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白教授 宿白:西藏佛教考古第一人 中国石窟寺考古学开创者

2017-12-2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严谨治学,宿白不仅亲自实践着对学术的承诺,也始终这样要求着自己的学生.田野能力过硬,文献功底也不能差,宿白希望自己的学生成为"全才".韦正,宿白2002级的博士研究生,已是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的他,说起当年老师对自己的教导,仍然感慨良多.韦正告诉记者,刚到北大,宿白来宿舍里了解新生情况,看到书架上有一套<资治通鉴>,就让他读这个."每周都要读,每周都要汇报.当时觉得压力特别大,不过现在受益无穷."对于读史书,安家瑶也说:"老师要求我们天天读

严谨治学,宿白不仅亲自实践着对学术的承诺,也始终这样要求着自己的学生。

田野能力过硬,文献功底也不能差,宿白希望自己的学生成为“全才”。韦正,宿白2002级的博士研究生,已是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的他,说起当年老师对自己的教导,仍然感慨良多。

韦正告诉记者,刚到北大,宿白来宿舍里了解新生情况,看到书架上有一套《资治通鉴》,就让他读这个。“每周都要读,每周都要汇报。当时觉得压力特别大,不过现在受益无穷。”

对于读史书,安家瑶也说:“老师要求我们天天读史书,读的时候可能记不住什么,但一旦遇到相关的遗迹遗物就会马上回想起来。”

“那你现在还读吗?”宿白突然插话问道。

“读的读的。”这位已是花甲之年的学生连忙从沙发上欠起身子回答。

人生导师

宿白的“要求”不单在专业学习和研究中,在生活细节上,他也经常“管闲事”。在弟子心中,跟宿白学知识,学方法,也学如何生活,如何做人。

“他就像一个家长。”安家瑶这样评价老师宿白,“学习他要管,日常习惯也要管。先生严格要求我们,自己也身体力行。”她告诉记者,出去实习,宿白和学生们一样到食堂打饭,从不开小灶。有人想请发掘队吃饭,他也极少答应,在他看来,考古发掘是脚踏实地的工作,不是吃吃喝喝拉关系。

“对于发掘地的规章制度,宿白严格遵守。”安家瑶讲了这样一件往事:他们在敦煌实习时,住在研究所宿舍,吃饭在职工食堂。当时,实习队里有一个叫菅谷文则的日本留学生,按照规定,所里的宿舍和食堂不向外国人开放,他只好住到敦煌县城,吃饭也只能在外边的小店解决。当时,如果宿白动用自己的影响力,完全可以为他走走后门,但他说规定就是规定,不能因为是自己的学生就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