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林兰州大学 兰州大学纳米技术与生物医学交叉学科研究取得初步成果

2017-10-1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近日,兰州大学秦勇教授研究组与景涛教授研究组合作开展的具有生物相容性的纳米能量收集装置研究工作发表在国际材料领域顶级学术期刊Advanced Materials

近日,兰州大学秦勇教授研究组与景涛教授研究组合作开展的具有生物相容性的纳米能量收集装置研究工作发表在国际材料领域顶级学术期刊Advanced Materials上(期刊影响因子15.409,全文链接,也可在秦勇教授研究组主页下载 ),这是兰州大学交叉学科研究领域取得的又一项高水平研究成果。

在这项工作中,袁苗苗、成立等同学在秦勇教授、景涛教授和王中林教授的指导下,研究了BZT-BCT纳米线这种新型高性能无铅纳米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并且利用这种材料制备了整体具有生物相容性的机械能收集装置。该装置具有很好的生物组织相容性,可以把体内的微弱机械运动能量收集起来转化为电能。

该工作对于各类依靠电能工作的生物医学器件应用具有重要的价值,有利于体内植入器件脱离外加电池长期工作、减除病人因更换体内电池所必需遭受的手术和痛苦,可以促进各类自供电的、可植入体内生物医学器件的发展。

当前,交叉学科研究已经成为国际学术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领域,并且极大地促进了材料、物理、化学、生物、医学等传统学科的发展,是学术界公认的新的学科增长点和学科建设的巨大推力。因此,国内各大名校近年来纷纷成立了专门的研究院或学院来集中精力开展交叉学科方面的研究。

早在几年前,在基础医学院景涛教授的召集下,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物理学院与化学学院的景涛教授、秦勇教授、曾正志教授就已经意识到学科交叉的巨大潜力,并且结合各自的研究方向,开始了纳米技术与生物医学交叉的积极探索,并在学校科研处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于去年成立了“兰州大学生物医学纳米技术研究中心”这一非实体研究机构,探索兰州大学进行交叉学科研究的模式。

自从中心成立以来,中心科研人员已经发表高水平交叉学科学术论文多篇,取得了一系列的高水平科研成果,发表SCI一区论文5篇,包括Advanced Materials (影响因子15.

409)论文1篇,Nano Energy (影响因子10.

211)论文1篇,Nanoscale (影响因子6.739)论文2篇,(后附列表)。中心的老师和同学们将继续努力做出更多高水平的研究工作,为进一步探索兰州大学真正意义上交叉学科研究中心和科研平台的建设提供经验、打下基础,相信该虚拟中心如果可以转为真正研究中心将会更好地促进兰州大学交叉学科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