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当代青年书法现状扫描

2017-07-0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摘要:2003年12月举行的第二届流行书风流行印风大展(征评展),湖南有多名作者获奖.入展或入选,尤其在获奖的31位作者中,湖南占了7位.其中,刘桂成获一等奖,

摘要:2003年12月举行的第二届流行书风流行印风大展(征评展),湖南有多名作者获奖、入展或入选,尤其在获奖的31位作者中,湖南占了7位。其中,刘桂成获一等奖,唐荣、冷柏青获二等奖,王伟、胡紫桂、崔向君、文雨浪获三等奖,几乎占了整个获…

推荐关键字

2003年12月举行的第二届流行书风流行印风大展(征评展),湖南有多名作者获奖、入展或入选,尤其在获奖的31位作者中,湖南占了7位。其中,刘桂成获一等奖,唐荣、冷柏青获二等奖,王伟、胡紫桂、崔向君、文雨浪获三等奖,几乎占了整个获奖总数的四分之一。

他们的年龄都在三四十岁之间,且表现出强劲的上升势头。在以往的各级展览中,湖南也有获奖的情况,但只是单打独斗的个体行为,而像这次以团队的面貌出现还是第一次,故有人戏称为湖南现象。

与以往辽宁以手札为主或是广西以仿古制作为主等现象不同的是,湖南并不在形式风格上趋于明显统一,要说有特点的话,那就是如湖南人的性格一样,既有北方的粗放大气,又有南方的精致灵秀,表现出很强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从古代的欧阳询、怀素、何绍基到近代的齐白石,应该说,湖南的书法也曾有过辉煌的时刻;但到当代,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制约,湖南书法已落后于其他兄弟省份,且缺乏在全国较有影响的大家,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权威的缺失,有它不利的一面,也有有利的一面。不利在于,没有权威,也就没有了可供直接借鉴学习的依据,缺少一种向心力和凝聚力,也就不可能形成具有鲜明地域色彩的传承有序的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书法群体;有利在于,没有了权威条条框框的束缚,一是少了门户之见,二是在纵向上使目光投向更深邃更直接的传统,在横向上借鉴省外先进的书法理念,少了被动性,多了主动性,起点更高,视野更广,而当代传媒的发达也为此创造了有利条件。

这也是湖南近期书法兼收并蓄、融南北风格于一体的特征赖以形成的前提。

作为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湖南书法活动的参与者及湖南书法逐渐崛起的见证者,我仅就湖南当代青年书法的现状、特征及成因做一粗略的扫描。

1、书法小群体的崛起及其主要活动

小群体,也可叫圈子、社团、沙龙等,是一些志趣相投的人为了共同的爱好而采用的一种互相交流的活动方式,为自发组织。比较于半官方的协会,它更自由灵活和民主,具有一些协会不具备的优势。这种方式尤其在艺术圈里盛行,并正越来越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

以青年为主体的湖南书法小群体崛起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它们的出现,给较为沉寂的湖南书坛带来了活力。下面是近期活跃于湖南书坛的民间团体简要的情况介绍。

南楚印社:成立于1988年,是湖南较早的民间群众艺术团体。成员主要来自株洲、湘潭、长沙。随着一些老篆刻家的淡出,王徽、吴自明、陈勇、吴超、叶剑平、刘湘清已成为印社的主力。他们近期对湖南近代有较高艺术成就但不为国内熟知的篆刻家如黎泽泰等所做的历史勾沉及对湖南篆刻历史整理而出版的《二百年湖南印学简表》,填补了湖南在这方面研究的空白,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有《南楚印社》社刊出版。

洞庭印社:成立于1993年,社员主要来自常德地区,并遍及益阳、长沙及省外的山东。主要成员有刘泽荣、陈正国、卢志春、冯忠、李砺等。2002年出版了社员作品集《洞庭印最》。2003年11月,11位社员的作品参加了为庆祝西泠印社百年华诞而举行的国际印学社团精品博览会。

