、高附加值出口创汇产业、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以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要鼓励台资银行和在国际上有影响、有声誉的中介机构来厦设立分支机构和办事处,为台商投资提供金融、法律等服务。欢迎台资企业租赁码头,开展包括揽货、外轮代理、配套运输等业务。

要积极创造条件,拓宽招商渠道,发挥总商会、科协、台商协会、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与台湾行业协会的联系,积极组织经贸人员“登台招商”,扩大对台影响。

同时,要努力创造宽松环境,扩大对台贸易往来,进一步发展小额贸易,加快大嶝岛对台贸易区的建设,把海上贸易引到岸上来;要采取措施,吸引台湾的原料商、经销商、代理商进入象屿保税区和生产资料保税市场;要增加我市的对台贸易公司,组织对台贸易集团,扩大台直接贸易,把厦台经贸合作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2、加快重点区域的开发和建设。要加快海沧、否林、集美台商投资区的建设,特别要把开发海沧作为厦门特区建设的重中之重,力争把方圆100平方公里的海沧建设成为既是两岸大规模、高层次经济合作的基地,又是厦门特区产业升级、资金积累、扩大经济总量和提高整体素质的重要依托。

要采取招商引资与项目建设并重、基础性建设与生产性建设并举的开发策略,加快海沧的建设速度。加快港区工程和供电、供水、污水处理工程等区内基础设施建设。

瞄准台湾大财团和有实力的企业,引进一批大项目,尤其是通过现有化工、钢铁、电力等启动项目进一步发展关联性的大项目,形成系列化大规模生产基地。要改革海沧台商投资区的管理体制,按照浦东模式建立新的管理体系及运行机制,使整个开发区建设由形态开发走向功能开发的良性开发新路子。

3、做好两岸“三通”的基础性工作。争取成为直航的首选口岸。在硬件建设上,一方面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的综合功能,特别要抓紧高崎国际机场二期、东渡港三期和五通、刘五店台轮停靠码头的建设,使空港的客运能力由现在的每年292万人次上升到1000万人次,海港的货物吞吐能力由现在的1140万吨、22万标箱增加到3600万吨、100万标箱;还要加快海沧大桥、航空城、嵩屿电厂、引水工程、信息高速公路等一批重点基础设施工程的建设,形成发展两岸经贸合作促进两岸“三通”的大载体。

另一方面,要加紧厦门陆上通道的建设,提高货物疏散能力,使之能与海、空港运力相适应,以充分发挥厦门的港口优势,并借此密切与内地的联系,拓展经济腹地,连接内地市场。

除了要加快厦泉、厦漳高速公路和福厦公路拓宽工程进度外,要联合各方力量,尽快制度厦门—漳州—龙岩至江西赣州的铁路建设规划,并多方筹资,促其早日动建、尽快建成,及时与京九铁路连接,形成厦门自鹰厦线北上与浙赣、沪杭线连接和西出闽西、赣南与京九线连接的两大通道。

在软件建设方面,要进一步实施自由港某些政策,扩大保税项目和区域,启用特区管理线,创造一个灵活处理两岸关系的实际问题和解决具体运作问题的特殊“小环境”。

要加强法制建设,用好用足立法权,制订和完善涉台法规,建立良好的法制环境,依法管理涉台工作,保证经贸合作和交流的健康发展。同时,要积极争取“两门对开”有新突破,尽快实现对金门的供水、供电和供应蔬菜,加快与金门相近的大嶝、小嶝、角屿等岛屿的开发,加快与金门商谈两门通航事宜,争取早日实现“两门对开”。

4、加强科技合作,扩大全面交流。要抓好科技开发院、科技商城和高科技园区“三科”工程建设,提高厦门的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水平,发挥厦门高校集中、科研机构和科技人才多的优势,加强与台湾科技界的合作交流,开展科研项目的联合攻关和高科技产业的联合开发,推进厦门火炬高科技开发区与台湾科技园区的科技合作,加快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进程,共同提高两岸的高新技术产业水平,携手参与世界经济的竞争。

要加强规划、精心组织,全面加强厦台之间的民间交往,旅游、劳务合作和文化、学术等交流。

争取在内容和形式上取得新突破,逐步提高交往层次。中华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的精神纽带,闽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通过加强文化交流、研究闽南文化,与台湾人民一道共同继承和发扬闽南文化的优秀传统,使其在两岸和平统一中发挥特殊的巨大的作用。

要加强对台宣传,特别要宣传厦门改革开放成就,消除台胞的顾虑,增进民族认同感,增强台胞来厦投资、发展经贸的信心。广泛接触台湾各界人士,主动邀请他们来厦参观、旅游和考察。争取中央有关部门和海协会在厦设立办事机构,促进两岸交流交往活动的稳步发展。

记者:对台合作问题很大程度上取决感于两岸和平统一进程的大环境。在两岸统一问题尚存诸多困难的现实情况下,厦台合作难免不会出现反复。你认为厦门在现实条件下应采取哪些方面的积极对策加快合作进程?

