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长庚的故事 恢复“程长庚故居”乃当务之急 刻不容缓

2017-12-1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程长庚先生是潜山县王河镇程家井人,少小习艺弹腔,后入京师,在三庆班任班主及当家老生达三十余年,并兼任精忠庙会会首,统管京都菊部.在任期间:他扶人之危,济人之困,慧眼识才,培育英才;他爱国爱艺,乐业敬业,守信重道,严于律己;他一专多能,观众称道,管理剧务,极端负责.尤其是在京.徽嬗变的历史时期,他把昆曲.弋阳.梆子诸种声腔熔于皮黄之中,使当今号称"国剧"的京剧在徽调的基础上形成,并且创办"四箴堂"科班,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京剧表演艺术家,为京剧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

程长庚先生是潜山县王河镇程家井人,少小习艺弹腔,后入京师,在三庆班任班主及当家老生达三十余年,并兼任精忠庙会会首,统管京都菊部。在任期间:他扶人之危,济人之困,慧眼识才,培育英才;他爱国爱艺,乐业敬业,守信重道,严于律己;他一专多能,观众称道,管理剧务,极端负责。

尤其是在京、徽嬗变的历史时期,他把昆曲、弋阳、梆子诸种声腔熔于皮黄之中,使当今号称"国剧"的京剧在徽调的基础上形成,并且创办"四箴堂"科班,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京剧表演艺术家,为京剧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在中国戏剧史上享有"剧神"、"伶圣"、"徽班领袖"、"京剧鼻祖"、"京剧之父"、"优人大成至圣先师"称誉。

程长庚不愧是皖山皖水这片山川蕴蓄雄浑的丰疆沃土培育出来的,正如研究程长庚的倡议者且具有卓越功绩的原文化部常务副部长高占祥同志所概括的那样,他不仅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而且是一位勇于开拓、善于独创的改革家,是一位善于组织、善于管理的活动家,是一位因才施教、悉心育人的教育家。在号称"国粹"的京剧史上,做为家乡人民为曾出现这样一位杰出的艺术家、改革家、活动家、教育家而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荣耀。

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振兴京剧艺术,自二十世纪年代初起,各级政府及文化主管部门就非常重视程长庚京剧艺术的宣传与研究,多次组织召开大型学术研讨会与纪念演出活动。在程家井拍摄了文艺专题片《程长庚——徽班故里随访》多次在中央和省市电视台播放,随后又有文艺新作《伶圣程长庚》、《大老板程长庚》相继问世。

经市政府批准程长庚故居遗址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安庆还立有程长庚高2.7米的铜质塑像,程长庚已成为家乡人民的无形资产,宣传、推介天柱山旅游的名片,另外,县博物馆先后搜集整理了大量有关程长庚的珍贵资料,并在馆内新辟"程长庚陈列室"较为系统地展示其艺术生平。

现因程长庚陈列室规模狭小,展示内容与旅游配套设施单调,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所以恢复程长庚故居乃当务之急,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恢复程长庚故居对于弘扬京剧国粹,促进戏剧艺术的发展,将起到显著的推动作用。程长庚故居座落在国家风景名胜天柱山南麓,与国保"薛家岗"遗址相邻,将极大的丰富天柱山文化旅游内涵。这对于开辟我国乃至东南亚汉文化京剧溯源旅游市场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也为"文化旅游兴县"战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程长庚故乡人民对恢复程长庚故居热情高涨,通过协商达成协议,提供一百五十亩土地,并愿意为程长庚故居恢复工作,献计献策,出人出力。

恢复程长庚故居主要分为六大功能区,具体内容为:

1、徽班溯源。主要展示程长庚青少年读书、生活、从艺等故事,以及介绍"五世堂"、"四箴堂"、"积善室"、"同乐堂"、"王家班"等徽班艺人活动情况。

2、戏乡风情。展示潜山悠久的戏剧历史,弹腔班社,传统剧本剧目等。

3、梨园茶香。以展示天柱山茶文化为主,营造饮茗看戏浓郁氛围。

4、精忠会首。展示程长庚进京后,由三庆班主至三大徽班、直至三十多个班社精忠会首领的历程。

5、剧神遗踪。展示程长庚德艺双绝史料,并对地方剧种(弹腔、高腔、黄梅戏)深远影响和地方剧种进化发展过程。

6、伶圣丰碑。以实物、壁画展示程长庚改革创新,使汉剧西皮与徽剧二黄溶为一体,为京剧主唱腔打下坚实的基础。

潜山县委、县政府及有关单位已将程长庚故居恢复工程申报立项,列入潜山县旅游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进入详规与方案设计,国保单位"薛家岗遗址"本体保护一期工程已基本完成,为使"程家井"与"薛家岗"两轮驱动,并驾齐驱,驶入文化旅游快车道,呼吁有志之士积极参与,献计献策,广泛招商引资,恢复"程长庚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