桃源书法群体:以张锡良为核心,田绍登、袁绍明、张国华等为骨干,形成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成员主要来自常德地区,虽没有严格的组织形式,但长期开展活动。以赵之谦书法入手,继而上溯到碑、民间书法等传统,在全国有较大影响,《中国书法》曾以桃源现象做过专题报道。

墨第一组:1996年成立于长沙,主要成员有吴自立、李凤龙、胡伟等,以前卫书法创作为主。1998年10月在湖南省博物馆举办98湖南墨第一组书法艺术展,1999年第一期《现代书法》作了专题介绍。2001年6月,成员及作品入编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的《亚洲当代书法思潮》《书法与当代艺术》,他们的创作被誉为把书法引向当代艺术的最有效、最活泼的形式。(洛齐《书法中的当代艺术》)。

永和书社:成立于1999年,最初的成员均来自岳阳地区,现已发展到省内和国内。主要成员有崔向君、肖文飞、文雨浪、王伟、王翔、陈文明、胡紫桂等。长期按时开展学术活动,每次都有不同的专题,成员有到中央美院、中国美院学习的经历,故能综合二者的特点,是具有较高学术素养的书法艺术团体。

2000年底在岳阳举办永和七子书法篆刻展(当时只有七名成员),次年移至长沙,在省内引起较大反响。这次流行书风展有四件作品获三等奖,三件作品入展。此外,书社还在各类书法网站举办展览,并有专门的论坛,成为书法网络最具影响力的书法团体之一。永和书社正越来越引起专家学者和媒体的关注。

雁阵书法部落:2002年初成立于衡阳,主要成员有冷柏青、刘晓斌、刘宜民、刘东来等。2003年7月在衡阳市举办雁阵书法部落书法作品展。有雁阵书法部落社刊出版。

中国锋尚书艺部落:2003年成立于长沙,主要成员有刘雄辉、胡伟、张韬、潘学兵、肖德荣等。定期出版《锋尚书艺》报。

此外,较有影响的还有以刘晓斌为组织者的长沙铁路总公司书法小团体,以张金生、唐荣为骨干的郴州书法小群体,及娄底的书法研究会等。

湖南书法的民间活动正是有赖于这些书法小群体才得以蓬勃开展。1999年12月,以墨第一组为召集单位,湖南省29位最有实力的青年书法家在长沙自发自费举办了有=█湖南当代青年书法艺术展,并出版了作品集。这是湖南首次由青年自发主办的大型书法艺术活动,它于湖南书法的重要意义现在也许还不能被人意识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逐渐显现出来。

之后,在此基础上,十位青年书法家自发组织在一起,准备策划一套丛书,并在北京办展。

为此,开展了一系列准备活动,并约请了沃兴华老师作为艺术指导到湘讲学。十位青年书家是田绍登、冷柏青、崔向君、周平、王奇志、袁绍明、刘小平、张金生、张国华、肖文飞。十本一套的《楚志墨湖南十人书法篆刻作品集》2002年初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这也是省内第一套自发出版的书法系列丛书。

对于书法氛围和经济条件较好的省份,也许是平常的事情,但于湖南,却有着不同一般的意义。由于资金的原因,北京的展览最终没有办成,但围绕此事而延续了近两年的学术交流活动却大大提高了湖南青年的书法艺术水平。

最近,湖南青年书法家自发组织的与北京举办联展的事宜正在有序的进行当中。

目前活跃于湖南书坛的青年书法家大多有外出游学的经历,时间虽有长有短,性质也可能不一样,由于湖南省内缺少在国内有影响的书法家,因此,众多的书法爱好者把目光投向了省外。他们的足迹遍及国内的许多艺术学院,尤以上个世纪末起成为一种潮流。

这种觉醒虽较其他省份来得晚些,但于艺术却仍为不失时机。只有走出去才有进步,在这些人心中已成为共识。他们当中,有一些是在职的书法痴迷者,有些是以书法为职业的自由职业者,有的是大学的书法老师,还有的是学生。下面是进入国内书法界较有影响的几所艺术院校进行书法专业学习的湘籍人员的情况的部分统计。

