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杨靖宇将军的最后足迹

2017-06-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来到白山市,有一位著名人物我们不得不提,他就是抗日英雄杨靖宇.白山市的靖宇县更是因为他的牺牲而得名,杨靖宇在靖宇县度过了生命最后的10来天,这10多天究竟是一段

来到白山市,有一位著名人物我们不得不提,他就是抗日英雄杨靖宇。白山市的靖宇县更是因为他的牺牲而得名,杨靖宇在靖宇县度过了生命最后的10来天,这10多天究竟是一段怎样的岁月?导致英雄洒下热血?我们决定开始追踪。

在靖宇县的西南角,有一所杨靖宇小学,当我们赶到学校的时候,看到10几个学生正在玩一个游戏,这是学校里一直流传下来的跳皮筋的游戏。

“十冬腊月天,松柏枝叶鲜,英雄杨靖宇,长活在人间。”

“我们以前的靖宇县叫做蒙江县,因为杨靖宇将军死了,所以我们改名叫靖宇县。

杨靖宇,原名马尚德,河南确山县人。9.18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整合东北上百支抗日武装,组成东北抗日联军,简称抗联,下辖11个军。杨靖宇担任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杨靖宇运用他那行云流水般的游击战争艺术,在林海雪原中与日寇艰苦奋战,是抗联历史上最精彩、最动人的篇章之一。

经过打听,我们得知靖宇县有一位姓黄的老抗联至今还健在,虽然82岁了,但人们仍然习惯叫他黄孩子,因为他加入杨靖宇部队的头一年,还只是一个13岁的少年。

1935年6月30日在法国巴黎出版的《救国时报》上这样描述他: “他深受人民的爱戴,东北人民把他看做有能力、有希望、能收复失地的民族英雄”,这么描写。

1940年2月8日,杨靖宇率残部退入靖宇县。那时候靖宇县还叫做蒙江县,伪满32团900多人尾追进入蒙江,有人提议迅速转移,杨靖宇不肯。他把部队带到敌人必经的那尔轰6号桥设下埋伏。黄孩子当年作为一名传令兵也参加了这场战斗。

这场战斗以日军扔下70多具尸体而结束。战士们忙着打扫战场,杨靖宇则靠着一棵大树站着,一声不响地凝望着前方,多次绝处逢生的杨靖宇可能自己都没有想到,这是他人生中指挥的最后一场伏击战。此时此刻的杨靖宇,正遭遇生命中最艰难的岁月。

近2个世纪以来,资源极端匮乏的日本,面对号称东亚第一资源宝库的中国东北,有着狂热的领土野心。“9.18事变”以后,日本政府逐步把东北变成了一个边疆省份,苦心经营。而杨靖宇和抗联的活动,则严重地打乱了日本的如意算盘,好比眼里飞进了沙子,是绝对不能容忍的, 70万关东军重重地关上了东北的大门,荷枪实弹地来围剿这几支孤军。这是一场实力悬殊的较量。

杨靖宇的名字出现在关东军的绝密文件中,内容如下:“杨靖宇头脑清晰,富于组织之天才,军事手段狡颉多变,极具威胁”。关东军总司令武藤信义仔细阅读关于杨靖宇的资料,只说了一句话:“小小的满洲国,大大的杨靖宇!”1939年度要捕杀的抗日高级干部中,第一名就是杨靖宇!

天气实在太冷了,我们在密林里燃起了一堆篝火,黄孩子跟我们说,当年他的战友们也多么需要一盆火啊!但整整2个月,气温零下40多度,战士们居然没敢点一堆篝火!因为在这白雪皑皑的长白山,只要一生火,火光照出老远,青烟飘上树梢,日本飞机就会像苍蝇一样扑上来。

前方送来消息,日军在蒙江县实行残忍的“撤村并屯”制度,所有的居民都赶到几个封闭的居民点集中管理,粮食强制收缴,统一配给,并修筑炮楼严密封锁。以切断抗联的粮源、兵源、医源、枪源。

岸谷隆一郎,伪满洲国通化省警务厅厅长,日军围剿杨靖宇部队的军事总指挥,为了追踪杨靖宇,岸谷隆一郎专门成立了24支所谓的讨伐队,这是由飞机、汽车、山炮装备出来的快速部队。 讨伐队打着火把跟踪,胁迫老百姓背着给养跟着。日本飞机贴着树梢飞,机组人员肆无忌惮地对着地面指指点点,撵得抗联战士满山跑。为了追杀杨靖宇的300多号人,岸古动用了7万5千人的庞大军队,双方兵力对比是200:1。

