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宁雕塑将于8月底迁回原址 曾有人想出钱买雕塑

2017-06-0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昨日,有媒体报道称,前不久"走失"的赖宁雕塑将于8月底迁回原址.至此,由此引发的有关赖宁事件和赖宁精神的争议也暂时告一段落.有人认为,英雄赖宁,在当年泛政治化英

昨日,有媒体报道称,前不久“走失”的赖宁雕塑将于8月底迁回原址。至此,由此引发的有关赖宁事件和赖宁精神的争议也暂时告一段落。

有人认为,英雄赖宁,在当年泛政治化英雄宣传下,已经成为那个时代的政治符号,在当下社会,肯定会被重新解构甚至质疑。但赖宁的精神价值不应被质疑,不管是否应该提倡,

舍己为人的牺牲精神在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

一尊高约2米的汉白玉雕像,被搁置在堆放杂物的废旧仓库的院子里,雕塑底座的四个角已经被磕碰得没有了棱角,雕塑身上,除了斑斑痕迹,还泼洒着油漆。

这就是近日从太原街头消失的赖宁塑像,如今与一些废椽烂檩为伴。这座雕像前不久从十几公里外的闹市区移来,暂时栖身在山西太原杨家峪乡长江村的这处废弃小院里。

“赖宁”突然没了

8月11日,山西省太原市东仓巷,矗立在巷子里近20年的赖宁雕塑突然消失了,此后,居民和媒体利用各种途径“寻找赖宁”。

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东仓巷,若不是因为赖宁雕塑消失引发热议,谁也不会留意这条狭窄的偏僻小巷子。

这是一条闹中取静的巷子,整条巷子长短不足千米,路面狭窄,两辆车无法并行。巷子的中部,靠北是山西省军区第二干休所的家属楼,靠南是山西省工会陈旧的公寓式家属院。

赖宁的雕像被移走前,一直矗立在新修的干休所门卫房靠左的地方,前面有一个花坛。如今,花坛早已被拆除,雕塑和花坛所在的位置,地面已被水泥硬化。

60岁的郭贵宝为山西省工会公寓家属院看门已近10年,坐在大门口的板凳上,每天他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赖宁雕塑。

今年年初,干休所开始整修小区前的门面房。大约在5月中旬的一天早上,郭贵宝看见赖宁像被移走了。

那天,拉走赖宁像的是一辆福田卡车,因为雕像太沉,人工无法直接把雕像搬上车,随后来了一辆铲车。

当时,郭贵宝看见,雕塑被一块布蒙住,缠上绳子后被铲车放上卡车。他原本以为,等干休所门前的地面水泥硬化好以后,赖宁的像还会被拉回来,但直到最近看了媒体报道,他才知道,英雄的雕像回不来了。“他挎着小书包,戴着红领巾,样子非常可爱,”郭贵宝说,汉白玉质地的赖宁雕塑是个全身像,此前媒体中出现的图片都不是东仓巷的这个赖宁雕塑。

学习热潮下建赖宁塑像

已经70岁的巷子老居民窦建国说,赖宁的雕像伴随了自己近20年,之前,每天和老伴买菜都要经过赖宁像,有时走路累了,他就拿出随身带的小折叠凳在雕像前的柳树下歇一歇。

80多岁的李献成老人从小就居住在干休所对面,他称“赖宁曾是自己的老邻居。”

在东仓巷,对赖宁像有着怀旧情结的居民大有人在。

赖宁,曾经是许多“70后”、“80后”学生的学习榜样。

1988年3月13日,四川省石棉县,年仅14岁的中学生赖宁为了扑灭突发山火,保护电视地面卫星接收站的安全,主动加入了扑火队伍,在烈火中奋战四五个小时后遇难。同年5月,共青团中央,国家教委授予赖宁“英雄少年”光荣称号。

1994年前后,在全国上下掀起“学习小英雄赖宁”的热潮下,山西省总工会、省军区第二干休所、杏花岭区鼓楼街道办、太原市园林局等近10家单位共同出资建成这座高约2米的汉白玉赖宁全身雕像。

太原市杏花岭区安监局副局长尹继龙,对于当年赖宁雕塑落成一事还历历在目。

1994年期间,尹继龙担任东仓巷所在的鼓楼街道办副主任。他告诉记者,那时东仓巷的整条街道环境绿化比较好,但总觉得缺点什么,才决定立一座雕塑,但对于立谁的像还曾有过争议。

“一部分人选择立雷锋的像,一部分人选择立赖宁的像,”尹继龙说,“最后采纳了干休所的意见,因为雷锋太久远了些。”

尹继龙称,当时包括省总工会在内的近10家单位参与出资,“最后太原市园林局出资最多,赖宁雕塑的安装和周围的装饰都是园林局安排人干的。”

尹继龙说,雕塑初建成那几年,每年都有一些学校会组织学生参观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