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劼人论文 李劼人巴金艾芜等名人故居串起成都文化游

2017-10-0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他们都是成都人,共同经历了19世纪.20世纪之交成都的风云变幻,是四川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他们用文字留下故乡成都的影像,而成都也为他们留下时代的记忆.如今,沙

他们都是成都人,共同经历了19世纪、20世纪之交成都的风云变幻,是四川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他们用文字留下故乡成都的影像,而成都也为他们留下时代的记忆。如今,沙河铺的李劼人故居、正通顺街的巴金故居、新都清流镇的艾芜故居,每一方庭院都凝固着一段历史,成为人们缅怀大师、重温近现代成都文化史的好去处。

李劼人故居修旧如旧

转过成都东郊的狮子山,在一条由白墙青瓦围成的小巷尽头,静立着一座古朴的宅院,上面题着“菱窠”二字。

从1939年春举家迁入菱窠,到1962年12月与世长辞,24年间,李劼人一直在这里居住、创作、工作,完成了长篇小说《天魔舞》和《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三部曲的修改和重写。李劼人故居纪念馆馆长杨波说,成都市政府对李劼人故居的修缮工程十分重视,2013年建筑工程完工,今年10月20日开馆,展场总面积扩大了一倍。

故居工程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力图恢复菱窠原貌。“比如,按照1959年菱窠大门的建筑样式恢复大门,恢复藏书楼1959年布局等。”杨波说。

慧园再现巴金童年生活

现在的正通顺街130号是巴金故居的位置,原是一座五进三重堂砖木平房建筑的深宅大院,1904年巴金出生在这里,并在此度过了他的少年和青年时代。如今,大院已拆除,我们只能看到曾经巴金故居屋后花园中的一口双眼井。

寻找巴金的文化足迹,百花潭公园里的慧园一定要去。这是仿照巴金故居、参照《家》《春》《秋》里的描述,重修的一座川西民宅。1987年,慧园主体建筑初步竣工,巴金还特意回去看了,并赠送了许多物品,诸如老唱机、钢笔、书桌、老式台灯、旧沙发等。

艾芜故居向游人开放

成都市新都区清流镇翠云村四组,坐落着一座典型的四川民居“三合院”。1917年,13岁的艾芜已经订了亲,在成都接受过新文化思潮的他选择逃离束缚,最终从这里一路南行。

艾芜的儿子汤继湘介绍,旧居是一所破旧的房屋,2013年10月,政府出资进行翻修,今年6月刚刚对游人开放。院子保持了艾芜幼年居住时的风貌,3棵“水冬瓜”树被保留了下来,屋顶青瓦重重叠叠,根据汤继湘的回忆,院墙和大门顶上还铺上了厚厚的茅草。

在艾芜的《春天》里,对沃野千里的成都平原有着充满深情的描述,被视为艾芜幼年时生活环境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