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广西大学陈保善博士

2017-08-1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2002年7月,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人事部.国家科学技术部做出决定,授予50名同志"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荣誉称号.决定称,此次受表彰的50名"杰出

2002年7月,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人事部、国家科学技术部做出决定,授予50名同志“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荣誉称号。决定称,此次受表彰的50名“杰出专业技术人才”是全国4100万专业技术人员的优秀代表,他们中有科学家、人民教师、医务工作者、农艺师以及工作在其他领域的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广西大学陈保善教授榜上有名,是广西惟一获此殊荣的科技人员。

能够在几千万的专业技术人才中脱颖而出绝非易事,荣誉之中包含着陈保善骄人的学术成就和良好的职业风范。我们来看看他身上各种各样的“头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000~2001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理事、广西植物病理学会副理事长……

陈保善是著名的真菌病毒学家,他在低毒病毒的分子生物学、植物病原真菌致病分子机理以及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等研究领域均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的研究成果先后在国际著名权威学术刊物《科学》(Science)、《欧洲分子生物学学报》(EMBOJ.

)、《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等上发表,并获得一项美国专利。 负笈海外刻苦攻读陈保善籍贯广西武宣,出生于一个壮族家庭。他1982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广西农学院植保系,同年考入华南农业大学植病系读研究生。

1985年获硕士学位后,他放弃了开放地区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回到了母校——广西农学院,在植保系任助教,开始他传道受业解惑的教师生涯。由于教学和科研工作出色,1987年他被选派到澳大利亚留学。

在澳大利亚Adelaide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他学习刻苦,肯钻研,很快地在科研方面小有成就。20世纪80年代末,他就已经在研究当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昆虫媒介传播病毒的专化性识别的机制问题研究,他出色的科研能力博得了同行们的认可和赞誉。

在Adelaide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陈保善就有了回国的打算,他觉得应该为自己的国家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但在跟国外同行的交流和一起工作时他发现:自己的知识层次还应该再上一个台阶,还应该多学点东西,以便将来可以为国家做更大的贡献。

1991年,陈保善来到美国,在Roche分子生物学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工作,1994年晋升为该所研究员。1995年起他转到美国马里兰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任高级研究员。


在美国工作期间,陈保善在低毒病毒的分子生物学、植物病原真菌致病分子机理以及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等研究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创造了几个世界第一,成为国际上有影响的真菌病毒学专家。他在世界上首次建立了真菌病毒的转染系统,为真菌分子病毒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在美国《科学(Science)》杂志上发表这篇论文时其审稿人这样写到:“他的结果对使用低毒病毒来控制植物病原真菌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启迪作用,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该成果还于1997年获得美国发明专利;首次揭示低毒病毒对真菌毒力的调节是通过影响G-蛋白信号传导系统,推动了从植物、动物到医学真菌致病性和毒力调节的分子机理领域研究的进展;首次阐明了双链RNA低毒病毒从cDNA转基因真菌中再生的具体过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分子比较真菌病毒学系统,实现了病毒基因组成与真菌毒力及其特异性状的相关性的定性与定量分析,为设计更为有效的生防病毒及其制剂来控制板栗疫病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思乡心切回国报效
在美国的最后几年,陈保善开始了对当今世界病毒学研究最重要的前沿领域之一的病毒宿主因子这一难题的研究。病毒宿主因子是宿主(包括人类、动植物和微生物)产生并帮助病毒复制增殖的一类物质。

阐明病毒宿主因子的性质和作用机制,将能为人类控制因病毒引起的各种疾病提供理论依据和应用手段。陈保善初步建立了一个全新的研究病毒宿主因子的系统,而此类研究在全世界仅有几个高水平的实验室能够开展。

该课题一旦研究成功,那些一直困扰人类的病毒感染性顽疾如爱滋病、肝炎、流行感冒等将可望可以有效地进行预防和治愈,这在人类生物与医学史上将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系统日趋完善,此时陈保善一直存放心里的一个念头也越来越频繁地闪现出来,他想着:应该回祖国去,让自己的研究在祖国开花结果。

