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评防公示 桂平市委书记杨评防:构建产业转移示范基地

2017-11-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陶城报:杨书记,您好!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九十华诞,党建工作受到社会各界比较高的关注.请问广西桂平市在"十二五"期间如何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以推进全市经济社会的全

陶城报:杨书记,您好!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九十华诞,党建工作受到社会各界比较高的关注。请问广西桂平市在"十二五"期间如何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以推进全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广西桂平市委书记杨评防

杨评防:桂平市在"十二五"期间,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科学发展引领一切、改革开放搞活一切、和谐决定一切的理念,紧紧围绕富民强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旅游产业化,加快把桂平建设成为桂东南区域发展次中心城市、南国宗教文化山水旅游城市、西江黄金水道枢纽城市、西江经济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基地、广西现代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实现富民强市,关键在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要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实现富民强市的宏伟目标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和政治保证。

陶城报: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桂平市也将龙门陶瓷工业区列入了"十二五"规划,陶瓷产业作为桂平市着力打造的支柱产业,将迎来怎样的发展契机?

杨评防:今后五年,是桂平追赶全国发展水平的战略机遇期,是实现经济起飞加速助跑的关键时期。桂平陶瓷产业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我们将抢抓历史机遇,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努力把陶瓷产业打造成为桂平的新的支柱产业。面临的发展契机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 抢抓历史机遇

一是政策机遇。《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广西"两区一带"空间战略尤其是西江经济带、西江黄金水道的建设,必将使桂平在更高的起点和层次上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二是交通机遇。南宁经桂平至广州高速铁路将于2012年建成通车,梧州经桂平至贵港、桂平至来宾高速公路正在抓紧建设,柳州经桂平至肇庆快速铁路、荔浦经桂平至铁山港高速公路正在开展前期工作。2条铁路、4条高速公路的陆续建成,将迅速增强桂平的区域通达性,加快融入广州两小时经济圈、南宁1小时经济圈,形成市内半小时经济圈。

三是项目机遇。伴随着政策机遇,桂平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改善民生,以及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将获得更多国家投资项目支持。特别是动态总投资达280亿元的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建设,不仅为水电能源产业提供广阔的发展前景,还将明显增强防洪减灾能力,带动旅游业和水产养殖业发展。

四是外部机遇。桂东四市正式成为第二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桂平将掀起大规模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高潮,极大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深入实施,将快速拓展桂平外贸和旅游市场。

(二)发挥后发优势

一是历史文化悠久。桂平既是一座具有2200年历史的文化古郡,也是一座新兴工业化城市。据考证,广西简称"桂"就来源于桂平的"桂"。深厚的历史文化,有利于为桂平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丰富的内涵。

二是区位优势明显。桂平既是连结华南经济区和西南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也是大西南物资出口粤港澳的重要通道,在广西的地理位置相当于武汉在中国的地位。

三是水运交通便捷。桂平处于西江经济带的核心区域和重要节点,水运交通十分方便。棉宠作业区规划为陶瓷产品作业区和物流园,总面积达2000亩。同时,利用造船艘数占广西整个内河造船行业60%以上的优势,规划建设广西最大的内河造船生产基地———西山造船工业区,促进港口物流业大发展,形成水路、陆路和铁路互相衔接、优势互补的大交通网络。

四是资源十分丰富。桂平土地肥沃、山清水秀,拥有丰富的农林、水电、矿产等资源,是全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适用于陶瓷生产的高岭土在桂平境内分布区域达140平方公里,陶瓷生产资源充足,品种完备,质量优良。桂平现有劳动力100多万人,近70%的劳工有在广东等沿海地区打工的经历,可为劳动密集型企业提供大量的熟练工人。

五是发展潜力巨大。桂平工业化、城镇化已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发展的内生动力将更加强劲,后发优势将更加明显,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有利于带动整个陶瓷产业的发展。

陶城报:桂平市如何加强思想建设、作风建设,优化发展软环境,为投资者提供好的发展环境?最近有没举行相关的活动?

杨评防:桂平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充分认识到加强工业园区建设的重要性,把园区建设摆在经济工作的重要议程,在全市上下牢固树立"工业园区的事,特事特办、马上就办"的理念,举全市之力,重点抓好规划总面积35平方公里的长安产业园、龙门陶瓷工业区、木乐服装工业区和西山造船工业区建设,以园区为载体,努力把桂平建设成为西江经济带承接东部产业的示范基地。

牢固树立"服务好现有企业就是最好的招商引资"的理念,深入开展"服务企业年"活动。

市主要领导经常深入企业现场办公,主动帮助企业解决融资、用地、用工、用电、用水等困难和问题。在每年春节期间组织举办一年一度的百企万人就业招聘系列活动,扎实开展农民转移就业培训,持续不断地为园区企业输送熟练工人。