中央美术学院王镛工作室。1999年进修生:朱友舟;中央美院历年来只招收过四届本科生,在2000级五位本科生中,有三位来自湖南:彭育龙、薛锋、卢英;至今招收过三届研究生课程班,来自湖南的2002级有:张金生、崔向君、肖文飞,2003级有:梁山鸣、楚石、欧阳彩蓉。

中国美术学院书法专业。2000年以前的本科生:成琢、陈文明;1997年初,张金生、肖文飞等三人参加首届学院派书法研修班,田绍登、袁绍明、罗红胜参加陈振濂主持的学院派书法助教班,并于1998年进京举办汇报展;此后进入大专班学习的有胡紫桂,进修的有邹方斌、粟峰、贾铎、陈剑、汤耀文、刘桂成、邹韡等,短期培训班的有文雨浪、陈希等。

在这里要特别提出的是,作为国美本科生毕业后又到湖南师范大学当书法老师的陈文明近三年为中国美院输送了十名本科生,占了国美近三年书法本科生的近六分之一,他们是周燕、丰从筠、元国霞、刘光、湛伟新、戴冬军、周赞、袁品良、刘玉栋、杨洲,此外还有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美术学院的彭元、考入广州美院书法研究生的陈剑等。

首都师范大学书法研究所。1996年以后的硕士研究生或以同等学历取得硕士学位的有胡献军、吴慧平、向彬、杨扬、罗红胜、李正庚,同等学历进修的有姚启舸、曹隽平,访问学者有陈曦、李中原,进修生有金鸣。

南京艺术学院书法专业。2000级研究生郭颐扬(已故),2002级研究生朱友舟。

罗列这些名单是枯燥的,但通过这名单背后,我们可以感受到湖南青年对书法的热情及书法强烈的上升势头。难怪在二届流行书风展之前,就曾有书法界权威人士已经感受到了湖南书法的这种上升势头,并予以关注。

这些学子学成后,有的留在了外地,但大部分都回去了。正是他们带来了新思维、新观念,给湖南书坛注入了新的活力。他们的行为又影响了后来者,书法的求学之风越来越盛行,书法队伍也越来越庞大,由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湖南当代青年书法群体的成员中,有一部分有本职工作,书法只是作为业余爱好介入生活;有一部分是大专院校的书法老师或各级艺术机构的专职画师,爱好和工作是统一的;还有一部分纯粹是以书法为职业的自由艺术者,这其中又有一部分是为了书法而辞去原有工作的,尤其是后者值得关注。

以现在的年龄及湖南目前的艺术市场状况,他们还不足以通过自身艺术品在市场上的流通来获得经济上的回报,以作为艺术创作的支撑。因此,他们把目光主要投向书法教育,而画廊经营鉴于湖南艺术市场的状况,涉足者并不多。事实上,无论在职者还是自由职业者,大都有一份从事书法教学的经历。

墨第一组成员之一的李凤龙于1999年在长沙开办了半沙龙半画廊性质的巧工司马,并策划了一系列在湖南有影响且具有较高学术水准的艺术展,为艺术家们提供了有品位的交流场所,给湖南艺术界带来了新鲜的空气。应该说,他的策划方式是较具现代理念的,但由于没有符合所谓的中国特色的社会环境,因而举步维艰,最终无法生存下去。

永和书社成员之一的王翔投资近百万,在岳阳成立了集教学、策展、讲座于一体的天逸艺术中心。其教学由单纯的书法扩展到绘画、音乐、舞蹈、英语培训等领域,学生已达几百人。

前面提到的陈文明利用教学之余带书法高考培训班,三年时间内,为大专院校输送了十几名学生,尤其是为中国美院书法专业输送了十名本科生,这在国内应该也是罕见的。

据手头有限的资料,书法学校办得较好且有一定规模的还有长沙的吴敏智、熊华、夏时,郴州的张金生,岳阳的王伟等。

他们以自己丰富的创作实践和教学经验,在赢得家长和社会认可的同时,也为自己的艺术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他们的学生也已经开始在各级展览中崭露头角,如这次流行书风展就有他们的学生入选、入展甚至获奖。而以教学来改善生存环境、促进艺术创作也已成为被越来越多青年书法家采用的正大光明的模式。

