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有几个抗日小英雄王二小?(文图)

2017-05-3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道哪儿去了.不是他贪玩耍丢了牛,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这首名为<歌唱二小放牛郎>的爱国歌曲已经在民间传唱70年了,他热情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道哪儿去了。不是他贪玩耍丢了牛,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这首名为《歌唱二小放牛郎》的爱国歌曲已经在民间传唱70年了,他热情地讴歌了抗日战争时期13岁的少年王二小机智勇敢地与敌人斗争,将敌人引入八路军伏击圈,而自己却英勇牺牲的感人故事。王二小的故事还先后被编入小学语文课本,写成小说,拍成电影、电视剧,制作成连环画、动漫等艺术形象,几乎家喻户晓。

平山县滚龙沟王二小(闫福华)雕像

王二小究竟是一个艺术形象?还是真有其人?这不免是很多人想知道的一个问题。近年来,在一些地方出现了争抢"王二小故乡"名分的现象,如“来源说”和“平山说”,这让很多人产生疑问,究竟哪个是真的?另一方面,某些无良公知宣扬历史虚无主义,歪曲否定中国革命史,对王二小英雄行为也横挑鼻子竖挑眼,他们不去指责日本侵略者的残暴行径,却用西方“普世”教师爷的口吻称王二小参与战争是一个“悲剧”。

对此,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加以研究和澄清。

一、王二小首先是一个艺术形象。说起王二小,不能不说当年的《晋察冀日报》,是晋察冀日报让“王二小”一夜成名。1942年1月元旦《晋察冀日报》第83期“老百姓”副刊刊登了方冰作词、李劫夫作曲的《歌唱二小》歌曲,这是有据可查的。

至于,媒体上很流行的一种说法;“王二小牺牲后,《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这条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根据这篇报道,在1942年创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这一说法是缺乏事实依据的。

据河北省社科院王晓岚发表在《新闻写作》上的《关于晋察冀日报的一则误传》对此进行了详细调查和考证。文章指出,没有证据证明《晋察冀日报》报道过王二小的事迹。王二小是一个复合人物,是抗日根据地众多小英雄的综合的艺术形象。

所以《晋察冀日报》不可能报道一个虚构人物事迹。这一点,在词作者方冰生前回忆录和他人的回忆里得到证实:方冰本人1995年在《新文化史料》第四期上发表《〈歌唱二小放牛郎〉故事歌的产生》。他说:“一天我和劫夫坐在房前的台阶上晒太阳,谈起这大半年各自的经历,可歌可泣的人物和故事,实在太多了,彼此都感叹不止。

于是大家相约把那些动人的材料写出来,纪念英雄们,也激励大家,同时给后人留下一个时代的见证......几天以后冀中军区召开了一个庆功大会,由抗敌文工团公演了这首歌,歌曲便流传开来。

《晋察冀日报》知道了,很快就发表了这首歌”;《歌唱二小放牛郎》传唱开来以后,阜平县、唐县、平山县等都说是他们县的。对此,方冰说:“你们不要争,你们每县都有这样的好孩子。” 艺术来源于生活。事实上,当年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到处都活跃着儿童团员的身影,各地都涌现出了王二小式的少年英雄,正是他们的英雄事迹给了作者创作灵感。

平山县滚龙沟村《晋察冀日报》总编辑邓拓和夫人丁一岚旧居

摄于2003年7月13日平山县滚龙沟村 :抗日小英雄王二小(闫富华)墓

二、真实的“王二小”不止一个。那么,生活中有没有真实的王二小呢?回答是肯定的。艺术来源于生活,“王二小”既然是复合人物、综合艺术形象肯定有其生活的原型。这在“王二小故乡”之争现象中也能得到证实,在《歌唱二小放牛郎》被传唱70多年之后,“王二小究竟是哪里人?”一直存在争议,不少地方都认为王二小是自己当地的英雄。比较典型的当属“来源说”和“平山说”。

涞源版王二小。据百度百科介绍,王二小,真名王朴,广为人知的少年抗日英雄。1929年1月22日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村里的儿童团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

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那一天,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们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们,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鬼子发现上当后,先是残忍地斩去二小右手的五个手指,又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把他弱小的身躯摔在一块大石头上!

八路军一举全歼此股日寇,战斗结束后,几个战士扑向流着鲜血的二小,当时他还活着,大家把他和另外两名受伤八路军战士一起送到刘家庄,可惜伤重无治,为国牺牲。

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刘家庄的山坡上。.....牺牲时年仅13岁。

平山版王二小。位于平山县滚龙沟山上的王二小纪念碑碑记,这样写道:王二小,原名阎富华,乳名二小,1929年5月18日生,生前居河北省平山县滚龙沟村,任儿童团长。1941年9月16日,日军向晋察冀日报社驻地滚龙沟扫荡,正在站岗放哨的王二小看到“消息树”倒下,马上叫伙伴通知报社人员转移,自己佯装给日军带路,拖延时间掩护报社人员转移撤退,二小把敌人带路伏击圈后,欲抱住一日军跳崖同归已尽,却被背后敌人敌人刺中,跳下悬崖而牺牲。

这时,报社武装梯队发起冲锋,将日军全部歼灭。.....牺牲时,年仅12岁。

平山滚龙沟王二小(闫福华)纪念碑

无论是涞源版还是平山版“王二小”,他们的事迹都有《歌唱二小放牛郎》的影子。两地都声称方冰、李劫夫为自己的英雄创作了歌曲。两地也都为自己的英雄“王二小”建立了纪念碑、烈士墓等纪念场所。涞源县建有王二小塑像、纪念碑,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在二小的家乡上庄村还建设了“王二小希望小学”。而平山滚龙沟的“王二小”纪念碑、墓地、雕像俱全,包括旧居、牛棚都较好地保存下来。

很难说清楚,他们那个是真实的“王二小”。可以说,他们都是,又都不是。他们都像王二小,但具体细节又有所不同。比如,来源版“王二小”牺牲时为1942年10月,而《歌唱二小放牛郎》在当年的元旦就发表在报刊上,在民间开始传唱了。

而平山版“王二小”(闫福华)就生活在当时《晋察冀日报》所在地滚龙沟村,但他却不姓王,只是乳名二小。滚龙沟村和“王二小”一起放牛的83岁老人史林山依然健在,也是王二小牺牲的当地唯一见证者。

出现“王二小故乡”之争,其实并不难于理解,生活的原型不等于艺术形象本身,而艺术形象的王二小正是众多“王二小”们的代表。参考二者的牺牲时间等因素,平山的闫福华可能更接近于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的生活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