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光南摇篮曲 国子监大讲堂第144讲:在希望的田野上——施光南和他的歌曲创作

2018-03-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国子监大讲堂第144讲:在希望的田野上--施光南和他的歌曲创作新闻纵横新闻纵横2016年6月18日,由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与北京市东城区教委联合举办的"北京大

国子监大讲堂第144讲:在希望的田野上——施光南和他的歌曲创作

新闻纵横

新闻纵横

2016年6月18日,由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与北京市东城区教委联合举办的“北京大学国子监大讲堂”第144讲在东城区社区学院开讲。北大艺术学院副教授刘小龙作了题为“在希望的田野上——施光南和他的歌曲创作”的主题讲座。

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作曲家,施光南和他的代表作品成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几代人心中鲜活的音乐回忆。他创作的《祝酒歌》《在希望的田野上》《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月光下的凤尾竹》《多情的土地》等耳熟能详的歌曲陪伴了几代人的成长,成为他们记忆中最美的音乐。

刘小龙老师首先回顾了施光南的生平,介绍了施光南音乐创作的时代背景。接下来,刘老师以音乐赏析的形式评点施光南的音乐作品。在播放音乐之前,刘老师希望大家带着两个问题去欣赏音乐:会不会有历史隔阂感?会不会有不满意之处?当一首首经典歌曲响起的时候,在座学员沉浸在对往日时光的回忆中。

施光南的音乐跨越了几个重要的历史节点,从他的音乐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时代的变化。课堂上,刘老师特地选取了《歌唱华主席》和《祝酒歌》两首仅相差一年的歌曲,让大家从中体会到文化更迭之快。

经历十年文革的创痛之后,人们迫切需要多样的文艺活动表达内心情感,施光南的创作高潮正是形成于这一时期。他这一阶段的音乐作品唱响了新时期的时代赞歌,生活化的情感表达取代了政治口号。我们熟悉的《在希望的田野上》《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月光下的凤尾竹》等歌曲都创作于这一时期。也正因为这些歌曲,施光南成为改革开放初期群众文艺创作的杰出代表,也是新时代通俗音乐复兴的先驱。

讲座现场

1981年,施光南全身心投入到歌剧创作之中。为了纪念鲁迅诞辰100周年,他创作了大型歌剧《伤逝》,用音乐刻画了鲁迅笔下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歌剧中很多唱段后来成为我国声乐作品中的经典。1990年,历经6年辛勤工作,歌剧《屈原》终于创作完成,成为施光南艺术创作实践的一个里程碑。

北京大学国子监大讲堂本学期最后一场讲座将于7月2日开讲,具体讲座信息可登录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网站和东城社区教育网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