石:厦台之间的经贸合作是两岸经贸合作的组成部分,其发展离不开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大环境、大气候,同时要抓住两岸关系不断发展的机遇,增创体制优势,加快提高自身的经济实力,增强对台商的吸引力,加快厦门与台湾合作的进程,扩大厦台合作领域,更好地肩负起厦门经济特区的历史使命,为两岸“三通”、祖国统一作贡献。因此,我们认为,要扩大厦台经贸合作,必须在以下三个方面努力创造良好的内部外部条件:

1、要营造两岸合作的良好环境。加强两岸的经贸合作,是世界经济和两岸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两岸人民的切身利益。但是,台湾当局不顾人民的意愿,逆潮流而行,多方压制两岸的经贸合作,限制大企业、大财团、金融业等到大陆投资,不开放两岸直航,使台湾经济界蒙受巨大损失。

为了阻止两岸合作的发展势头,台湾当局还竭力推行“南进”政策,最近甚至出动保警干扰“两门”的小额贸易。面对两岸“三通”不可逆转的趋势,台湾当局仍因政治原因不愿顺势而行,而采取设立“境外转运中心”之类“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做法。

凡此种种,严重影响了两岸经贸合作的顺利发展。但是,大势不可挡,民心不可违,政治可以干扰但无法阻挡两岸合作的大趋势。台湾当局应该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为台湾人民的利益以及国家民族的利益着想,改变以政治分歧影响、干扰两岸经济合作的做法,让投资者按照市场的规律自由地选择投资地点、投资方式,并积极推进“三通”,才能为两岸的经济合作创造良好环境,促进两岸经济的发展,实现共同繁荣。

2、要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形成与国际市场相对接的经济运行机制和经济管理体制。要加快企业改制、改组、改造步伐,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的运行体系,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要建立按国际惯例办事、能覆盖全社会、统一机构和统一管理的社会保障体系。要加快发展各类生产要素市场、商品市场和新兴市场,配套完善运行机制、市场中介组织和市场法规监管体系,建立与国际市场相接轨的、设施先进、功能齐全、开放畅通、灵活高效、程序规范的市场体系。

要切实转变政府管理职能,建立起以财税和货币金融政策为主要调节手段,计划、金融、财政相互配合的宏观管理体制。特别是政府在管理职能上,要建立在动态中协调利用国内外两种市场、两种资源、两类资金的管理机制。

同时,还要争取得到中央有关部门的支持在推进贸易自由化上给厦门更多的试验权,让厦门在改革海关监管制度、启用特区管理线、加快金融体制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步伐、进一步放宽对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限制、逐步放宽对资本项目的外汇管制、放开利率和汇率、试办离岸金融业务、创造条件执行相对独立的税收政策和税收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索和大胆的试验,继续推进“自由港某些政策”的实施。

通过转变体制、苦练内功,真正形成体制优势,为经济发展特别是对台经贸的发展提供体制的保证。

3、要不断壮大自身的经济实力,为参与国际竞争和国际分工,全面发展两岸经贸合作奠定经济基础。要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业结构、产业布局的战略性调整,积极扶持和发展一批代表今后产业发展潮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跨世纪的优势产业、重点行业和骨干企业,加快重点区域的建设,迅速增强我市的经济实力,力争到200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或超过中等发达国家90年代初的水平,极大地提高我市的经济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实力。

与此同时,要依托不断壮大的经济实力,充分发挥厦门的优势,通过基础设施联网、产业结构互补、流通市场一体、信息咨询交流和港口经济服务等渠道,建立闽东南三角四方经济圈,拓展闽粤湘赣相邻地区的协作圈,并以更多的经济技术合作、商贸流通协作,向全国各地发展更加广阔的腹地,形成以厦门为核心,以闽东南各城市为群体,城乡一体、山海合作,夹长江流域和珠江三角洲之间的经济协作区。

以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广阔的经济腹地,形成对台的强大的吸引力,并为厦台经济合作的深入持久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当此世纪之交的重要历史时期,厦门特区也确定了自己新的奋斗目标,就是用15年时间,力争到2010年把厦门基本建成现代化、国际性的港口城市,为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必须紧紧抓住对台工作、港口经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高新技术这四个战略重点,其中最关键的是对台工作。突出对台战略重点,加快建设发展步伐,应该成为厦门特区今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