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打銮驾什么意思

2017-10-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包公打銮驾什么意思<打銮驾>是京剧的重要剧目,跟这个内容差不多的有川剧的<打銮清宫>,汉剧的<打金銮>,另外滇剧.秦腔.河北梆子等都有这个剧目,这些剧目的内容都

包公打銮驾什么意思

《打銮驾》是京剧的重要剧目,跟这个内容差不多的有川剧的《打銮清宫》,汉剧的《打金銮》,另外滇剧、秦腔、河北梆子等都有这个剧目,这些剧目的内容都是根据著名的古典小说《三侠五义》中的第久回合和第十五回合所改编的,但是又与原著有些不同。

周杰饰演包拯

在原著中,被包公铡的是国舅庞昱,庞昱是庞太师的儿子,但在戏曲中的国舅却是马龙;原著中是写国舅庞昱凭借自己的权势克扣赈灾的粮食,强抢民女,有人把庞昱的罪名告到了包公的府中,包公上奏皇帝,想要亲自去查赈,并且让公孙策来设计御赐的同铡以此来震慑那些贪官污吏,戏曲中将此段改编成了马妃千般阻拦不让包公去查赈,里面的剧情相当曲折,从而体现出包公的铁面无私的办事方式。

我们来看一下在戏曲中这段的大概内容吧。戏剧中称在宋仁宗的时候因为三年的干旱,使得陈州颗粒无收,政府发放粮食和钱币来救济百姓。皇帝先是命令马龙前往赈灾的地区,马龙仗着马妃的势力,在陈州胡作非为,还克扣了百姓的粮食。灾民高发了马龙的行为,皇帝大怒,即刻召回了马龙,命包拯去查办关于克扣的事情。包拯先是不愿意去,但是最后发现不能推辞于是奉命前往陈州。马妃知道包拯铁面无私,如果让包拯知道了这些事情,恐怕国舅的地位不保,自己也可能失宠,于是就设计来阻拦包拯出行。

北宋名臣包青天包拯死后如何

包拯死后,关于他的民间传说非常多。而且他生前的事迹也后人改编为戏剧,小说,影视剧,从此包青天的形象更深入人心,可谓家喻户晓。大家都知道文曲星,关于文曲星的故事想必很多人都知道。文曲星下凡之后便是包公,话说包公的脸是黑的是因为文曲星在下凡前拿错了脸谱。

《少年包青天1》包拯剧照

那时候,玉帝派赤脚大仙下凡普度众生,于是他下凡后成了宋仁宗,宋仁宗出生后哭闹不止,是因为赤脚大仙大吵着要玉帝派文曲星武曲星下凡。于是玉帝派他们去南斗星君那里领脸谱下凡。那个时候南斗星君正在兴致勃勃的下棋,没有时间理他们。文曲星等得不耐烦,就随手在南斗星君的脸谱袋里抓出来一只脸谱便下凡去了,谁知那个脸谱是武士的脸谱。所以阴差阳错下凡后的文曲星成了武士的黑脸,相反武曲星成了白脸。

另有传说,说包拯死后玉皇大帝封他为禄神,主要职务是监督人间有无冤假错案。古代的科举考试主要是写文章为主,所以那些文人便以禄神作为崇拜的对象,所以禄神也可以称为文神。

包拯死后便是阴间的阎王,掌管着人类的生死轮回。在迷信说法中,人死后,要接受阎王的拷问,包公在阴间专门处理阴间的案子。也有书中写过包拯扮阎王爷审问“狸猫换太子”的案子。包拯为人光明磊落,一身正气,公正不阿,在阴间或阳间都是正义的化身。

包公夜审郭槐主要讲了什么

在仁宗年间,有一个盲眼老妇李氏带着一个名叫梅娘的义女在乡下生活,她们主要靠卖菜为生。李氏总是自称为“哀家”,梅娘只是认为李氏可能精神上有些问题。其实李氏就是真宗的妃子,在产下龙子之后被刘氏算计,不但将她的儿子换掉,还差点被打入冷宫。刘氏忍辱负重二十多年,只是想再看一眼自己的儿子。

包公脸谱

当年的刘妃现在已经是太后了,在去烧香的路上遇到了刘氏,觉得她特别像当年的李氏,于是郭槐趁刘氏眼盲,便将她骗入了宫中。虽然李氏眼睛瞎了但是她还是有智慧的,在郭槐和刘后面前装疯卖傻,太后对她也没有办法。

包拯因为杀了八贤王的舅舅而惹怒了八贤王,于是八贤王怂恿皇帝让包拯罢官。展昭为了包拯,潜入宫中向郭槐求情,谁知知晓了秘密,于是设下机关,将李氏带回了开封府。李氏向包拯证明了自己的身份,但当时遇到郭槐来访,决定偷偷离去。郭槐知道后,大为惊恐。包拯发现郭槐可能隐藏着一个大秘密,于是便想求得八贤王的帮助。但是八贤王却没有帮助他,反而勒令包拯离京。