如前所述,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湖南青年书法形成了南北交融、雅致与豪放并存、注重个性的张扬且不乏形式感的整体风格。现就自己对书法的理解,对有代表性的青年书家的具体风格做一概述的批评分析。

刘晓斌:以帖学为主,兼融二王、米芾、王铎风格,章法跌宕起伏,气韵生动,是做形式的高手,但转折处欠厚实。

田绍登:从民间书风化出,苍茫朴拙,尤擅大章法处理,能把六尺整张上百个字捏拢并神完气足,确需非一般的手段。偶有信笔为体之病。

崔向君:以用吴昌硕笔意及简帛书结体写篆书见长。近期专攻行草,宽博朴厚,但部分字形待商榷。

王徽:以篆刻名世,近期做些湖南篆刻史的勾沉工作。近年来钝刀椎印欲开混沌手的方式颇遭人非议,或许是凤凰涅前的彷徨?王徽心里应有定数。

刘小平:以简化字入印,稚拙而有古意,颇具汉印遗韵,做以现代方式介入传统艺术的尝试,亦古亦新,且初具规模,但有求小情趣的嫌疑。

袁绍明:从民间书风化出,对空间犹为敏感,粗头乱服,有萧疏荒寒之感。又一个做形式的高手。

张金生:借鉴于敦煌写经的民间书风,喜运指,故线内细节丰富,喜蝇头小楷,极具功力,已有自家风貌。不做章法上的大开大合,而以单字的姿态动人。有孤傲之气,惟觉格局不够。

冷柏青:极具性情,在章法上极尽腾挪之事,富感染力,尤擅长卷。字构上常有出人意料的神来之笔,但也常有欠推敲之处。有冷疯子的美誉。

刘桂成:以碑写帖。用笔大胆,笔法新颖,有创造性,结字古拙,有孤傲倔强之气。但由于行笔过速,线条偶有中怯之病。

胡紫桂:纯以二王笔法出之,章法跌宕起伏,流动感很强,线条简捷干净,又一写横卷的好手,但似有过于流的弊病。

肖文飞:有书卷气,好涨墨,喜墨色变化,但对空间的迟钝而导致的散是其固疾。是为自解。

此外,还有周平、张国华、王奇志、吴自立、李凤龙、胡伟、唐荣、文雨浪、陈文明等,限于篇幅,不再展开。

以青年为主体的湖南书法的崛起有一个长期的酝酿过程,这一过程除了有书法自身的发展规律外,还有赖于省内其他各方面因素的促成。

以颜家龙为首的上一届省书协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举办的前后三届书法骨干培训班为湖南今天的书法局面埋下了伏笔;以钟增亚(已故)、何满宗、陈羲明为首的这一届省书协思想观念的活跃,以及在此观念指导下开展的一系列在国内有影响的活动和对青年的鼓励与不遗余力的推介,为青年书家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上升空间;以省书协机关报《书画家》、省青年书协机关报《青年书法家》为代表的各级书法报刊的出版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以李立等为代表的老一辈书画艺术家对青年的关注和提携,并在资金等方面提供的帮助,至少为青年书画艺术家提供了一种精神依托。

如此等等,不复赘述。

我们也应该看到湖南青年书法崛起背后存在的问题:其一,中间层次的作者群比较少,从这次流行书风展湖南入展入选的情况可以看出,这说明书法的群众基础还缺乏厚度;其二,大多集中在行草书体上,篆隶涉及较少;其三,对湖南青年的书法创作,缺少理论上的体系分析和指导,在书法理论界,全国也缺少湖南强有力的声音。这些都是有待时日来解决的问题。