1999年2月,借回国探亲之机,陈保善来到广西大学进行考察访问,向校领导谈及他想回母校工作的愿望。除了请学校协助他申报国家有关科研项目外,他没有向学校提出任何个人生活和其他的待遇要求。1999年冬,他放弃了美国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举家回国,回到了曾经哺育过他的母校——广西大学。

由于学校当时的条件所限,他回国之初就住在一套70多平米的旧房子里,不久后学校集资建房,他才搬到120平米的新房子里。谈及刚回国时的一些情况,陈博士说,我第一个月领到的工资就700多元,实验条件也很有限,跟美国的工作与生活环境是无法相比的。

他说,正因为如此,我才更觉得有必要回国,国家的发展、广西的发展确实太需要人才了,可以回来做点事情,心里很充实,其他的也没想太多。

因为陈保善卓越的科研成就,2000年3月教育部破例允许广西大学在没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分子生物学)的情况下,同时报送学科岗位申请和特聘教授候选人。2000年9月,陈保善被聘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第三批特聘教授。

励志科教勤耕不辍
回国后,陈保善致力于建立和完善一个研究病毒-宿主相互作用的全新的实验系统,来研究属于现代病毒学最前沿领域之一的寄主因子。经过努力,他成功地建立了以携带低毒病毒cDNA并且产生有活性的病毒mRNA前体的转基因真菌为原始材料的可用于克隆病毒的宿主因子基因的一个崭新的、优秀的模型系统--低毒病毒/板栗疫病菌系统。

由于该系统兼具了酵母的易操作性和类似于拟南芥的基因组规模和多细胞结构,因而可以用简单、方便、快速和可靠的分子遗传学手段,直接克隆和鉴定出一系列的宿主因子基因。

目前,他领导的实验室已定位和鉴定了一批与病毒的复制有关的新的宿主因子基因,其科研成果在该领域处于世界先进水平。此外,他领导的课题组也在进行利用阻断宿主因子原理,来培育新型抗病毒农作物的研究。由于他研究的课题的重要性和自身卓越的科研能力,他主持的科研项目获得了国家许多重要基金的资助,其中包括国家“863”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转基因植物研究与产业化专项和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等。


在承担繁重的科研工作的同时,陈保善还担任了广西大学分子遗传研究所所长、微生物及植物遗传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重点建设学科“生物技术和亚热带资源”的学科带头人。

作为学科带头人,他积极鼓励和扶掖青年教师和科研人员的成长,在学术思想的形成、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等方面,都给予年轻同事毫无保留的建议。目前广西大学分子遗传研究所副教授职称的青年教师每人都至少主持一项国家级科研项目。


作为研究生导师的陈保善每年还有很多的教学任务,目前他带着4名博士研究生、9名硕士研究生,还承担本科生毕业论文研究的指导任务。在教学工作中,他注重教书育人,坚持以德治学,在要求学生大胆创新的同时,严格遵守科学道德、坚持实事求是,并力求在研究生培养目标、培养方法和培养质量上做到与时俱进。


超负荷的工作任务使得他的作息时间迥异于别人,如果不出差,他通常都是上午7点半来到办公室,晚上11点左右才离开,有时甚至到午夜一两点钟。由于出色的工作和成就,回国仅两年多的陈保善就载誉累累:2000年被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广西壮族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科技人员”称号,2001年被国家教育部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2002年被广西壮族自治区总工会授予“广西五一劳动奖章”,2002年7月被中组部、中宣部、国家人事部和国家科技部授予“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


谦逊的陈保善总不愿意过多地谈到自己的成绩,他说,路还很长,需要做的事情太多,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每天晚上,他办公室的灯光一直闪烁到夜深,那一窗的明亮就是映照他探求科学之路的航灯,有灯如此,我们可以相信其前程必定辉煌无比。(陈瑞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