包拯趁着仁宗在烧香的时候让他们进行会面,这才让他们得以见上了一面。之后,包拯又知道了八贤王也知道此事,于是就上门拜访,最终打动了八贤王,八贤王将事情全部告诉了皇上。但是郭槐却不承认自己的罪责,包拯让人假扮鬼魂来试探郭槐,郭槐最终招供。

揭秘包拯头上真的有月亮吗

我们都知道,影视屏幕中的包拯不仅脸黑得像碳,额头上还有一个月亮。这样经典的包青天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但是真实的包拯头上真的有月亮吗?答案是否定的。包拯头上有月亮的说话只存在与小说或传说里,这要从包拯出生时说起。包拯刚出生时,脸就像锅底一样黑,父母嫌弃其丑陋,便把他遗弃在路边。大嫂看其可怜,便把他抱回家抚养长大。所以包拯一直喊他的嫂子为“嫂娘”。

包拯剧照

包拯长大以后,嫂娘把他的真实身份告诉家里人,所以包拯的父母才重新认他。包拯的大哥大嫂对他特别好,但是二哥二嫂却相反。他们想要把包拯害死,原因是他们怕包拯与他争夺财产。有一天,小包拯在外面玩耍,二嫂看到他独自一人便把他叫住。那时候的包拯并不知道二嫂要害他,于是屁颠屁颠的跑过去。二嫂对他说那里有一枯井,说自己很珍贵的簪子掉进去了,让包拯帮忙去捡。可是井那么深,包拯怎么进去呢?二嫂说用绳子系在包拯的腰间下去。于是包拯就在井底摸呀摸,摸了半天也没有。他就拽绳子,让二嫂拉他上去,谁知用力过猛,把绳子拽了下来,还摔了一跤。包拯急得大哭,一起来,头就磕到了东西,他就捂着疼痛的头往前爬,一直爬,直到发现前面有亮光。原来这口井一直通到村边小溪口。于是包拯得救了。

后来包拯头上的伤口痊愈了,但是留下了一个小月牙。因为包拯皮肤黝黑,那个月牙显得更明显了,就像月亮一样,由此才有了包拯头上的月亮之说。

包公的铡刀歇后语是什么

包公的铡刀不认人这句歇后语说的就是包青天的铁面无私,在断案上,刚正不阿,在中国古典名著《三侠五义》中开封府包拯最高的刑具就是这三口铡刀。

包公的铡刀

传说当年宋仁宗亲自给包拯的权力,见到这三口铡刀就是见到了当今圣上,而且这三口铡刀可以先斩后奏,当时朝中大臣没有不怕这铡刀的,这三把铡刀分别可以斩杀不同身份的人。

龙头铡,可以铡皇亲国戚,就算太子也不在话下;虎头铡则是为朝中的贪官污吏准备的,对那些危害国家安全的奸贼臣子,这是等待他们的下场;狗头铡则可以处置一些地方官员,无赖。

这三口铜铡是在清朝的《三侠五义》中流传开来的,之后被运用到各种戏剧当中,加了不少的修饰和美化,但凡有包拯出现的艺术作品中,铡刀的描述都是一大亮点,包青天的故事被不断改编,样式也越来越多,但是只有这铡刀是数百年来不曾变化的,诗中扮演包拯刚正威严形象的象征物。

在诸多元杂剧中都有包拯用铡刀处理犯人的场景,但是在元朝其实是没有铡刀这种刑具的,甚至没有腰斩这种死刑,可能是元朝的统治者横行不法,私自用铡刀用刑,所以在当时社会留下了这样的影响。

到了清代,在《三侠五义》的说明解释后,人间更相信包拯和三口铡刀的;联系密切,文学作品对文化的传播,人们价值观的改变,甚至是后期一系列文化风气的传承都有极大的影响。

包公的尚方宝剑是怎么样的

包公的尚方宝剑其实是一句歇后语,下一句就是先斩后奏。它的深层含义就是表现包公的铁面无私。然而真实的包拯是没有尚方宝剑的,他的历史中的权力还没有那么大,一切都是小说将其改编而成的。小说中写道当年陈州出现了旱灾,皇上派大臣去赈灾,结果那些大臣贪了赈灾的款项,于是便派包拯去调查。被调查的官员是皇上的国舅,势力强大。

《少年包青天2》包公

为了能够压制住国舅,皇上赐予包拯一枚尚方宝剑。包拯铁面无私,查完案子回来,又侦破了“狸猫换太子”的案子,使得皇帝与生母团聚。包拯功劳显著,被封开封府尹。尚方宝剑就像是一个铲除邪恶势力的象征,上能斩昏君,下能斩奸臣。

他写过一首明志诗:“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先哲有遗训,毋贻来者羞。”大致的意思也就是做官的话就要做好官,千万不要留下不好的方面,被世人唾弃。包拯的为人就是如此,一生光明磊落,清廉刚直。为了国家与百姓,包拯竭尽全力做到最好。他不惧怕权贵,他也不拍上级的马屁。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在包拯的身上同样可以体现。

不管怎么说,包拯的公正不阿的形象已经深入民心,也影响着后世后代的人。他的精神也感化了许许多多的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即使被岁月洗礼过也依旧璀璨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