2004年11月5日,正是深秋。我们突然遭遇到长白山地区今年的第一场鹅毛大雪!这场雪来得又快又猛,持续12个小时不退,眨眼的功夫就把大地披上了一层银装。

大风雪刚停,居民楼里的小孩就急不可耐地跑到院子里来玩雪。长白山区的小孩似乎一生下来就爱玩雪,气温已经是零下10度,但孩子们显然没有受到低温的任何干扰,他们玩的很欢快。这些天真烂漫的孩子当然想不到,对于70年前的抗联战士来说,长白山冬天的风雪却是灾难。

夏天还行,夏天他不敢上林子里啊,他有多少敌人他也不敢来,那净是原始林啊,那子弹,这个树都打不过去,冬天就不行了,冬天一个断吃的,一个跟雪蹓子。

有的抗联战士半年都不洗澡,身上气味大,日本人的军犬容易识别;但长白山多温泉,一些小河常年不冻,战士们趟水过去,能够消除气味。

这个用石头和木棍搭成的简易棚子曾经是抗联战士的密营,密营是抗联在深山老林的秘密宿营地。储存有粮食、布匹、枪械、药品等赖以生存的物资。密营是杨靖宇的一个创造,也是抗联与土匪的重大区别之一,更是抗联孤军对抗日寇长达14年不败的重要原因。

有了密营,就等于有了根基,战士们冬天就不用被动地下山筹集粮食了。杨靖宇之所以率部转战蒙江,是因为蒙江境内建有各种密营70多处。但杨靖宇刚进入蒙江就立刻发现,这70多个密营,早已被人破坏殆尽,杨靖宇一夜之间突然陷入弹尽粮绝的境地。

这是日本记者拍摄下的惟一一张程斌的照片,程斌跟抗联以前所有的叛变人员不同,他从小跟随杨靖宇,他对杨本人更是了解很深,常常凭猜测就能知道杨靖宇的大致去向。据关东军档案记载,程斌投降以后,凶狠地摧毁抗联的补给生命线——密营!以切断杨靖宇的粮道。后来有人说,杨靖宇成也“密营”,败也“密营”。

失去了密营的杨靖宇部队,极度的饥饿、极度的疲惫,极度的寒冷,他们还能够坚持多久?

就把这个土敲一敲,不敲一敲有泥土啊,一敲就这么吃,那不还有土吗?有土没有关系,人吃土不犯病,饿了啊,不管那个,土不土的,只要能充饥就行啊,知道吗?为什么不洗洗呢?拿啥洗啊?冬天你走一天也看不着水的地方啊,这个也能吃吗?这个没什么味儿,不苦,你尝尝,不苦,这个有点儿甜呐,这个还好咽。

其实冬天他跟着雪蹓子他也打不败我们,就把我们饿败了,饿败了,饿完了,你吃树皮吃青苔,吃一顿两顿,你再吃都拉不下来了。那你还怎么着?生把我们饿完了。

这里是靖宇县的马架子村,1940年2月18日,饥寒交迫的杨靖宇部队在这里遭到日军的重兵围堵,战斗极其惨烈,杨靖宇部队伤亡殆尽。

作为军事家,杨靖宇不可能不清楚,这是一场根本无法取胜的战斗,这时候有人提出,是否由小股部队护送杨靖宇进苏联,暂时避敌锋芒?杨靖宇不肯。杨靖宇本人在马架子村也已经突出重围,但他也没有跑,为了寻找失散的伤员,他在这里滞留了3天,以至于重新被敌人咬住了。

尽管形势非常严峻,但是杨靖宇还是能跑出去的,在这100天之内,杨靖宇竟五次分兵,把活路留给了同志们,把死路留给了自己,因为当时日军讨伐队的目标,有山林队不打山林队,打抗联,有抗联不打别的抗联,打杨靖宇,目标就是杨靖宇。

刘贤,原杨靖宇纪念馆的馆长,她从铁柜子里给我们拿出小心珍藏的一本旧相册,刘大姐告诉我们,这是靖宇县一个老太太无意中捡到的。

原杨靖宇纪念馆馆长:刘 贤

“事实上这是一本极其珍贵的宣传画册,这本画册的外观已经损坏,刘大姐用相册把里面的照片和文字完整地保存了下来,这些照片全部由日本随军记者现场拍摄,详细记载了抓捕杨靖宇前后的基本过程,名字叫《阵中日记》。”

在研究杨靖宇方面,可以说是第一手资料,这是惟一的,第一手资料。

在那个年代,杨靖宇没有留下任何只言片语,所以,他在生命最后时刻的表现完全是被他的敌人记录下来的。

开车从靖宇县城出发,向西南方向走2公里,拐一个弯,就到了一个叫三道崴子的山谷。1940年2月22日下午,杨靖宇孤身来到了这里。

采访:李立斌

“三道崴子离县城很近,只有2公里,三道崴子地形是三面环山,只有一个出路,这条路一旦卡死,就是一个死胡同,杨靖宇走到了这里,那也就走到了绝境。”

