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天池砀山 尉天池题书名 言恭达作序《镇江三山诗抄》即将首发

2017-11-2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范德平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这本书法集是作者多年来研究章草的丰硕成果,素材选取的是从南朝到清代,历代文人骚客吟颂镇江三山的诗词五十八首,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附录

范德平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这本书法集是作者多年来研究章草的丰硕成果,素材选取的是从南朝到清代,历代文人骚客吟颂镇江三山的诗词五十八首,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附录还收入范德平订正并书录的章草草诀歌,作者对原帖的残损作了补缺,对释文作了勘误订正,尤其是书写不染时风,透出一股淡淡的清新古雅气息,体现了作者对章草优秀书法传统的继承发扬和融古出新的章草风格,是读者学习和书写章草很好的范本。

据了解,《镇江三山诗抄——范德平章草书法集》A4开本共100页,首次印数5000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文联副主席言恭达给予《镇江三山诗抄——范德平章草书法集》高度评价,并亲自作序,内容如下:

章草,始于秦汉年间,是篆书演进到隶书阶段相应派生出来的一种书体。它属于草书由胚胎时期逐渐走向规范化、成熟性过程中的一种体段。章草得名解释颇多,有因汉史游以此书体作《急就章》而得名说;有因用于章奏而得名说;有因汉章帝喜好而得名说。唐朝张怀瓘称章草为“既隶书之捷”,是由隶书草化简捷写法演变而成的一种书体,也是“今草”和“行书”的前身。

章草气息高古、朴茂、简约,它根系篆隶简牍,不好写、不易认,以致在晋代以后日渐式微,从古代到现代能称得上章草大家者屈指可数,近人习而有成的更为寥寥。其实,章草不仅在汉字学中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在书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艺术价值。

今天我们对章草书体的特质、成就及影响进行一些探索,无论对中国书法史的梳理研究,还是对书法艺术的传承都是一件极其有意义的事。有识之士认为,学今草者必须学习章草,否则书作会缺少深层的内涵而流俗。

《镇江三山诗钞——范德平章草书法集》素材选取的是从南朝到清代,历代文人骚客呤颂镇江三山的诗词五十六首,有浓郁的地方乡土气息,洋洋洒洒四千余字,在章草书法作品中,可谓壮观!我与范德平先生虽不常来往,但他对中华文化的挚爱与对书法艺术的钟情让我深深地感动!

书法已回归他的心灵,成为他朝夕相伴的精神贵族。这种艺术还原于文化植根于土地的民族情愫,正是千年以来中华民族代代相袭的生活方式。德平出于对章草艺术的敬畏,他比较注意临习张芝的《秋凉平善帖》、索靖的《出师颂》、皇象的《急就章》以及《章草草诀歌》。

此外,他对敬重的从历史到当代章草大家史游、张芝、赵孟頫、宋克、邓文原、俞和、王世贞、沈曾植、郑诵先、王遽常等的艺术风格与笔墨语言进行梳理与临习,称得上痴迷和虔诚。

难能可贵的是:他食而能化,明悉时代特质与审美转型的要素,他的章草研习与创作已进入了与古为友,入古出新的可喜阶段,正追寻着自己的艺术语言与审美风格。

纵观本书,我以为德平的章草书作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尽量弱化了隶书的波磔,避免了习气,显得内敛自由。正如沈鹏先生所说,章草具有特征性的笔法比如波磔,倘若过分夸张,就显得造作,便失去内在的美。二是笔势从稳沉趋向恣放,似乎不愿停止在古人的慢节奏里,略有合章今于一体的意味。

三是结体从整严走向了险劲,晋人的章草结体稳健恬淡,德平的章草在结体上,向后来的《章草草诀歌》取法,颇得其韵。四是强化章草简约的特点,彰显使用章草规范字符书写的自由度。

五是运笔的灵动,其弧形运笔顾盼生姿,情趣昂然。附录中德平订正并书写的章草草诀歌,对原帖的残损作了补缺,对释文作了勘误订正,倾注了不少心血,尤其是书写不染时风,透出一股淡淡的清新古雅气息。

范德平的章草既在传统里汲取了大量的营养,又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面貌,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镇江三山诗钞——范德平章草书法集》的出版,是对章草书艺的弘扬,也是当今书坛值得庆贺的。是为序。(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