召开政银企对接洽谈会,深化与广西金融投资集团的合作,市财政向广西金融投资集团注资3000万元,为全市中小企业提供4.5亿元的信用担保,积极支持重点企业融资,金融机构累计为企业发放担保贷款10多亿元。

积极争取企业技改扶持资金,推动企业技术升级改造,2009年以来扶持企业技改资金达6000多万元。2009年以来市财政补贴500万元扶持全市木薯种植,争取中央节能减排扶持资金500多万元,帮助金源生物化工公司做大做强。

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着力为入园企业提供"保姆式"办证、审批服务,实现"一个窗口办理、一站式服务"。对于第一个进驻园区发展的企业,采取"零地价"供地激励措施。#p#分页标题#e#

陶城报:桂平的沿江经济日益看涨,特别是陶瓷产业的发展更是日益迅猛,现在投资总额达250亿元的龙门建陶产业基地,目前发展情况如何?政府在这一方面做了哪些具体工作?

杨评防:桂平市拥有发展陶瓷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广东佛山等地陶瓷产业转移的首选之地。一期规划总面积2万亩龙门陶瓷工业区紧靠西江黄金水道,在建的南宁至广州高速铁路和梧州至贵港高速公路分别在园区设置有货运站和出口。

园区以建筑陶瓷生产及相关配套产业为主导产业,计划总投资250亿元建设200条建筑陶瓷生产线。目前,已签约入园企业12家,其中配套企业6家。6家陶瓷企业已开工建设,计划总投资63亿元、建设84条生产线,年产建筑陶瓷6.

3亿平方米、产值126亿元,可实现税收5亿元,安排就业2.5万人。龙门陶瓷工业区还荣获了第七届中国陶瓷行业新锐榜"年度产区"称号。2011年3月下旬,中联陶瓷公司率先实现了点火试产,6月上旬第一批陶瓷墙砖正式诞下生产线。预计今年将有30条以上生产线点火投产。

为加快推进龙门陶瓷工业区建设,我市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具体工作:

(一)科学编制园区发展规划。按照高起点、高规格的要求,把龙门陶瓷工业区纳入蒙圩镇总体规划,充分盘活、回收国有土地,促进土地向园区集约、工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城镇集聚。请专业团队编制了龙门陶瓷工业区总体规划、一期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完成了园区的环评工作。

在规划中,除了明确陶瓷企业的布局和功能定位外,还明确了市场、医院、学校、邮政、电信、银行等综合配套服务设施。同时,在龙门陶瓷工业区1.5公里外、紧靠郁江规划建设了占地2000亩的棉宠作业区和龙门陶瓷物流园,进一步增强园区的承载力和吸引力。

(二)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计划投资4550万元建设中心大道6.3公里;投资4700万元建设龙门大道3.5公里;投资1500万元建设园区连接码头道路1.5公里;投资800万元建设园区连接南梧二级公路2.

3公里,投资6000万元建设桥梁3座;投资1240万元整治河道4.5公里;投资6600万元建设防洪堤12公里;投资1550万元建设集洪沟7.4公里;投资2500万元建设泵房;投资8982万元建设日供水1万立方米的供水系统,已经实现供水;投资360万元,35千伏、6.

1公里长的供电线路已经架设完成;投资1.4亿元建设泊位20个、年吞吐量3000万吨的棉宠作业区一期工程。上述总投资5.3亿元的基础设施建设已完成投资1亿多元。

(三)大力做好园区招商工作。积极利用工业园区平台,依托西江黄金水道,充分发挥资源、产业、区位、人脉等优势,注重延伸产业链条,采取以商招商、会展招商、蹲点招商、专业招商、代理招商、"飞地招商"等有效形式,大力开展园区招商工作,努力把龙门陶瓷工业区建成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示范基地。重点加强佛山陶瓷企业的转移招商力度。

(四)加强园区体制机制改革。按照"一园多区"的管理模式,6月份争取成立了处级单位的长安工业集中区管委会,对下辖的长安产业园和龙门、木乐、造船四个工业区进行统一、精干、专业、高效的管理。同时成立科级单位的龙门陶瓷工业区管委会,任命市政府办一名副主任加强对龙门陶瓷工业区推进的协调和管理。

陶城报:对于桂平陶瓷产业的发展,在党的方针政策领导之下,您认为未来的蓝图什么样的?

杨评防:随着龙门陶瓷企业实现点火投产,桂平陶瓷产业的发展掀起了崭新的一页。我们有信心、也有决心,龙门陶瓷工业区一期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实现年产建陶10亿平方米,年产值40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8万个,实现年税收10亿元以上。

我们再用5至10年时间,把园区扩大到4万亩,建设成为全国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环保最先进、可持续发展的集约化建陶生产基地,建成国家级陶瓷研发中心、检测中心、培训中心、展览中心和物流中心,建成全国乃至世界的瓷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