杨靖宇跑到了县城边上吗?几个进山打柴的农民无意中暴露了杨靖宇的行踪,岸谷隆一郎微微有些紧张。他与杨靖宇作战多年,在这位只闻其名的中国将军手上尝尽了挫折。这回杨靖宇只剩一个人了,而自己却指挥着75000人的大军。

饥饿、伤病交加,此刻的杨靖宇已经奄奄一息。昨晚是元宵节,正是万家团圆的时候,杨靖宇却躺在三道崴子的一个冰冷的破土洼里,度过了他生命中最后一个夜晚。我们无法得知此刻的杨靖宇心里在想些什么,是想起了远在河南确山县老家的母亲和妻子和两个儿女吗?还是在惦记那些被失散的战友们呢?或者实在是太疲惫了,将军干脆什么也没有想,沉沉地昏睡过去了。

讨伐队是从山坡南侧摸上来,林子里静悄悄的。几乎处于半昏迷状态的杨靖宇突然觉察到什么,像狮子一样跳起来,并迅速向山顶撤退。《阵中日记》里这样描述他: “杨靖宇高大的身影在密林里飞奔,“他手长脚长,像一只鸵鸟,跑动时双臂高高地摆过头顶,在雪地里快得难以形容”。”

看守纪念馆的王老汉自愿带我们重新走一遍杨靖宇当年在这面山坡上边打边撤退的路线,沿着将军曾经走过的足迹,现在已经修筑了一条长廊和台阶。

杨靖宇冲到的最高处现在已经修了一个亭子,这里是一道山梁,有经验的战士一般抢先占领山梁,第一视线开阔,第二是方便撤退,但杨靖宇发现敌人已经抢占了制高点,只好从山梁的另外一侧撤退下来,路两旁的许多松树都曾经见证过杨靖宇将军最后的英姿。

极度疲劳、几乎要虚脱的杨靖宇人生中第一次被敌人逼回到了山谷,这里有一眼温泉,冬天河水不冻,将军只好跳着石头过河,且战且走,最后闪到了一棵大树后面,提着双枪还击。敌人动员他投降,得到的回答是一梭子子弹,接连打倒了6个人。岸谷隆一郎低声地下达命令,“干掉他算了!”

狙击手张昔若阴恻恻地从榆树后转了出来,他是猎户出身,外号“锁喉枪”。他接到命令,只开了一枪一颗罪恶的子弹啵的一声击中杨靖宇的心脏。杨靖宇天旋地转,最后扫了一眼他万分热爱的祖国山河,1米92的个子,顺着大树缓缓坐倒——将军牺牲的时间是1940年2月23日16时30分。

很多学者研究到这一段的时候,常常有一种感觉挥之不去:直到牺牲的那一刻,无论战友还是敌人,都不相信他会死,因为在他们心中杨靖宇已成为一位“中国战神”。

“杨靖宇生前死后都是日本人非常敬仰的英雄。杨靖宇牺牲之后很久,他们都没敢过来,他们不相信打死的是大名鼎鼎的杨靖宇,据伪满洲国一家杂志(《阵中日记》)报道,(得知)确实打死的是杨靖宇,他们没有一点快乐感,反而呜呜地哭了起来。”

岸谷隆一郎充满困惑,杨靖宇究竟靠什么,在不可能的情况下坚持战斗这么长时间?他用随身的军刀亲自划开了杨靖宇的胃,里面只见到树皮和棉絮。岸谷震撼了,死在他手下的是一位旷世英雄!《阵中日记》记载,这个双手沾满了中国人民鲜血的刽子手“默然无语,一天之内,苍老了许多”。

这位日军穷毕生精力研究中国人心理的侵略者,后来调任日伪山西省生长,他内心的折磨却越来越浓,终于用氰化钾毒死自己的妻子和儿女,然后用曾经挑过杨靖宇肠胃的同一把军刀,挑破腹部自杀身亡。他在遗嘱中写道:天皇陛下发动这次侵华战争或许是不合适的,中国拥有象杨靖宇这样的铁血军人,一定不会亡国。

当杀害杨靖宇的枪声响起之际,日本人已经用暴行在全中国人民的心灵里划下了一道流血的伤口,一眼深藏在民族记忆底层、永远不会枯竭的泪泉。杨靖宇的名字,成了一种不死的象征,一个催人激奋的源泉,一支进攻的号角。

1945年抗战胜利以后,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彭真评价说:“中国共产党人20多年来有三件最艰苦的事:第一,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二,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第三,东北抗日联军的14年苦斗。

1946年2月,为纪念杨靖宇,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发布命令:把杨靖宇牺牲的蒙江县改名为靖宇县,牺牲的三道崴子所在保安村改名为靖宇镇,以抚慰将军在地下的英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